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的用法点拨

来源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nyjhnyjn666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作介词
  1. 表示位置,相当于besides, near, about, around等,意为“在……旁边;靠近”。例如:
  Tommy, come in and sit by me.
  汤米,过来坐在我身旁。
  The house stands by the side of the river.
  房子坐落在河边。
  2. 表示时间,相当于nolaterthen,意为“到……时候;不迟于”。例如:
  You must finish your homework by 5 pm.
  你必须在下午五点之前完成你的家庭作业。
  By the end of the match, they had kicked two goals.
  到比赛结束为止,他们已经踢进了两个球。
  3. 表示方法、手段,可译为“用;凭借;通过;乘坐”等。例如:
  I study English by reading English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我通过阅读英文报刊学习英语。
  The hospital is far from here. Why not go there by taxi?
  医院离这里很远,为什么不坐出租车去呢?
  注意by, with和in的区别:
  by指乘交通工具等,后面常接表示交通工具的单数名词,这一单数名词前不加冠词。例如:
  Mr and Mrs Green left here for London by plane yesterday.
  格林夫妇昨天乘飞机离开这里去伦敦了。
  with表示某人做某事时所用的具体的工具或手段等。例如:
  We see with our eyes, and hear with our ears.
  我们用眼睛看,用耳朵听。
  in表示用语言或笔等,名词前不加冠词,通常强调结果。例如:
  Was the letter written in pen, wasn’t it?
  这封信是用钢笔写的,对吗?
  4. 表示标准或尺度,意为“按照;根据”。例如:
  What’s the time by your watch?
  你的表显示现在几点了?
  In the market, vegetables are sold by kilogram.
  在市场上,蔬菜是以千克为单位出售的。
  5. 表示身体或物体的某个部位,常与seize, take, hold, pull等动词连用,意为“用;依靠”。例如:
  Do you know why Bob held the man by the collar?
  你知道鲍勃为什么抓住那个男人的衣领吗?
  She pulled me by the sleeve.
  她拉着我的袖子。
  6. 表示行为的主体,常用于被动语态,意为“被……;由……”。例如:
  The bike was found by a boy last time.
  上次,这辆自行车是被一个男孩找到的。
  These bridges must be built by those workers.
  这些桥一定是由那些工人建造的。
  二、作副词
  1. 表示移动的方向,意为“经过;沿着”。例如:
  We went by the post office when we went to his house.
  我们去他家时路过邮局。
  She walked by me without speaking.
  她一声不吭地从我身旁走过。
  2. 表示位置,相当于near, nearby, around等,意为“在附近”。例如:
  I found a lot of people stand by, watching what was happening.
  我发现许多人站在附近,观看发生了什么。
  3. 表示“(时间的)过去”。例如:
  Time went by so slowly after she had gone away.
  自从她离开之后,时间过得好慢。
  Now that the winter was by, there was no more danger of snow.
  现在冬天过去了,再也没有下雪的危险了。
  三、用于某些固定短语
  1. 用作插入语。by the way意为“顺便问一下”。例如:
  By the way,where does John come from? 顺便问一句,约翰是哪里人?
  2. 与反身代词连用。by oneself意为“单独;独自”。例如:
  Nobody taught her. She learnt all by herself.
  没有人教她,她完全靠自学的。
  3. 与far连用。by far意为“……得多;尤其;更;最”,修饰比较级和最高级,起加强语气的作用。例如:
  I think this book is by far the most interesting of all.
  我觉得这本书是所有的书中最有趣的。
  4. 用于重叠词。by and by意为“不久以后;一会儿”,one by one意为“一个接一个”,little by little意为“一点儿一点儿地”,step by step意为“一步一步地”,day by day意为“日复一日地”。这些短语在句中常作状语。例如:
  By and by, we knew each other and made friends each other.
  不久以后,我们彼此认识并且成了朋友。
  The people came into the cinema one by one.
  人们一个接一个地走进电影院。
  After sunset, it gets dark little by little.
  在太阳下山后,天色逐渐地变暗。
  You can experience its beauty and greatness, although it is very tiring to climb it step by step.
  尽管一步一步地攀登(长城)很累人,但你能领略到它的美丽和壮观。
  Day by day he seems to grow a little stronger.
  他似乎一天天地强壮起来。
  5. 与mistake连用。by mistake意为“犯错;弄错”。例如:
  The boss sent him away by mistake.
  由于犯错误,老板把他开除了。
  4. 与chance / accident连用。by chance / accident意为“偶然地”。例如:
  We met by chance / accident on the street yesterday.
  我们昨天在街上偶然相遇了。
其他文献
作家简介:安武林,儿童文学作家,已出版《泥巴男生》《十四岁的天空也下雨》《友情是一棵月亮树》《站在楼梯口的小熊》《一座颠倒的医院》《米粒上的花朵》等多部文学作品,荣获过冰心儿童图书奖、张天翼童话金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蒲公英儿童文学奖等,作品被翻译到美国、越南、新加坡等国,并被国内多种中小学生辅助教材收录。    读者:童年是一首诗,童年是一个梦,童年还是一串长长的音符。请你讲一下你的童年趣事。 
城市的夜空阴沉沉的,街道上冷冷清清,只有路边的楼房上亮着几点灯光,车悄悄地驶过,带起一片尘土。  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蹒跚着寻找露宿之地。他身旁的高楼只住着几户人家,他本想进去求住一晚,那样会更温暖一点。可他不能,一扇铁门硬生生地将他挡在了外面。  他感到身体冰冷,就如这个城市。这个城市太冰冷了,每个人都像罩着一层薄膜,隔开了别人。房子里灯火通明,外面却只有冷,冷到心底。  城市很孤独。而城市里的人也
摘要:《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苏轼的一篇游记散文,入选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时,教师应紧扣文本特点,结合学生学习情况,以点带面展开教学。在提炼出课眼“静”后,可从景、人、情三方面展开,围绕“景静——心静——悟静”的情脉线,引导学生体悟苏轼丰富的内心情致。  关键词:《记承天寺夜游》;“静”;对位式;情致  一、设计思路  《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记叙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与好友张
村庄没有花事,村庄只有农事,那是很多年前的永共村——重庆市开州区镇安镇永共村。  永共村的村名是张海生告诉我们的,除了村上的老人,今天已经没有多少人喊这个村庄的名字了,纷至沓来的游客都是奔着村里的盛山植物园来的。  盛山植物园四季花开,园主张海生四季都忙,最忙的时节要数过年的时候。冬天,除了梅花、红火棘,植物园没有更多的花,更多的花开在心里,那是开在人们心中的盼望过年的“花”。  2020年12月
摘要:群文阅读是一种有创意、多元化的阅读方式,它突破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通过多元视角认知教学内容,以此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能够从更深、更广的角度对语文阅读内容进行认知,以此提高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以鲁迅文学作品阅读为例,分析阐述群文阅读优势,探讨群文阅读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群文阅读;鲁迅;有效方法  群文阅读指的是教师提出一个话题,并为学生提供相关的阅读资料,让学生通过对不同文本的
摘要:2017年高考全国2卷语文试题,高举立德树人的大旗,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关注时政热点,全方位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变化点,这些特点必将对中小学语文教育与教学产生重大的影响,促进中小学语文教学重视传统文化,引导中小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帮助中小学生构建均衡合理的能力结构和素养体系。  关键词:高考;语文试题;分析  2017年高考在大家的翘首期盼中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赢得了广大教师、学
文题展示    阅读下列名言材料,按要求作文。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2)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  (3)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4)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  读了上述名言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请选择一个角度,自主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指导    这是一组名言材料,我们写作文之前一定要对这组名
在记忆里,我家门前的那些花儿好像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有,我还经常摘了,放在水盆里给它们洗澡。我问过家里人这些花叫什么名字,可没人能回答我,我就叫它们“野花”。  每年秋谢春来,这些野花陪伴着我长大。我很喜爱这些花儿——开放的花朵像一个个小喇叭挤在绿叶里面,花色红白相间,加上绿叶的衬托,在春天的蒙蒙细雨之下,简直比山水画还要美,美得无法形容。每天一出门,我就能看见它们,仿佛都在向我微笑。到了夏天,它们开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在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方面,都迈出了可喜的步伐。然而,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语文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新奇的教学设计,越来越精美的教学课件,越来越热闹的小组讨论。但这些“繁华”过后,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呢?“花枝招展”的课堂设计很难让学生静下心来,对文本进行潜心解读,更谈不上心灵的触动,精神的对话。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认真研究有助于促进
作文问题,困扰着我们语文教师,同时也让学生很苦恼。教师讲解细致入微,提供的方法也不胜枚举。学生执笔操作时还是一头雾水,不知所措;或者还是“驾轻车,走熟路”,一篇篇的“流水账”就此形成。此时,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训练方式、训练角度。究竟是哪个环节存在问题,使师生之间的“对话”难以形成有效的“沟通价值”,进而出现“作文荒原”的现象。教师需要寻求全新的教学法则。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作文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