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减刑程序诉讼化改造之路径思考

来源 :法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es_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减刑制度是一种激励罪犯改造的刑罚制度,是对原判刑罚的变更.减刑应当有完备的程序,不仅是对原判决的尊重,而且能更有效发挥刑罚的功能、实现刑罚的目的.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实践角度考察,现行减刑程序存在一些重大问题,包括提请程序公开不足、书面审理存在弊端、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未充分发挥等.应当对我国减刑程序进行诉讼化改革,通过扩大公示范围、引入听证制度提升提请程序透明度,采用开庭审理方式,明确检察机关在减刑程序中的定位,赋予减刑程序参与人相应的诉讼权利以拓宽救济渠道.
其他文献
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需要大气污染防治制度机制来助力.从可行性来看,大气污染防治的一些法律措施可供碳减排制度借鉴参考,生态环境部统一监管大气污染物与碳减排
网络时代未成年人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日益增多,例如个人隐私泄露、网络不良信息影响、网络游戏沉迷等.与此同时,权利的保护显得更为重要,《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增加了“网络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上诉权与抗诉权的关系具有多重性.此二项权能并非司法实践所表征出的“以抗诉制约上诉”的单纯矛盾样态,而是因应制度本源的价值导向、认罪案件的协商特征
处理刑事公诉与检察公益诉讼衔接问题应当充分、优先发挥行政机关作用.在办理刑事案件与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并存的情况下,若检察机关既可以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也可以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