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物料学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666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农业物料学课程学科知识结构特点,引入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基于理论与实验的融合性,对课程理论内容模块和实验内容模块进行设计;课程教学过程按照“讲、听、做、学”的流程,在实验操作中渗入理论学习,在理论学习中见证其应用,使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实现教、学、做三位一体,既能有效提升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又能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关键词: 农业物料学 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 一体化
  农业物料学是应用近现代物理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农业物料的物理特性,以及各个物理因子和生物特性相互作用的一门边缘性学科[1]。作为农业工程学科的基础,农业物料学已经成为农业高校农机化专业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利用相关技术测试常见固体和液体农业物料物理特性的实验方法和原理。农业物料学涉及农学、生物学、机械力学、流体力学、电学、光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知识领域广,学科交叉,给该门课程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加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农业物料学的教学质量,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对该课程进行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1.课程知识结构设计
  1.1农业物料学研究对象及特征
  农业物料学的研究对象是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加工和处理所面对的植物物料和动物物料及其半成品和成品,如谷物种子、果蔬类、油类、肉、蛋、奶等,按存在状态可分为固体物料和液体物料。农业固体物料的结构形式表现出多样性,它们以块状、散粒体、粉状等规则或不规则的形式存在,它们的内在品质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材质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力学特性、电学特性和光学特性;农业液体物料作为连续介质,因其黏性不同而具有复杂的流动特性和流体动力学特性。
  1.2理论模块设计
  农业物料学所研究的内容是基于农业生产、加工、存储、运输、检测的机械装备和系统的设计需求,利用合适的技术和手段来研究各类农业物料基本物理参数、力学、光学及电学特性[2]。遵循主次分明、突出重点的原则,具体理论教学内容包括物料的基本物理参数(如形状、尺寸、体积、密度、孔隙度、表面积、比表面积、含水率等)的表达形式和测试方法、黏弹性物料的流变模型及应力松弛和蠕变理论、液体物料的黏度及液体物料流体阻力特性、散粒物料的内外摩擦力学特性及空气动力学特性、农业物料的换热理论及干燥理论、农业物料的介电特性和导电特性、农业物料的光学反射和透射理论等。
  1.3实验模块设计
  实验内容的设计在该教学模式中的作用尤为关键,通过实验课的实施,不仅使学生能够掌握典型农业物料物理特性的测试方法,同时是辅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本课程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为了达到此目的,实验内容须覆盖和融合本课程的理论要点。根据教学目标,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实验项目设置为谷物尺寸与硬度的测试,果蔬形状、体积和密度的测试,农业物料拉压流变实验,液体物料比重与黏度的测试,谷物种子空气动力学特性实验,散粒体物料休止角与内摩擦角的测定实验,谷物种子含水率测定实验,农业物料导热系数的测定,典型农业物料LCR电学参数测定,谷物考种实验、谷物营养成分光谱分析实验等。
  2.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现
  2.1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思想
  传统的教学是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分阶段进行,一般先在课堂讲授理论,后集中进行实验。这种教学模式容易导致理论和实验结合不紧密,实验对理论的反馈作用发挥不及时、不充分。尤其对于农业物料学理论知识体系繁多、学科跨度大,仅课堂讲解理解难度大。由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是一种相互加强与相互补充的关系[3,4],通过构建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两者同步开展。按照“讲、听、做、学”的流程,教师首先提出本次课的教学任务和知识目标,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讲授,讲授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知识点的概念、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另一部分是讲解基于这些理论知识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学生在明确教学任务和知识目标后,有目的性地对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听记,接着按照实验方法有步骤地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实验关键环节涉及的理论原理、支撑技术进行提示和讲解;实验结束后,结合实验,以问题解答、讨论互动等形式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再学习,进而加深理解,真正掌握和巩固知识点。
  2.2理论与实验的融合性
  为了实现农业物料学课程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与实验的有效融合,实验内容的设置及教学过程设计非常关键。在本课程实验内容的设置中,谷物尺寸与硬度的测试实验和果蔬形状、体积和密度的测试实验对应农业物料基本物理参数的表达及测量理论;农业物料拉压流变实验、液体物料比重与黏度的测试实验对应黏弹性物料的流变模型及应力松弛和蠕变理论及液体物料的黏度及液体物料流体阻力特性知识;谷物种子空气动力学特性实验、散粒体物料休止角与内摩擦角的测定对应散粒物料的内、外摩擦力学特性及空气动力学特性理论;谷物种子水分测试实验(直接法)、农业物料导热系数的测定实验对应农业物料的换热理论及干燥理论;典型农业物料LCR电学参数测定、谷物种子水分测试实验(间接法)对应物料的介电特性和导电特性理论;谷物考种实验、谷物营养成分光谱分析实验则涵盖物料的光学反射和投射理论。
  例如对于谷物种子含水率及其测定方法知识模块的学习,该模块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谷物种子含水率的基本概念、含水率的实验测定方法及其测定原理。谷物种子含水率的测定方法有两种:直接烘干法和间接测定法。针对两种方法,分别安排两个含水率测定实验:一个是红外加热烘干实验,另一个是基于介电常数的电子水分速测实验。第一个实验测定原理包含了红外线热效应理论、谷物干燥理论等知识;第二个实验测定原理包含了种子电特性理论中的含水率与介电常数知识。因此,该模块的教学中,按照“讲、听、做、学”的流程,在实验中渗入理论学习,在理论学习中见证其应用,两者相辅相成,既掌握了实验测定应用方法,又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渗透。
  3.结语
  针对农业物料学课程学科知识结构的特点,引入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可将理论性、实践性、开放性有机融合,打破常规理论课与实验课的界限,理论与实验形成互补、相互促进,实现教、学、做三位一体,有效启发、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师生互动沟通,一方面,有效提高了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周祖锷.农业物料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4.
  [2]姜瑞涉,王俊.农业物料物理特性及其应用[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2(1):35.
  [3]肖伟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81.
  [4]张波,张红霞,徐超毅.MIS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4):97.
其他文献
摘 要: 书院制学生工作管理模式通过建立以书院为单位的学习和工作社区,实现了高校学生工作的科学管理,书院制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建立在中国传统书院和英美大学住宿学院制度的基础上,其符合我国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内涵,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书院制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的特点,并研究了书院制视野下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创新,旨在促进书院制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书院制 高校学生 工作管理  随着
期刊
摘 要: 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各行业对人才需求的扩大导致各大高校的普遍扩招,民办大学如冬后春笋迅速成长,国际贸易专业随着对外经济的发展普遍开设。但由于大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就业领域受金融影响,呈现出并不是很景气的趋势。随着近两年经济的回温和对外关系的良好发展,外贸、金融领域对人才需求渐趋增加,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因此,要转变就业观念及教育的方向和方法,协助国际贸易专业
期刊
摘 要: 伴随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化,对现今的大学毕业生而言,无疑是机遇和挑战并存。高职生的就业形势更是不容乐观。因此,高职生在就业方面会面对很多心理逆境,探究高职生缺少社会化应对方式,社会上没有完善的支持系统。本文针对这些心理逆境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为高职生就业提供一些建议,希望能更好地在就业方面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社会心理学 高职学生 就业心理  如今,高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
期刊
摘 要: 在理论学习的前提条件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社会化教学,目的是深化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并学会掌握在社会实践中端正道德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等。本文在深入研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重要性的基础上,将理论和实践紧扣在一起,以期将思想政治教学提升至最高水准。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社会化教育 作用 方法  1.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化教育的作用  1.1提高受教育者能力  在理论学习基础上,思想政治理论
期刊
摘 要: 高等职业学校的定位就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培训和教育,从而为我国培养更多应用型技术人才和高级服务型人才。近些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水平显著提升,服务业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人们对服务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社会发展大背景下,深入分析和探索培养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显得更加必要。  关键词: 高职 服务意识 酒店管理专业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
期刊
摘 要: 在法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特别是民间调研案例,对学生特别是民族大学生理解、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非常重要。他们从小就耳濡目染的民间案例是打开神秘法律之门的一把对口的钥匙,能使他们用习惯的思维方式对不易理解的法律快速入门上手,还能培育他们的法律思维和基本的法律素养,为他们以后的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法学课堂教学 民间调研案例 教学应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期刊
2H-氮杂丙烯啶是自然界中最小的不饱和氮杂三元环分子,它具有很强的环张力,是一类非常活泼的有机中间体。由于其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以及在氨基衍生物和含氮杂环构建过程中的巨大潜力,化学家对这类分子进行了深入地研究。这篇论文研究的重点是氮杂丙烯啶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在加热条件下的重排反应,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为了研究此方法的适应范围,本文通过含不同取代基的酮类与甲酸铵的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烯胺类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