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中基于聚类分析方法的STAD分组策略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mao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合作学习 有教无类 聚类 STAD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A-0020-02
  “有教无类”出自于《论语·卫灵公》,意思是指,不因贫富、贵贱、智愚和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换句话说,教育的对象是指所有一般意义上的人。可以作进一步的阐释,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孝顺,有的不孝。但通过教育,可以消除这些差别,使之成为真正社会化意义上的人。
  人的发展本身就有不平衡性,人的智力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所谓教育本质是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尽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作为合作学习的重要策略之一——STAD方法,自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创设以来,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笔者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STAD分组对数学合作学习做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把合作的观念引入教学系统的意义
  1.1把合作的观念引入教学系统,有力地促进了现代教学系统的健康发展
  和竞争模式一样,合作模式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之一,也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一个复杂多变、多元互赖的社会,我们不仅要学会竞争,更应当学会合作。可以认为人类社会是合作与竞争的混合体。
  在一个以竞争模式为主导的课堂,难以想象一个不能顺利完成作业的学生的生存价值。在竞争过程中,很快被其他同伴予以边缘化,这样的学生是以竞争模式为主课堂的失败者。当学生们为了取得好的成绩而彼此竞争时,他们努力的方向是只有少数人能够达到的目标。
  而以合作模式为主导的课堂,将个人所追求的目标与小组的目标联系在一起。个人所追求的成果不仅有益于他自己,而且有益于小组的其他成员。合作的努力,使得小组的所有成员都卷入了一种追求互利共赢的活动过程中。合作学习小组内部强调合作,小组间强调竞争,在合作学习教学系统中合作与竞争并存。
  通过小组间的竞争,提升小组的综合素质;通过组内的合作,有效确保组员共同进步。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过多地强调竞争意识的培养,而忽视合作能力的培养。以竞争模式为主的课堂,把一个人的成功建立在别人的失败的基础之上,或视别人的成功为自己的失败。这些教育现状反映了学生养成的是一种被扭曲的竞争意识。合作学习实现组内的合作,组间的竞争,营造既合作又竞争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1.2把合作的观念引入教学系统,充分开发与利用教学系统中的人力资源
  与传统教学系统相比,合作教学有效地开发与利用教学系统的人力系统。通过改变课堂互动模式,弱化教师这一地位的权威性,加强学生间、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互通有无,以实现共同成长。通过合作学习的开展,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形成你追我赶、互利共赢的良好教学氛围,实现教与学相长。以合作的观念引入教学系统,有力地激发师生间的互动潜力,实现教学系统中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
  1.3把合作的观念引入教学系统。进一步激发课堂教学的情意功能
  学习的过程是个体内部需要满足的过程。“只有愿意去学,才能学得好”,学习的内在动力——情意可以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共识。在教学系统里,教师不可能强迫学生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难以想象一个厌学的学生会融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教学系统当中去。因此,只有创造教学系统的相关条件,设立适当的分组,实现组内的合作,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
  合作学习不仅重视学生学习知识,还注重学生非智力品质的培养与发展,追求学生智与情的和谐发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极大地促进学习进程。
  1.4把合作的观念引入教学系统,较好地处理教学关系
  能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与传统教学相比,合作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活动,注重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知识讲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使每一个学生都最大程度地获得成长的空间;教师在协调各小组间的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奖惩的作用,促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在以合作为主导的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者,而是课堂的管理者和协调者。
  能处理好班级授课与合作学习的关系。从形式上来看,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活动为主的教学形式,但并非降低班级授课的作用。在以合作学习为主导的课堂中,并非弱化教师讲授的作用。在每堂课开始时,教师要把教学主要内容(课堂主题)以班级授课的方式进行阐明;在上课过程中,适当对这个课堂进行有效的监控与管理;在结束时,教师要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对呆板的知识进行升华归纳,提高学生知识结构中的能力素质。教师在整个教学系统中是课堂授课、组建学习的管理者与合作学习的协调者,通过充分利用班级授课这一传统的教学形式,体现传统与现代的统一。
  1.5把合作的观念引入教学系统,真正实现教育的最高境界——“有教无类”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关注大部分学生,无法顾及所有学生,特别是边缘类学生,难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教无类”。合作的观念引入教学系统,可把处于边缘区域的学生拉回到整个教学系统核心上来,确保一个都不少,真正做到“有教无类”。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
  2.基于聚类分析方法的分层模式
  根据合作学习的基本观点,我们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和STAD法实施对教学对象进行数学合作学习。具体的方案流程如图1所示。
  图1基于聚类分析方法和STAD法的数学合作学习策略示意图
  根据文献,可采用SPSS软件(本论文数据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s 17.0版本)实现K-均值聚类法。以笔者所教的三年级某班为例,根据班级的考核评定,将分类数定为3,根据运算结果,我们得到以下表格(对SPSS运算结果进行了格式调整)。
  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按初始的数据可以将60名学生分为三类:第一类为5、7、9、10、41、46、53;第二类为20、21、24、27、31、34、39、43、48;第三类为1、2、3、4、6、8、11、12、13、14、15、16、17、18、19、22、23、25、26、28、29、30、32、33、35、37、38、40、42、44、45、47、49、50、51、52、54、55、56、57、58、59、60。该分类方案就是作为STAD法的基础。
  3.基于聚类分析方法的分组策略
  根据STAD法,以表1的分层为基础,尽可能做到学生在学业成绩、性别、性格因素的异质性和代表性,组成小组。在小组的人员的构成上,尽量做到班级的基本特性,体现出一个班级的缩影,如表2所示。
  说明:1、性别中“1”表示男。“2”表示女。
  4.结语
  本研究主要是提供合作学习分组的一种策略,通过运用聚类分析和STAD相结合的方法给出合作学习分组的一种实施方案。合作学习是教学系统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更深入的研究与思考。
  (责编 罗玲芳)
其他文献
【正】记得在2011年的一次钦州市中学校长培训班校长发言交流活动中,灵山县灵山中学的副校长说:"哪所学校若解决好了网关、手机关、恋爱关这‘三关’问题,我们学校将带全体老
<正> 法国阿托化学公司(ATO Chimie)发展了一种性能介于合成橡胶和热塑性聚氨酯之间的聚醚嵌段酰胺弹性体,牌号称为Pebax。这类新弹性体具有比合成橡胶低的密度、优异的机械
高等学校五年发展战略规划是学校近期发展的根本指南,它体现了高校历史与当今时代发展规律的完美结合,蕴含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本质规律。随着高校"双一流"建设方案的提出,
英语教师应该密切关注中考备考动向,适应中考试题的变化,透彻理解中考试题所体现的对学生英语知识与能力的要求,从而更好地加强日常教学,让备考成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指导方向,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