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渣”到知名博主:抓住闪光点,实现大逆转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ie_ka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沐之是个00后的美少女,她的微信公众号“木汁”,现在粉丝量30万左右,出现在她公众号头条的广告要价基本是4万。靠着这个公众号,她的月收入居然高达10万元。2018年,她在网络节目《奇葩大会》中亮相,讲述了自己的逆袭经历,被不少网友关注。
  原来,于沐之曾被老师当众斥为“废物”,后来因精神崩溃,还差点从26楼跳下自杀。那么,她又是如何另辟蹊径,实现了大逆转呢?
  于沐之是个00后的美少女,她的微信公众号“木汁”,现在粉丝量30万左右,出现在她公众号头条的广告要价基本是4万。靠着这个公众号,她的月收入居然高达10万元。2018年,她在网络节目《奇葩大会》中亮相,讲述了自己的逆袭经历,被不少网友关注。
  原来,于沐之曾被老师当众斥为“废物”,后来因精神崩溃,还差点从26楼跳下自杀。那么,她又是如何另辟蹊径,实现了大逆转呢?
  学霸女儿秒变渣
  于沐之的妈妈李红线和爸爸于鸣非,都不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他们一个是湖南长沙人,一个是湖北当阳人。大学毕业后,两人同在北京工作,后来相识、相恋,走进了婚姻。
  2000年6月,他们的女儿于沐之在北京出生。
  于沐之的姥爷在湖北省远安县文联工作,非常喜欢看书,对国学尤其感兴趣。受父亲影响,李红线从女儿2岁起,就专门请老师来家里教女儿国学。女儿很聪明,一年时间认了几千个字,《大学》《中庸》等国学名作不管懂不懂,全都能摇头晃脑地背下来。女儿4岁,妈妈又请来音乐和美术老师分别教她弹古筝、画国画,女儿出落得越发聪明灵秀。
  为培养女儿,李红线甚至放弃工作,做了全职妈妈。女儿上学后,没有让爸爸妈妈失望,果真“赢在了起跑线”上。在小学,她的表现非常出色,每次考试都是班级前三名,作文也相当好,篇篇都被老师当范文在班上朗读。
  2012年9月,于沐之順利上了初中,噩梦从此开始。初中老师比较重视学生的考试分数,对成绩差的学生很嫌弃,并且毫不掩饰。于沐之的语文不错,但数学糟糕,因此也没能逃过“摧残”。一天,她写了作业,却把作业本忘在家了。到校后,她给老师说明了情况,但老师根本不相信,一口咬定她撒谎,并罚她到教室后面站两节课。看着同学们嘲笑的眼光,于沐之没有辩解,没有哭泣,而是一脸倔强地看着老师,老师更生气了:“不做作业,还不思悔改,明天请家长!”
  老师给李红线打去电话,口气冷淡地请她“务必”去学校一趟。被“谈话”后,李红线忧心忡忡:女儿曾是“学霸”,曾是自己和老公的自豪,如今却成了“学渣”,被老师公然鄙视,今后可怎么办啊?
  由于屡次被严厉批评,于沐之和老师产生了严重的对立情绪,几乎完全放弃了数学学习。加上,她的个头比同龄人矮,为矫正牙齿还戴了牙套,外形也不占优势。一次,她在妈妈面前哭着形容自己:弯腰、驼背、罗圈腿,畏首畏尾,还被老师骂到麻木!听到女儿这样的自我评价,李红线的心都碎了,觉得自己是天下最失败的妈妈。
  初中生都爱美。于沐之虽然在校园像丑小鸭一样,却还是偷偷梦想着变成白天鹅。一天,她为让自己显得高一些,偷偷穿上了妈妈的内增高鞋。结果,被“明察秋毫”的老师发现后,嘲笑道:“哎呀,我说你怎么长高了,原来穿了增高鞋。光增高个子也没用啊,成绩怎么不增高一下?”同学们一阵哄笑。于沐之在难堪和自卑中,默默地低下了头。
  看到数学卷子上的红叉和不及格的分数,于沐之痛苦到了极点,可还得拿着卷子找家长签字。李红线看到刺眼的分数,心里不爽,忍不住数落女儿。于沐之苦着脸,烦了也会顶撞妈妈几句。一天,于鸣非出差回来,正往外给女儿拿礼物,一低头看到她的数学卷子,顿时暴跳如雷,冲李红线嚷道:“你是怎么管孩子的?”李红线深感委屈,不甘示弱地吼回去:“女儿是我一人的吗?你怎么不管?”于沐之看着爸妈争吵,默默地躲进自己房间。
  跟老公吵完,李红线气愤难平,又到女儿房间吼道:“快写作业!写完做数学题,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就三遍!”于沐之经常为做数学题熬到深夜,有时压力太大,好不容易做完题,躺到床上却睡不着。
  去开家长会,是母女俩共同的梦魇!老师对成绩好的学生不住夸赞,轮到于沐之,则全是讽刺、挖苦:“女生里,就你女儿一人在混日子,以后就等她回家‘啃老’吧!”于沐之听惯了这种话,李红线却受不了,气得当众流泪。女儿看妈妈被气哭,嗫嚅道:“妈妈,对不起,我让你丢脸了。”看女儿忍气吞声的样子,李红线不忍心再说责备的话。
  妈妈的眼泪触动了于沐之。回家后,她主动说:“妈妈,给我报个补习班吧,我再努力一把!”李红线同意了,当即给女儿报了数学补习班,一对一,一学期8万。每天放学后和双休日,于沐之都老老实实去补习数学。三个月后,她的数学成绩仍然没有提高,她哭着对妈妈说:“妈妈,看来我真的不是学数学的料。”
  于沐之彻底丧失信心,跟老师的冲突也日益激烈。这时,她暗恋上班里的一个男生。那个男生成了她黑暗世界的一束微光,去学校,只为了能见到他。
  学校举行运动会,那个男生参加了短跑项目。于沐之鼓起勇气给他写了一封情书,还为他准备了零食。从运动会回到教室,于沐之发现自己书包的拉链被打开,零食和信都不见了。然后,她被老师喊到办公室。老师打开那封信,当着办公室所有老师的面读起来。于沐之大哭,说:“老师怎么可以随意翻学生的书包呢?”但是,老师对她的话根本不予理睬。
  李红线再次被叫到学校,赔着小心向老师道歉。然后,她把女儿带回家,批评她不该早恋。女儿委屈、不服,大叫道:“谁给她随意翻学生书包的权利?”争执间于鸣非回来,得知事情原委后,当即将女儿的手机摔了,怒气冲冲地说:“你不学好,以后恐怕真的只能‘啃老’了!”
  不堪重压险跳楼
  老师的嘲笑,分数的压力,父母的不理解……于沐之愁肠百结,她将这些写在作文里,为此李红线再次被叫到学校,挨了班主任一顿训。回家后,她看到手机朋友圈里有个朋友晒出孩子中招考了全市第一的照片,便恨铁不成钢地对女儿说:“你怎么就不能像人家那样呢?”她的本意是激励女儿,让她知耻而后勇。   哪知,于沐之听后情绪失控:“人家什么都好,我什么都不如人家,活着干什么,我去死好了!”她冲到阳台,直接爬了上去。这是26楼啊!李红线当即吓傻了,趕紧上前紧紧抱着女儿的腿,然后将她拉下来,搂在怀里。于沐之号啕大哭,似乎要将所受的委屈全都发泄出来。
  在女儿的哭声中,李红线痛定思痛,自己必须帮女儿尽快改变处境,不然女儿可能就毁了。李红线想自己当年,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通过高考,好不容易才从县城来到了首都。而女儿就出生在首都,所以她对女儿抱有厚望,甚至辞去工作,从小花大价钱培养女儿,一心盼女成凤。她以为自己是无私的母亲,却差点将女儿逼上绝路。
  那一晚,她思来想去,觉得不能再给女儿压力了。女儿已经有过一次危险举动,绝对不能再有第二次。和生命相比,哈佛、北大算什么?身心健康地活着,才是最重要的!况且,女儿并非废物,她的语言和写作能力突出,如果能尊重她的兴趣,发掘她的潜能,让她体验成功、获得肯定,或许能创造一个新的世界。
  于是,李红线和女儿开诚布公地谈了一次,检讨了自己以前教育上的错误做法,并将自己希望女儿扬长避短的想法告诉了她。于沐之惊喜地说:“妈妈,您真的不逼我了?您说的是真心话吗?”李红线搂住女儿说:“当然了,傻孩子,你要相信妈妈啊!”
  此后,母女达成共识。除国学外,悬疑小说是于沐之平生最爱,于是妈妈鼓励她从短篇悬疑小说写起。于沐之也憋着一股劲,想证明自己。她下课写,放学写,做完作业一有时间就写,基本保持每周一篇的频率。饭桌上,妈妈还就她写的小说和她展开讨论,并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渐渐地,于沐之变了,她从写作中找到了自信和力量,不再在乎别人的嘲笑了。她在日记本的扉页上写道:如果一定要赢,那个人为什么不能是我?
  于沐之写小说没用电脑,小说都是手写稿。写完后,李红线帮她寄到各个杂志社。可惜一篇篇寄出去,均杳无音信。沐之不气馁,反而安慰妈妈:“妈妈,不发表也没关系,反正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当然,我也想赚稿费。妈妈,希望你不要着急。”“我不急,只要你快乐就行。”李红线笑着鼓励女儿。
  为锻炼自己,于沐之还尝试过做微商。于家附近有个大商场,沐之尝试做代购,加一点劳务费。老师知道后讽刺她:“于沐之开淘宝店了,今天赚多少啊?心思就不能用在学习上吗?”同学们哄笑,于沐之低头不语。微商做了两个月,效果不佳,她只得把余货折价出售,算一算还倒贴了钱,但她没有灰心:“就当买了个教训吧。”
  于沐之又做插画,寄到出版社,还是泥牛入海。尽管这些都不成功,但让李红线欣慰的是:女儿始终对外界保持着好奇心和进取心,日子过得充实而快乐。
  触底反弹逆飞扬
  看到妈妈不再逼迫自己,于沐之的心理压力小了很多,反而能够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期中考试,她的成绩排名居然前进了十几名。回家后,她抱着妈妈又跳又叫:“妈妈,我进步了!”
  2015年,于沐之顺利考入北京二十五中国际部。高中的学习环境好了很多,老师比较鼓励学生发展自我爱好。暑假,李红线对女儿说:“现在公众号挺火,你文笔好,何不试试?”于沐之十分感兴趣。李红线又给女儿出主意,让她研究一下那些阅读量大的公众号。谁知,女儿竟一下子关注了两千个,每天翻看、阅读,并不断总结写“爆文”的经验。
  2016年10月,于沐之的第一篇爆文《原来我妈什么都知道》诞生了。她在文章里写道:
  我们总认为自己已经是大人了,于是所有的苦自己扛,流下的眼泪自己往肚子里咽,心酸和难受也不打算与别人分享。就算是最亲最亲的家人,我们也不愿露出自己脆弱的一面。就像明明在同一个房间里,我背对着你流眼泪,你拍拍我的肩膀我也会迅速擦擦眼睛,然后转过头笑着对你说,没事了。
  可是,不管你多大,经历过多少,你还是家人眼里那个因为考砸了而不敢回家的小孩子啊。他们不怕为你担心,也不怕陪你解决问题,只要你肯回头看看,他们就一直等在那里。
  我妈究竟知道什么?其实她什么都知道……
  于沐之写的是发生在自己和妈妈身上的事,点击量瞬间10万 ,一夜间“粉丝”由400变成30000,很多同学、朋友给于沐之发来消息:“在朋友圈看到你的文章了,于沐之你火了!”
  老师知道沐之做公众号后,笑说:“你是我们班的名人了。”而同学们对她也友善很多。
  写公众号后,沐之更加忙碌。作业尽量在学校做,每天放学回家从晚上7点开始写公众号,写完排一下版,马上推送。有时要追热点,熬到凌晨两三点是常事。不管熬不熬夜,沐之每天早上都要6点起床,如果早晨出了热点,这天她就打车去学校,用手提电脑在出租车上写,争分夺秒。见她如此辛苦,妈妈就主动承担起校对的工作。
  很多公众号有1万粉丝才能接广告,于沐之很幸运,只有几百个粉丝的时候,就接了第一单广告。后来爆文一再出现,广告费水涨船高,月收入从几千到几万,再到十万,仅用了一年时间。
  妈妈给了于沐之充分的自主权,她的广告收入全由她自己掌管。存到第一个10万时,她在朋友圈发了图。出版社找上门,要给她出书,她开心地说:“等书出来,我要给那些看不起我的人每人发一本,向他们证明我不会啃老!”妈妈敲打她:“不要骄傲,要宽容。”
  女儿的公众号火了,妈妈帮忙,爸爸赞叹,家里没了争吵,夫妻关系、亲子关系都和谐了。于沐之还给爸爸妈妈安排了选标题的活儿。通常,她会准备三个标题,让爸爸妈妈各选一个,而最后用的却常是爸妈都不选的那个。几次之后,妈妈不乐意了:“选了也不用,还问我做什么?”于沐之偷着乐,说火花的碰撞才最重要。
  2018年1月,网络节目《奇葩大会》栏目组联系到于沐之,邀请她参加节目。于沐之在节目中自暴曾是学渣,被老师当众斥为“废物”。她说:“凭什么说成绩不好就是废物呢?我就是要逆天改命!”2月24日节目播出,第二天于沐之就上了微博热搜,且热度指数一度超过了当红影星鹿晗。
  人红是非多。于沐之红了之后,不断有人对她指指点点,还有人攻击她“金钱至上”,也有人说她写的都是毒鸡汤,等等。于沐之有时忍不住也会怼几句。一次,又有粉丝在公众号上攻击沐之“小小年纪,被钱腐蚀”等,他们不知道于沐之背后付出的汗水和心血。作为妈妈,李红线忍不住注册了一个小号去怼那些人。于沐之知道后,劝她:“妈妈,没有必要生气。你不是说过,心中有美好,看什么都是暖阳吗?”看着日渐成熟的女儿,李红线十分欣慰,便不再理会网上的那些不实评价。
  如今,于沐之每天在学习和写作中穿行,她这只曾被老师鄙视的“垃圾股”,终于触底反弹,成了名副其实的“绩优股”。有人因此问李红线:“你女儿年纪轻轻就成了红人,太成功了!你的育女秘诀是什么?”李红线想了想说:“哪怕孩子是学渣,只要你抓住她的闪光点,用耐心和爱去呵护,就有逆袭的可能。”
  【编辑:杨子】
  于沐之是个00后的美少女,她的微信公众号“木汁”,现在粉丝量30万左右,出现在她公众号头条的广告要价基本是4万。靠着这个公众号,她的月收入居然高达10万元。
其他文献
杜兆泽川是公认的小天才:3岁认识1000多个汉字,开始自学英语;4岁自学初二生物课,开始在长城给外国人当导游和翻译,节假日从不间断,经常有大学生和即将出国的留学生找他练习英语口语;6岁入学,跳级读二年级,同年自学完成三年级的所有课程;7岁读小学三年级,已经熟练掌握英语,并自学西班牙语和法语……但是一路陪伴他成长的妈妈赵菊英女士却说:“我发誓他绝对不是天才,如果是,我相信每一位母亲都能培养出天才。”
女儿从小就是傲娇公主,  带刀上学吓坏母亲  那天,董女士带着女儿晓晓如约来到咨询室。晓晓身材高挑,面容俏丽,一直沉默不语。据董女士介绍,晓晓上初二,是个“学霸”,每次考试都名列年级前十。可不知为什么,近段时间晓晓的学习成绩直线下滑。她和晓晓谈心,晓晓却闭口不言。  让董女士没想到的是,前两天班主任打来电话,说晓晓竟然带着水果刀上学,还声称要戳人。班主任听班里的学生报告后,非常紧张,把晓晓的刀没收
2019年在韩国举行的第27届世界跆拳道HANMADANG大赛中,代表中国参赛的12岁女孩周小涵勇夺金牌,陪她参赛的妈妈孙会英摘取两金,成为该项大赛举办27年来唯一一对母女世界冠军——  为了练好劈腿动作,被妈妈按着肩膀往下压,她疼得杀猪般号叫  今年13岁的周小涵,出生在山东泰安,爸爸开了一家跆拳道馆,妈妈孙会英是一所学校的体育老师,业余时间在馆里做跆拳道教练。  同很多女孩的家长一样,爸爸想把
如何帮助孩子摆脱对手机的依赖,是家长们头疼的问题。不妨试试以下几招:  1.父母做榜样,不做“低头族”  家长要以身作则,主动放下手机,一起读书,在书中去寻找乐趣和美好,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家长应该多花一点时间陪孩子,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可以进行体育运动、做手工、画画、表演话剧等。  2.鼓励孩子和手机做个“约定”  堵不如疏,家长应想办法通过正面引导,使孩子们懂得依赖手机的危害,消除手机游戏对孩
问:女儿上初中后,老公和孩子都说我越来越唠叨了。以前我不是一个唠叨的人啊,为什么现在我变唠叨了呢?  韩美玉   答:我罗列几点父母唠叨的原因,供您自我反思和改正之用。  1.自身原因  一般软弱和紧张型的人容易唠叨。由于不放心,才一次次地重复。软弱和紧张型的人看到别人没有按照自己的话做,就以为别人没有听到自己说话而重复说。  2.思想原因  有些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实现自己没能实现的梦想,这不仅会让
无预算,不消费  汪佳琦(8岁男孩的妈妈):我家不算富裕,但我儿子从来不缺零花钱,因为我们家族很大,有许多亲戚,除了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还有好几个叔叔、舅舅、姨妈、姑妈。我们差不多每个周末都相互走动,长辈见了晚辈,都会多少给点零花钱。手里有了钱,我儿子渐渐养成了大手大脚的习惯,如果钱不够,他就会向我借。说是借,其实从来没有还过,妈妈怎么能向儿子催债?儿子摸到了门道,再要钱就更无所顾忌。我发现,他花
20年没人抽烟的房间里,还可以在灰尘和墙板里发现烟草的主要致癌物——亚硝胺  前段时间有条新闻,让人看了心头一紧。  沈阳一家人,先是林女士的丈夫因肺癌去世,半年后林女士被查出也患上了肺癌。两年后,他们的女儿也被发现患上了肺癌。  难道肺癌传染?电视台为弄清真相,仔细查询患者病史,发现林女士的老公烟瘾很大,一天要抽两三包烟。由于房屋的密封性好,即使丈夫已经去世,妻子、女儿还是被屋里残留的三手烟给害
现在的高中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在父母之下,这或许是好事。但是,如果孩子的理解能力跟不上,心中有错误的执念,又能引经据典,会让父母十分抓狂。小庄就是这样一个孩子……  摊上一个罪犯爸爸,我这辈子算完了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秦老师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全班同学观看电影《银河补习班》。影片讲述了学习成绩不佳又爱惹事的中学生马飞,在刑满释放的爸爸辅导下逆袭成为年级第一的故事。  第二天早自习,全
屡教不改的虐待狂  他是一个5岁男孩,名叫宝宝。他长着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翘翘的鼻子,是个人见人爱的小帅哥,但在他的爸爸卢先生看来,宝宝简直是一个杀气腾腾的大魔头。  “我没有冤枉他,我干吗要冤枉一个5岁的孩子?”卢先生没好气地说,“去年暑假,我见小区门口有卖鸡仔的,满满一箩筐,毛茸茸的,非常可爱,忍不住买了两只。本来是想让宝宝长长见识,知道鸡蛋孵出的小鸡是什么样子,没想到两天就被他折磨死了。”
近期,我作为志愿者参加了一个公益亲子活动。活动刚开始,我发现有一个小女孩独自玩耍,臉上非常不开心。小女孩的母亲就在身边,只顾低头看手机,和女儿没有一点互动。  我主动走到小女孩身边,问她为什么不开心,为什么不愿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小女孩开始对我倾诉,为了对她的母亲有所触动,我故意让她当着妈妈的面说。  小女孩今年6岁,到9月将上小学一年级,基本上是由外婆外公一手带大的。她的父母开了一家公司,业务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