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探讨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糜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隆化县中关镇农家种白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5个播期和5个密度水平。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和密度的增
【机 构】
:
承德市农林科学院,平泉市农业农村局,隆化县农业农村局
【基金项目】
:
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糜黍新品种引进开发及种质资源创新研究”(201802B01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糜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隆化县中关镇农家种白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5个播期和5个密度水平。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和密度的增大,白黍子的生育期逐渐缩短,株高、主茎节数、主茎粗、主穗长、单穗粒重、千粒重、出谷率等性状呈不同程度下降趋势,密度因素较播期影响更加明显。白黍子在播期为5月23日、密度为60万株/hm^2时,产量水平最高,为2883.5 kg/hm^2。综合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得出,承德中北部种植白黍子时建议在5月中旬开始至5月底前完成播种,密度以60万株/h
其他文献
寻找符合区域特点的农业发展道路是加快当地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浙西南山区山多地少,生态资源丰富,适合走精致农业发展道路。分析了浙西南山区发展精致农业
[目的]研究藏药西伯利亚蓼不同部位降尿酸活性,并采用HPLC法进行分析检测。[方法]以氧嗪酸钾盐诱导建立小鼠急性高尿酸血症模型,连续灌胃给予西伯利亚蓼水部位(2.0、4.0 g/kg
以云烟85品种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密度与氮素互作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等种植密度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施肥量的增加会促使叶片长度增长;同等施肥水平条件
分析了广东农垦产业结构特征、现实发展困境和机遇,以城乡产业联动发展的内在逻辑为抓手,从多角度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广东农垦城乡产业联动发展路径,包括夯实乡村振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