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地区第三阶段研究概况(1982~1984)

来源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hui_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综合报道了广东省阳江县天然放射性高本底地区调查第三阶段的研究结果。本阶段使用高压电离室(RSS-111型)和野外γ-谱仪联合测量,验证了前两阶段用热释光元件和荧光玻璃剂量计对人员直接测得的外照射数据,给出了高本底地区居民年平均照射量率为330mR/a,对照地区相应为114mR/a。恶性肿瘤死亡调查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已分别累积观察了764,696和777,482人·年,两地调整率分别为44.6和51.00×10-5。对前两阶段检出的高本底地区先天愚型患病率(1.04‰)高于对照地区(0.31‰)的原因作了进一步分析,认为不能排除由于母亲生育年龄和受检儿童年龄构成的影响。细胞遗传学和细胞免疫学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以前的研究结果,高本底组与对照组相比,染色体畸变率增加和免疫功能有增强的趋势。而且天然辐射以外的诱变因素的进一步研究仍表明两地区基本符合齐同对比的原则。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高氯酸—过氧化氢(HClO4-H2O2)消化和液闪计数测定生物样品中氚的方法,研究了腹腔注入氚水后65天内氚在小鼠各脏器干、湿组织中的分布与滞留,并估算了剂量。实验结果表明:氚水进入机体后迅速而均匀地分布于全身各脏器,并在经历了大约1~3天的蓄积期之后约有1~3%的氚转化为组织结合氚。无论是湿组织中的总氚,还是干组织中的组织结合氚,其滞留系数曲线一般都能表述为两项指数函数。总氚的第一生物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本文报道事故发生后10年观察的结果。采用分析稳定性畸变的方法,在所分析的720个中期分裂细胞中,仅见到4个非稳定性畸变细胞,而稳定性畸变细胞有16个。畸变类型主要是相互易位和缺失。此外,还观察到原先受照剂量较大的3例,畸变率相应也高。与此同时,采用FPG法作了细胞周期的观察以及SCE频率的测定,与对照组相比没有发现早先受此剂量水平的照射,对细胞周期和对SCE有何影响。
新络合剂S186(乙酰胺基丙叉二膦酸)对放射性锶有较好的促排效果。肌注S186可使大鼠体内的85Sr由尿排出50%以上,为相同剂量的BADE和BADS尿锶排出量的1.5倍。增加S186剂量,尿85Sr排出可高达70%,但延缓给药时间效果降低。S186的促排效果与剂量呈线性关系,Y尿排=4.13+0.078X,S186合用中6(鸡内金)能提高疗效,呈现两药相加作用。本文还详细介绍了S186在小鼠、大
小鼠腹腔注射新型螯合剂H-73-10的LD50(5)为7.05克/公斤。以1/4LD50(5)的剂量给同种小鼠腹腔注射,每天1次,连续7天,停药24小时后,测得LD50(5)为7.09克/公斤,表明无蓄积毒性。大鼠腹腔注射LD50(5)为3.6克/公斤比小鼠低。大鼠、狗和猴的亚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药物局部刺激反应与浓度有关。大剂量给药,胃肠道有一定反应。对外周血、肝、肾功能、血钙、血磷含量影响不
期刊
为提高高本底地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调查的置信度,1981~1983年的工作仍按计划进行。1970~1983年间高本底地区累积有764,696人·年,对照地区777,482人·年;恶性肿瘤死亡相应为326及412人,恶性肿瘤调整死亡率分别为44.60×10-5和51.00×10-5,经统计学处理,未见有显著性差异(P>0.05)。就个别肿瘤类型而论,高本底地区女性的食管癌和女性的肿瘤合计,明显低于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