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磷酸肌酸激酶测定在肌移植中的监护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gongyo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狗腹直肌为实验模型,演示了阻断肌的营养动脉以后,血清CPK总活性升高。随着缺血区的血供得到改善,CPK趋于恢复正常。提出了血清CPK总活性测定在临床肌移植中的监护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报告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腹壁下动脉与阴茎背深静脉吻合术,治疗8例血管性阳萎,获得满意效果。讨论了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本皮瓣以知名浅静脉为轴,可作成游离和带蒂两种形式。其游离皮瓣的静脉干,远心端与受区动脉吻合,近心端与受区静脉吻合,带蒂皮瓣则以远心端静脉干为蒂,近心端与受区动脉吻合。因此,本皮瓣血液循环主要靠一条浅静脉干行动静脉转流完成。经三例临床验证。获得成功,切取皮瓣最大面积为15.5×8cm。本文介绍了手术技术,讨论了皮瓣的血供和静脉回流,并与有关皮瓣作了比较。
期刊
本实验在制备淋巴水肿动物模型的基础上,自体移植1~2根静脉于阻塞部位的远、近端淋巴管之间。术后观察达3~4个月,发现存活的12只狗中有9只所移植的静脉保持通畅,移植静脉与吻合口处内膜生长完好,肢体水肿消退。此法在临床上也进行了初步应用。提示静脉移植较其它方法更具有推广价值。
男子性机能障碍的治疗,目前还没有一定理想而肯定的方法。我院通过实验提出以胎儿睾丸作供体,设计出吻合血管胎儿睾丸移植治疗三例内分泌性阳萎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本文报告了病例,介绍了手术方法以及术前准备,术后效果,并对有关问题提出了讨论。
自1983年1月至1988年12月,用显微集束淋巴管静脉内植入术治疗淋巴性疾病166例。其中乳糜尿135例,象皮肿29例(20例下肢,7例阴囊、阴唇和乳房各1例),淋巴瘘2例(阴唇和阴囊各1例),已获得很好的效果。通过随访观察,乳糜尿总有效率达88.1%,下肢象皮肿达86.7%,阴囊象皮肿达71.4%,而阴唇、乳房象皮肿及阴唇、阴囊淋巴瘘全部治愈。此方法(显微淋巴管静脉内植入术)简单,并在文中进行
本文报告了一种用于复杂拇指缺失的再造技术,一期手术同时完成皮肤缺损的修复和拇指缺失的再造,疗程短,效果好。作者在1984年11月至1987年5月期间,为8个拇指缺失合并虎口、掌部及前臂软组织缺损的复杂病例施行游离甲皮瓣和肩胛皮瓣或背阔肌皮瓣组合移植术,一次手术既修复皮肤缺损又再造拇指,移植组织全部成活,经6-27个月随访,移植皮瓣和肌皮瓣生长良好,再造的拇指恢复感觉和活动功能。本文详细介绍手术方法
用血管植入冷冻变性骨骼肌修复大鼠坐骨神经不同长度的神经缺损,术后8个月植入的血管束已建立一套完整的神经干样内、外血管系统;再生神经纤维均可经10、15、20、25mm的肌桥顺利长入远端神经至靶器官,成熟良好,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各组无差异,但随着神经缺损长度的增加,再生纤维的数量随之减少,10mm组与15mm组再生轴突数目、密度、复合动作电位峰值和振幅积分无差异,但它们与20mm、25mm组有显著差异
期刊
运用显微放大技术,直接观察大鼠移植皮瓣不同缺血时间再通后微循环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短时间缺血再通后皮瓣微血管数增加,流动的微血管数占总数的百分比增加,血流速度加快。在再通后1~3小时上述变化尤为明显。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这种微循环的反应能力逐渐降低,且出现红细胞聚集和流动的白色血栓等病理改变。同时亦显示移植皮瓣对缺血的耐受时限为5小时,若超过5小时则应警惕不可逆性微循环碍障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