3D打印技术在先天性气管狭窄诊断与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qio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3D打印技术在先天性气管狭窄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在3D打印技术指导下4例婴幼儿先天性气管狭窄的术前诊断、术中决策及术后随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23.0±7.1)个月,合并肺动脉吊带2例、室间隔缺损1例、法洛四联症1例。术前气管狭窄均经胸部CT及3D打印气管模型诊断,结合开胸前麻醉下气管镜检查确诊。术中先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心脏畸形纠治,而后在平行循环下完成气管手术。气管手术方案的设计和实施由3D打印气管模型提供的数据和形态指导。气管主干长段狭窄2例,行Slide吻合;气管桥型狭窄2例,1例合并右下支气管开口狭窄者行扩大的Slide吻合,1例直接行端端吻合。结果全组患儿术前3D打印气管模型与气管镜检查及术中探查结果相符,术中气管镜证实气管狭窄完全纠治,吻合口对合完整,管腔通畅,无手术死亡,无重大并发症。术后随访1~2年,呼吸平稳,3D模型显示气管通畅。结论 3D打印技术能为先天性气管狭窄术前诊断和手术方案的设计、术中决策和操作提供很好的指导,提高气管狭窄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其他文献
右心室双出口是指一个大动脉全部和另一大动脉开口的大部分(>50%)起源于形态右心室,主动脉瓣与二尖瓣之间可存在或无纤维连续,是一种复杂心脏畸形,具有许多解剖学变异和外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