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灾后重建”的五个立面

来源 :四川省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止2012年12月31日,德阳市灾后重建累计开工项目5489个,开工率100%;累计完工项目5474个,完工率99.7%;累计完成投资1577.6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100.6%。
  自2008年9月30日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实施以来,德阳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将城乡住房重建与设施重建、产业重建、生态重建等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条促进灾区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德阳市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各项民生事业取得突破性进步,产业快速恢复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超过震前水平。
  第一面:住房重建
  做法:把农房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和农村产业发展相结合
  德阳市把受灾群众早日住上永久性住房作为恢复重建的第一目标,坚持把农房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和农村产业发展相结合,借助对口支援省市的规划智慧和建设风格,突出三个注重:
  注重规划设计,科学定点选址;
  注重风貌塑造,突出川西民居特色;
  注重设施配套,优化人居环境,显著提升了灾区城乡规划建设水平,促进了城乡整体布局的优化和环境风貌的提升。
  成效:6.8万户需重建的城镇住房全部完工
  德阳市规划2131个农村集中建房点,实施道路、供水、排污、供电、沼气、光纤电视等公共设施“六进村”工程。
  德阳市61.3万户农房维修加固全部完成,33.4万户需重建的农房全部竣工并搬进了新居,建成了一大批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的新型农村社区,德阳市新农村建设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解决了城镇住房恢复重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妥善处理了各种产权关系,积极推动原址重建。
  德阳市6.8万户需重建的城镇住房全部完工,32.5万户维修加固全部完成。
  第二面:设施重建
  灾后重建,速度最快、质量最好、品质提升最高的是事关民生的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德阳市把公共服务设施重建作为重中之重,优先安排资金、优先审批项目、优先提供要素保障,严格执行抗震设防标准,加强工程质量监管。一大批竣工交付使用的新学校、新医院功能齐备,布局优化,大幅提升了德阳市城镇的公共服务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重建推进力度,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交通:多条公路陆续建成
  由北京援建的广青路一、二期竣工通车,10个国省干线项目除绵茂公路外均已完工,一批通乡公路、通村公路陆续建成,加快了德阳融入成都主枢纽和成为全省重要交通节点城市。受余震和山洪泥石流灾害影响,通往清平的干线公路反复中断,我们组织力量集中攻坚,全力抢通保通,在最短时间恢复灾区交通。
  水利:恢复重建各类饮水工程6722处
  加快以震损水库、灌区工程和农村饮水工程等为重点的水利设施恢复重建,完成病险、震损水库除险加固113座,治理堰塞湖16处。修复整治渠系2080千米、堤防154千米、提灌站2201处;恢复重建各类饮水工程6722处,111.9万农村人口喝上安全卫生水。通过重建,德阳市防洪减灾、供水保障及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支撑保障能力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
  此外,还建成了一批社会福利院、社区服务中心、敬老院、广播电视等配套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比震前有了飞跃提升。
  第三面:城镇重建
  德阳规划城镇体系重建项目147个,已全部开工,竣工143个,完成投资168.7亿元。在强化城镇功能现代化的同时,德阳市注重塑造地域特色风貌,注重历史文化传承,注重城镇产业支撑,着力提升城镇整体形象。
  总体规划:形成“一主四副,三轴三带”的“川”字形空间布局结构
  围绕构建覆盖德阳市域的新型城镇体系,邀请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水平编制了德阳城市总体规划,抓住西部大开发、成都经济区建设等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重点打造八角、城北、天元、东山四个城市副中心,加快形成“一主四副,三轴三带”的“川”字形空间布局结构。
  中心城区:建成四川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
  市区陆续建成了一批城市干道、跨铁路立交桥、城市供水管网、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下一步将加快建设旌南大厦、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学校等重点项目,努力把德阳中心城区建成以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工业基地、四川省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山水型宜居城市,力争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100万。
  城市群:中等城市为主,小城市为辅
  按照“一中心,多片区”的组团城市群建设思路,确定了5个县域中心城市的空间布局和规模,规划到2020年形成4个20~50万人的中等城市、1个10~20万人的小城市。
  重点城镇:结合文旅显特色
  坚持以统筹城乡的思路推进5个县城和重点城镇重建。按照“5·12汶川地震重要的遗址纪念地、川西重要的旅游节点镇”重建定位的汉旺新镇,按照奥运场馆建设标准、体现川西建筑风貌的红白镇、八角镇等城镇重建已基本完成。此外,“江南水乡”孝德镇、“花果飘香”九龙镇等城镇面貌焕然一新。
  第三面:城镇重建
  德阳规划城镇体系重建项目147个,已全部开工,竣工143个,完成投资168.7亿元。在强化城镇功能现代化的同时,德阳市注重塑造地域特色风貌,注重历史文化传承,注重城镇产业支撑,着力提升城镇整体形象。
  总体规划:形成“一主四副,三轴三带”的“川”字形空间布局结构
  围绕构建覆盖德阳市域的新型城镇体系,邀请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水平编制了德阳城市总体规划,抓住西部大开发、成都经济区建设等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重点打造八角、城北、天元、东山四个城市副中心,加快形成“一主四副,三轴三带”的“川”字形空间布局结构。
  中心城区:建成四川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
  市区陆续建成了一批城市干道、跨铁路立交桥、城市供水管网、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下一步将加快建设旌南大厦、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学校等重点项目,努力把德阳中心城区建成以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工业基地、四川省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山水型宜居城市,力争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100万。
  城市群:中等城市为主,小城市为辅
  按照“一中心,多片区”的组团城市群建设思路,确定了5个县域中心城市的空间布局和规模,规划到2020年形成4个20~50万人的中等城市、1个10~20万人的小城市。
  重点城镇:结合文旅显特色
  坚持以统筹城乡的思路推进5个县城和重点城镇重建。按照“5·12汶川地震重要的遗址纪念地、川西重要的旅游节点镇”重建定位的汉旺新镇,按照奥运场馆建设标准、体现川西建筑风貌的红白镇、八角镇等城镇重建已基本完成。此外,“江南水乡”孝德镇、“花果飘香”九龙镇等城镇面貌焕然一新。
  第五面:生态重建
  德阳市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和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积极整治地质环境,修复保护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城乡环境。德阳市已完成林业生态修复3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81.5平方公里,修复灾损农田5.6万亩。
  以饮用水保护、垃圾及污水处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的城乡综合生态环境建设,描绘出灾区群众生产生活改善的崭新面貌。狠抓地质灾害防治与隐患治理,加快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搬迁。着眼塑造新家园风貌,深入开展“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示范城市创建活动,德阳市环境卫生、城乡面貌、交通秩序得到改善。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存在两大主要问题:一是战争灾难;二是环境问题.现已有不少专家指出:"地球生病了",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一是人口巨增;二是城市三废;三是环境污染;四是物种灭绝;五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士用药过程中的运用。方法定期对护士进行用药风险管理培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用药过程中零缺陷的原则持续质量改进,识别、分析、确认用药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中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方法对17例缓解期ALL患者进行23例次HDMTX(3.0g/m^2)连续24h静脉输注,同时给予三联鞘内
目的 比较应用术前营养支持对临床慢性放射性肠炎并发肠梗阻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收入治疗的慢性放射性肠炎合并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术前是否接受营养支
阿坝:壮阔斐然六十年  阿坝经济发展60年,发展之路壮阔,改革之实斐然。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工业经济硕果累累,投资建设成果辉煌。未来,阿坝将努力实现经济总量提前翻两番和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建州以来,阿坝州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工业经济不断壮大,城乡市场蓬勃发展,交通通讯网络日臻完善,社会事业欣欣向荣,人民生活
对宜宾这样一个工业优势突出的城市来说。较为强劲的工业基础为城市建设和城市延伸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平台。进而为城市经济的加快突破奠定基础,因此。分析研究两化互动的发展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