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中学如何开展新课标下的生物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kuhen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虽然实施了很多年了,但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学要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还是困难重重。我校针对“新课标下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的现状”,就“如何开展新课标下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学”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一致认为需要做到:改变观念,试行专任生物教师任课制;强化培训,树立全面的教育教学理念;创设条件,为新课改实施保驾护航;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试行多种教学方式,以期找到更适合我校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农村中学 新课标 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
  一、新课标下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的现状
  生物学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培养合格公民和劳动者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农村初中教育中,生物课教学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基础教育部在“陕西省凤翔县彪角镇中学”的调研报告中指出: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物教学面临诸多困境:
  1、贯彻不够到位。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部分教师仍然对新课程理念缺乏足够的理解深度,没有建立起全面的教育理念,从而导致思想还是局限于应试教育的框框,在教育教学管理与实施过程中出现对生物教育教学工作不够重视的现象,影响了生物教学工作的全面有效开展。
  2、农村初中新课改理念没有条件实施。在农村初中教育中,生物课教学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普遍存在着教育目标不明确,师资不足,教学条件差,尤其是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实际,课本上大量的实验探究在农村学校开展不起来,新课改的各种理念不适合农村中学教学需要。教学过程沿用着陈腐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陈旧、单一,有的甚至于给学生划重点、划答案、总结提炼课本的要点,以利于学生背诵,应付各种形式的统考、联考和升学考试,不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既忽视了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也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整个农村初中生物课教学处于一种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勉强维持的低水平状态,急待改革。
  3、教学器材的投入存在缺口。一般来讲,对各基层学校的教学设备投入主要分为两种方式,分别为教育主管部门配备与学校自购,其中自购比例较大。在部分学校管理者的眼里,财力应该更多地投向所谓的数理化 “大”学科,从而挤占了原本应该用于生物学科的投入,导致生物教学的正常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4、师资配备与培训严重不足。基层学校人手本来就非常紧张,一些生物专业毕业的青年教师往往出于教学安排需要,改任语数外等学科教学,专门师资严重不足,半路出家的生物师资较多,加之教育主管部门安排的专门培训,数量与层次也相对不足,师资业务素质提升不快。
  (二)、传统教学过程存在的主要弊端:
  1、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课堂完全由教师独家操纵控制,教师一言堂,信息完全由教师一方发出,学生只有被动接受,象“容器”似地任由教师往里“灌”经过加工和提炼的知识,学生很少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2、唯理型教学模式。教学中只重视理论,忽视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际应用,实验基本上不能按大纲要求正常开出,多数由教师讲实验,“动口不动手”,导致活生生的生物课变成死气沉沉的“死物课”或“无物课”,学过了,背会了, 却不知其为何物,单一的理论传授既忽视了德育,又挤占了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
  3、应考型教学模式。我们在深入课堂听课后发现,有不少教师教学实质上是帮学生划重点或归纳要点,然后通过多次反复练习巩固、背会。由于这种模式能比较有效地迎合现行的落后测试方式,对应付各种名目的考试很有效,久而久之,不断积累,巩固下来成为一种顽固的扭曲状态的畸
  (三)、学生学习生物的态度偏向:
  学生不重视生物学科的学习。一方面来自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是学生觉得初中生物是门“副科”,学好、学不好对升学无关紧要;其次,学校的期中考试一般也不会考生物,学校教师对生物课的不投入,课堂教学平淡无味,让人提不起兴趣,使得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大大减退,学习生物更多的是背书、做题,学校没有实验器材供学生做基本的实验,学生的实验潜能的不到开发。
  二、如何开展新课标下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学
  我从事农村中学生物教学多年,深刻体会到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的的举步维艰,也和同行们就此做了大量的尝试工作,试图寻找一种适合我校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在乡中心学校,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教研组历经几年的时间致力于这方面的尝试,略有小成。在此,我把这些经验总结出来,请各位同行指正。
  (一)改变观念,试行专任生物教师任课制。
  以前,学校把生物作为一门“搭头课”,安排给年老教师或者搭给任务较轻的语数老师。在全国上下进行轰轰烈烈的新课改的形势下,也只注重语数英物化的课改落实情况。特别是前几年生物从会考科目中分离出来后,曾一度被語数老师占用。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育行政部门终于发现此弊端,重新审视农村生物教学。从根本上改变观念,在我校率先试行专任生物教师任课制。我作为中青年骨干教师充当了生物学科带头人。
  (二)强化培训,树立全面的教育教学理念。
  一是强化校长培训。校长是学校办学理念与方向的最终决定者,校长的理念出现问题,整个学校的办学方向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因此,我市每年都选派校长或准校长外出脱产培训,强化校长的新课程理念,进一步树立全面育人的科学理念,使学校教学的各门学科实现同步推进。
  二是强化教师培训。生物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重要职责。每年,中心学校都安排我校生物教师参加各种新课程培训。自试行专任教师任课制以来,我陆续参加了中西部远程生物国培、2012版人教版新教材培训、生物适岗教师国培、会考生物年度研讨会等等。
  三是强化课改培训。各种教研活动,都成为灌输新课程理念、实践新课程理念的重要阵地,要将新课程理念深入到每一位教育管理者与教学工作者的内心,以全面的育人理念引领生物教学工作。因此,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总少不了生物科目的公开课,示范课。我校还在中心学校领导的支持下,积极开展生物课题研究,目前正在申报审核中。   (三)创设条件,为新课改实施保驾护航。
  针对我校实验基础薄弱,器材少,硬件不足的现状,学校领导和中心学校领导一道,向上级争取和自筹资金,于2012年春,给我校装配了标配生物实验室。解决了我校建校以来没有独立生物实验室的落后状况,为新课改的实施保驾护航。
  (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试行多种教学方式,以期找到更适合我校的教学模式。
  在不断的摸索中,我们发现,要想达到新课改的预期目标,我们应该做到:
  1、要进行有效备课。有效备课要求教学的三维目标明晰、具体、精确;有效备课要求准确把握学生学情,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更要强调 “如何让学生对学习这些知识保持热情”; 有效备课要求对教材有效利用,并“再度开发”, 即对教材内容重新选择、组织和排序,也就是说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例如,我就多次對教材中的实验进行过改进,有些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实验都改为兴趣小组自行探究。
  2、构建和谐的生物学教学课堂。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明知学习十分重要,但却不愿意进入学习状态,不愿去接受学习任务,强迫其学习,又会让其产生逆反心理。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要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必须要求教师打造一个和谐的课堂。优美和谐的教学环境应该是充满情趣和欢乐,荡漾着问题和好奇,洋溢着诗意和鼓舞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会收起到双赢的效果。这种环境中充满了民主、平等、宽松、宽容、赏识的教学氛围,学生能大胆的自主讨论、合作交流。教师要保持快乐的精神面貌,促使学生学习,从而能亲师、乐学。求知需求永远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学生求知欲的激发,离不开教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在讲到种子植物时,可以引用这样一则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学生听了这则谜语再联系到种子的结构,很轻易地说出了答案。教师再进行追问:“麻屋子”指什么?“红帐子”指什么?“白胖子”指什么?它们合起来叫什么?经过这一过程,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激发,并对生物学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
  3、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催化剂”,当学生对生物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后就会自主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师要做的是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有趣、新颖、别致的教学内容能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引出他们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浓厚兴趣,他们就会愿意学,喜欢钻,自主地动脑筋探索知识奥妙,愉快地寻求知识归宿,从而焕发起更高的求知欲,这对于他们形成生物学概念,掌握生物学规律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在讲“血液”这一节时,教师形象生动的将血细胞的三种成分比喻为“搬运工”、“修补匠”、“英勇的战士”。这样做,便可使原本比较枯燥抽象的授课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形象逼真,产生很强的感召力,使课堂气氛活跃,在轻松愉快中传授了知识。
  4、利用学生熟悉生物的优势,强化其亲身体验,使其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能够做的探究活动,放手让他们去做。比如“探究影响鼠妇生物的环境因素”,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制代用品,这样可以消除实验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并使他们逐步形成了环保和节约的意识。
  5、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在生物学的教学中,最常采用的是探究式教学法。学生对事物有天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愿望,学习的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自然倾向的激发,因此采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可以很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将学生从单纯地接受式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将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加者和导航员。按照这种师生组合,教师的主要责任是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初中生物学教材中有许多探究的实例:如“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人的瞳孔大小的变化”、“测定反应速度”等。当然,除了探究式教学法外,还有其他教学方法,如例证法、类比法、角色扮演法等。
  6、有效“提问”并“倾听”。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首先提问的时机要合适,要选择合适的知识点和知识点的适当视角作为提问的切入点。通常,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过渡点以及容易产生矛盾和疑难的地方。其次设计课堂提问时应把握分寸,注意难易适当。如果太难,致使大部分学生对问题茫然失措,将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如果问题太简单,连差生都不用动脑筋就能回答,那么成绩好的学生听来肯定是索然无味。因此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照顾大多数。而对同一个知识点的提问应注意设置问题的梯度,由易到难。“问题”的有效性还在于音调的变化、重读、词的选择及问题的语境。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关键的策略是,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
  7、有效“激励”。课堂激励评价,能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及时给予评价。对于创造性的回答,予以赞美;对于正确的回答,予以表扬,尤其是那些有进步的学生;对于胆小怕羞的学生,予以鼓励;对于一时答不上来的学生给予希望,希望下次能回答好,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对本学科产生兴趣。只有通过不断提问、不断鼓励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学好知识。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特别是不同于教师和教材的见解,改变学生总是跟着教师和教材转,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局面,使学生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发展求异思维。
  参考文献:
  1、“新课改下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学生调查问卷分析报告基础教育调研报告来源于百度文库
  2、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
  王利芬来源于百度文库
  3、新课标下农村初中生物学教学的几点思考来源于百度文库
  4、初中生物怎样进行有效教学?来源于 3edu 教育网
其他文献
在长江下游地区采用分纬度种植的方法,应用积分回归、相关和偏相关,逐步回归等统计手段,定量地探讨长江下游地区甘蓝型油菜的主要脂肪酸含量与当地气象因子间的基本关系和规
摘要: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生活化教学的理念。本文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就生活化实现的方法与实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2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其承担着开展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使命。但就目前的課堂教学情况看,初中思想品德课存在知行严重脱节的现象。针对这样的教学弊端,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将现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