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称的螺旋:媒体情绪与通胀预期传染

来源 :财贸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dong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次将传播学领域“沉默的螺旋”理论与流行病学传染机制作为统一的理论基础,应用于通胀预期的传染机制研究,分析两类不同新闻媒介(纸质和网络)关于物价变化的报道对通胀预期的传染效应。我们通过人工阅读印刷版资料和电子数据库资料,甄别、区分并统计出2001—2012年各月份媒体报道中涨价、降价和中性三种不同报道的量化指标,进而构建和估计媒体报道对通胀预期的动态传染模型。研究表明,不同媒体报道不仅可以形成不同方向的“意见气候”,而且“意见气候”的传染强度也显著不同,从而形成“不对称的螺旋”。这种非对称性在传统纸媒和网媒上的表现截然相反:纸媒的降价报道对公众预期的传染性相对更强,而网媒的涨价报道则具有更强的传染性,这种局面值得关注。
其他文献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财经院)、经济管理出版社主办的“中国服务业改革开放40年”成果发布会暨研讨会于2018年10月25日在京举行。财经院党委书记杜志雄、经济管理出版社杨世伟社长兼总编出席了这次会议并代表主办单位致辞。财经院副院长夏杰长、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勇坚代表课题组介绍了该成果的研究背景、写作框架、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财经院服务经济研究室主任刘奕、服务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姚战琪作了专题发言。
2018年10月30日,“马克思主义财经科学发展论坛(2018)”在京成功举行。本次论坛主题是“改革开放40年马克思主义财经科学发展成就与展望”。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财经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杜志雄主持,他指出财经院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在全院学科建设和智库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力图将这一论坛办成一个马克思主义财经学科领域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简称“财经院”)主要从事财经理论和政策研究,以国家级学术型财经智库为主要定位。从财经发展战略的视角全面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财经院这样的学术和智库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他们推出了经济发展战略、宏观经济运行和经济体制改革等一系列学术和智库成果,在学界和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最近,财经院完成的《新时代中国财经发展战略》一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是财政税收、贸易经济、服务经济、宏观经济学科10多位研究人员合作撰写的集体成果。
期刊
为巩固与壮大马克思主义研究阵地,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财经院”)决定成立马克思主义财经科学研究室,并定期举办“马克思主义财经科学发展论坛”。2017年10月31日,“马克思主义财经科学发展论坛(2017)”在京成功举行,本次论坛主题是“十九大重大财经理论与改革创新研讨会暨马克思主义财经科学研究室启动会”。论坛开幕式由财经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杜志雄主持,他指出,组建马克思主义财经科学研究室的目的就是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指导各个学科的发展。在开幕式上,财经院院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创新驱动,发展新经济,优化治理,升级旧产能——这是大国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成功崛起的必由之路。财政制度改革如何顺应生产力发展的新趋势?财税政策如何促进经济发展新旧动能的平稳转换?财政科学研究如何做到“顶天立地”,更好发挥资政功能?基于这些问题,山东省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基地联合《财贸经济》编辑部,将于2017年12月9-10日在山东大学共同举办“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学术论坛,论坛主题为“财税改革与新旧动能转换”。论坛将邀请国内著名财税专家和中青年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财经院”)与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共同举办的“NAES宏观经济形势季度分析会(2016年1季度)”于3月28日在京举行。会议组织经济领域专家学者分析了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一季度经济走势,研讨了应对经济金融风险的对策建议。会议由财经院副院长夏杰长研究员主持。
本文通过浙江高等院校调查,使用结构辈出率等指标对不同特征群体接受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公平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和序次logistic模型对机会公平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得出,浙江优质高等教育群体分布存在严重机会不均等,高等教育质量分层与社会群体阶层存在强关联性,优势阶层家庭子女享有优质高等教育机会远高于低层家庭子女。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与优质教育享有机会上的马太效应密切相关。本文研究表明,是否接受到优质中学教育显著影响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如果采用逆向推理,这一实证发现解释
大规模对外市场开放是把“双刃剑”,既引入竞争活力又输入垄断势力。本文从实证产业组织视角构建中国对外开放市场势力效应的评价模型,并采用中国加入WTO前后年份总体和细分产业数据进行了实证,同时用金融危机前后年份细分产业数据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中国产业总体与细分产业存在显著的市场势力;总体和细分产业对市场开放以及伴生的贸易体系转型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中国对外开放具有显著的市场势力效应:在两位数代码产业层面,对外开放提高了总体产业市场势力溢价水平,表明对外开放输入了垄断势力;而四位数代码产业层面,对外开放却
2015年12月29日,在即将迈入“十三五”之际,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财经院”)和天津财经大学共同主办的“财经战略年会2015”在津召开。来自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高校的200余位嘉宾,以及新华社、中新社、《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央电视台等30余家权威媒体应邀出席了本次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