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系统解剖学是按照人体的器官功能系统阐述正常人体器官的大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生长发育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的支柱学科之一。传统的授课包括理论教学和标本观察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转变,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脱颖而出。其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解剖学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将其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上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系统解剖学;微课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109-01解剖学包括系统解剖学、巨视解剖学、表面解剖学、外科解剖学、X线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等等分支。而系统解剖学是解剖学中最基本的一门课程,其主要将人体器官功能系统分为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阐述正常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生长发育规律的科学。是医学重要的支柱学科之一,是医学生的必修课。学习系统解剖学的目的是让医学生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与毗邻关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功能意义,为其他医学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系统解剖学的名词复杂繁多,多数情况下要死记硬背,学习起来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当前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及手机各种操作软件如“微信”的推广,学生的手机普及率已经达到99.8%。这就为微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载体。目前,微信已逐渐渗透至各个学科及各个层次的教学实践中,且其应用程度也日益加深[1]。本文通过对微课应用于系统解剖学的应用效果及前景进行探讨,为微课的大范围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一、系统解剖学传统教学模式
系统解剖学教学包括理论课教学及实验课教学。理论课教学主要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及教材内容,制做PPT进行讲授,采取“灌输式”教学。课堂氛围单调,知识接受率低,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由于系统解剖学知识点较多,学生听课时往往会产生厌烦心理,以致于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时犯困等情况时有发生。
而系统解剖学实验课一般是由教师将挂图、游离标本、模型及尸体等进行讲解,然后由学生自己进行识别、观察和加强记忆。由于有些同学怕脏、福尔马林气味刺激,使学生不愿意主动积极的去触摸及观察标本,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且近些年来,由于本科招生人数不断增加,致使尸体标本日益短缺,已无法满足正常正常的实验课教学,导致多名同学共用一具尸体进行实验课的学习,且一些尸体反复使用,导致其重要结构已经破坏,这些原因都给实验课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2]。
因此,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解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寻找新的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对系统解剖学学习的积极性及教学质量。
二、微课在系统解剖学教学的应用
微课是近几年产生的新兴授课方式,全称是“微型视频课程”,是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传播教师录制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或教学环节的视频来开展的教学方式,其许多优越的特点决定了其应用在系统解剖学的教学中。1)教学时间短。微课一般时长为5-8分钟左右,可以减少学生长时间观看视频而产生的枯燥及乏味感;2)内容较少。微课的目的是为了解释和阐述课堂上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使学生对内容有一个印象化的认识,从而有效指引学生复习;3)由时间短而引发的视频占用内存少。这样有利于学生将微课下载至手机观看,从而实现“实时学习”,“适时学习”;4)与手机融为一体。学生普遍喜爱在课后业余时间打开手机,在手机上学习微课易于提高学生兴趣[3]。
微课的这些特征,都将导致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应用于系统解剖学的课程中。但在制作微课时,应该紧紧抓住其特征来充分调到学生的积极性。如在讲解某一器官时,要在短时间内将器官的形态结构讲解透彻而又不降低学生兴趣;因在微课中,教学要在短时间内对某一知识点讲解透彻,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微课拍摄前的教学设计,如何能用生动、简明的话语将某一知识点阐述清楚;要充分运用一些辅助方法,如动画、图片、三维结构短片等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使学生更直观的将教师所要表达的意思展现出来,这一点可应用于神经系统的脑干的神经核团结构的讲解中,如果单纯讲解课本上的文字,则会使学生理解上有较大的困难,而适时运用模型、动画、三维结构短片则会使知识点更加形象化、立体化;微课的内容要不断更新,有需要的话录制一些与解剖学相关的学科的视频短片以辅助解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不断丰富微课课程[4]。
三、小结
综上所述,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医学院校系统解剖学的需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它能够使系统解剖学的一些重难点问题更加形象化、具体化,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弥补传统系统解剖学教学方法上的不足,与传统教学方法相辅相成,变教师灌输为学生自主学习。但关于微课如何进一步成熟,则需要更多学者的研究及建议。
参考文献:
[1]柯荔宁,张海,黄文华.基于网络资源的现代解剖学教学模式的探讨基础医学教育[J].2014,16(2):136-138.
[2]姜杨,李永涛,沈雷.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微课的开发和教学模式探索[J].解剖学研究.2015,37(4):314-315.
[3]孙权,李宇,郑岩.人体解剖学微课的建设与应用研究[J].继续医学教.2015,29(3):20-21.
[4]肖春苟,叶茂盛,张海玲,等.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解剖学研究,201537(4):311-312.
关键词:系统解剖学;微课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109-01解剖学包括系统解剖学、巨视解剖学、表面解剖学、外科解剖学、X线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等等分支。而系统解剖学是解剖学中最基本的一门课程,其主要将人体器官功能系统分为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阐述正常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生长发育规律的科学。是医学重要的支柱学科之一,是医学生的必修课。学习系统解剖学的目的是让医学生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与毗邻关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功能意义,为其他医学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系统解剖学的名词复杂繁多,多数情况下要死记硬背,学习起来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当前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及手机各种操作软件如“微信”的推广,学生的手机普及率已经达到99.8%。这就为微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载体。目前,微信已逐渐渗透至各个学科及各个层次的教学实践中,且其应用程度也日益加深[1]。本文通过对微课应用于系统解剖学的应用效果及前景进行探讨,为微课的大范围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一、系统解剖学传统教学模式
系统解剖学教学包括理论课教学及实验课教学。理论课教学主要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及教材内容,制做PPT进行讲授,采取“灌输式”教学。课堂氛围单调,知识接受率低,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由于系统解剖学知识点较多,学生听课时往往会产生厌烦心理,以致于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时犯困等情况时有发生。
而系统解剖学实验课一般是由教师将挂图、游离标本、模型及尸体等进行讲解,然后由学生自己进行识别、观察和加强记忆。由于有些同学怕脏、福尔马林气味刺激,使学生不愿意主动积极的去触摸及观察标本,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且近些年来,由于本科招生人数不断增加,致使尸体标本日益短缺,已无法满足正常正常的实验课教学,导致多名同学共用一具尸体进行实验课的学习,且一些尸体反复使用,导致其重要结构已经破坏,这些原因都给实验课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2]。
因此,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解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寻找新的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对系统解剖学学习的积极性及教学质量。
二、微课在系统解剖学教学的应用
微课是近几年产生的新兴授课方式,全称是“微型视频课程”,是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传播教师录制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或教学环节的视频来开展的教学方式,其许多优越的特点决定了其应用在系统解剖学的教学中。1)教学时间短。微课一般时长为5-8分钟左右,可以减少学生长时间观看视频而产生的枯燥及乏味感;2)内容较少。微课的目的是为了解释和阐述课堂上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使学生对内容有一个印象化的认识,从而有效指引学生复习;3)由时间短而引发的视频占用内存少。这样有利于学生将微课下载至手机观看,从而实现“实时学习”,“适时学习”;4)与手机融为一体。学生普遍喜爱在课后业余时间打开手机,在手机上学习微课易于提高学生兴趣[3]。
微课的这些特征,都将导致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应用于系统解剖学的课程中。但在制作微课时,应该紧紧抓住其特征来充分调到学生的积极性。如在讲解某一器官时,要在短时间内将器官的形态结构讲解透彻而又不降低学生兴趣;因在微课中,教学要在短时间内对某一知识点讲解透彻,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微课拍摄前的教学设计,如何能用生动、简明的话语将某一知识点阐述清楚;要充分运用一些辅助方法,如动画、图片、三维结构短片等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使学生更直观的将教师所要表达的意思展现出来,这一点可应用于神经系统的脑干的神经核团结构的讲解中,如果单纯讲解课本上的文字,则会使学生理解上有较大的困难,而适时运用模型、动画、三维结构短片则会使知识点更加形象化、立体化;微课的内容要不断更新,有需要的话录制一些与解剖学相关的学科的视频短片以辅助解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不断丰富微课课程[4]。
三、小结
综上所述,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医学院校系统解剖学的需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它能够使系统解剖学的一些重难点问题更加形象化、具体化,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弥补传统系统解剖学教学方法上的不足,与传统教学方法相辅相成,变教师灌输为学生自主学习。但关于微课如何进一步成熟,则需要更多学者的研究及建议。
参考文献:
[1]柯荔宁,张海,黄文华.基于网络资源的现代解剖学教学模式的探讨基础医学教育[J].2014,16(2):136-138.
[2]姜杨,李永涛,沈雷.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微课的开发和教学模式探索[J].解剖学研究.2015,37(4):314-315.
[3]孙权,李宇,郑岩.人体解剖学微课的建设与应用研究[J].继续医学教.2015,29(3):20-21.
[4]肖春苟,叶茂盛,张海玲,等.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解剖学研究,201537(4):31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