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停止侵害责任的适用

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nkyoumu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熟悉我国知识产权侵权民事案件司法实践的人想必都很清楚,几乎所有侵权成立的案件中法院都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行为,以至于该责任被认为是知识产权侵权的当然责任。但是否真的如此?何种情况下不适用该责任更适当?让我们首先看看美国的情况。
  在以美国为代表的普通法系国家,权利侵害的必然救济方式只有损害赔偿,这与大陆法系国家在侵害绝对权时当然发生停止侵害请求权的体系明显不同。在普通法系国家,禁令制度来源于衡平法,只有在损害赔偿不足以弥补侵权行为带给权利人的损害等特殊情形下,法院才针对被告颁布禁令。理论界通说认为适用禁令的检验标准应当具有四个要件:原告有合法的权利请求;未来的侵害是逼近的且损害赔偿是不充分的;禁令给被告造成的困难并非过分的大于给原告的收益;符合公共利益。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对于是否颁发禁令长期采取大陆法系国家的做法,直到Ebay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才使得法院对于禁令的态度重回传统的衡平原则。
  Ebay案的简要案情是:拥有在线拍卖专利技术的原告MercExchange公司向经营网上拍卖交易的Ebay及其下属公司提起专利侵权诉讼,认为两被告侵犯了原告拥有的有关在线拍卖的三项专利,要求向两被告发出永久禁令。一审法院认定了专利侵权成立,但根据传统四要素的考虑,没有颁发禁令。而二审法院认为只要没有违反公共利益,则应当在认定侵权成立的基础上颁发禁令,因此二审法院改判支持了权利人的禁令请求。2006年5月,联邦最高法院对该案做出了终审判决,并确立了颁发禁令的四个考量因素:1、原告是否受到不可挽回的损害;2、金钱赔偿是否不足以弥补原告的损害;3、发布禁令是否对于原被告造成负担的利益衡量;4、公共利益的考虑。联邦最高法院基于这些考量驳回了权利人的禁令请求。联邦最高法院确立的四要素考虑标准为今后法院颁发禁令提供了更为清晰的指引,更具可操作性。相比较前述的四个传统考虑要素而言,Ebay案确立的四要件改变了一种传统的认识,即专利侵权都将给权利人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这种观念的改变直接导致未实施专利的权利人难以获得永久禁令的救济,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权利人难以证明被控侵权行为将导致难以弥补的损失。联邦最高法院作出这样的判决主要是由于成文法中并未规定禁令是侵权的必然责任方式,并且在同属于知识产权的著作权领域同样不是必然适用停止侵害责任,而是根据衡平原则处理,这显然是处于法律上的理由,而不是政策上的。实际上,在联邦最高法院作出判决之前,法院收到了很多来自产业界的“法庭之友”意见,来自医药、生物技术等行业的企业认为强有力的专利制度是保障其企业正常运营的保障,在无特殊情况下原则上应当在侵权成立的前提下颁发禁令。然而在专利权错综复杂的半导体、软件等行业中,事前获得专利权人许可的传统模式难以得到有效运行,相反出现了一些“专利蟑螂”,即不实施专利而以获取高额许可费为目的的职业诉讼集团,因此主张应当更多的允许不颁发禁令的情形出现。法官的职责就是充分权衡“禁令”将可能对产业等公共利益的影响,谨慎、正确判断是否应适用“禁令”责任。
  美国的禁令制度包括永久禁令和临时禁令,永久禁令类似于我国的停止侵害责任,主要是针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由被控侵权行为带给权利人的损害的一种预防措施。细心的人会发现我国也存在一些知识产权侵权判决没有支持权利人的停止侵害请求权,但究其原因主要是法院认为被控侵权行为已经停止,判令停止侵权已无必要,这种做法首先没有准确把握停止侵害责任预防未来侵权行为的主要功能,而且也没有考虑不宜作出停止侵害的特殊情形。在司法实践中,我国已有法院突破了侵权成立必然适用停止侵害责任的做法,比较典型的包括2004年广州中院审理的“广州白云机场幕墙专利侵权纠纷案”和2001年福建高院审理的“烟气脱硫方法专利侵权纠纷案”。在前案中,法院认为被控侵权产品安装在白云机场的航站楼主楼上,判令停止侵权不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判令白云机场可以继续使用被控侵权产品,但应当支付专利许可使用费十五万元。在后案中,福建高院认为被控侵权产品使用在漳州后石电厂,电厂的供电情况直接影响当地的民生,判令停止侵权将产生较大的负面效果,因此没有支持权利人的停止侵害请求权,该做法得到了二审最高人民法院的支持。
  通过上面的比较分析不难发现,停止侵害这一看似必然适用的侵权责任形式在实际适用过程中也需要考量很多因素,这些因素中权利人是否遭到无法弥补的损害以及公共利益的考量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从鼓励对权利真实使用的角度分析,如果权利人没有实际使用,则侵权行为没有造成对权利人正当使用的妨碍,在这种情况下难以得出将给原告造成难以弥补损害的结论。而对于公共利益的考量,知识产权无不体现权利人与公共利益的利益平衡原则,特别是我国当前的知识产权司法政策要求维护已经形成的稳定的经济、社会秩序,因此法院在适用某一责任时当然的要考量对公共利益的影响。上述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Ebay案确立的原则以及我国法院在司法实践中的突破为今后我国的司法实践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也给法官在确定民事责任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停止侵害这一看似必然适用的侵权责任形式在实际适用过程中也需要考量很多因素,这些因素中权利人是否遭到无法弥补的损害以及公共利益的考量显得尤为重要。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教材市场的开放,各类教材更是“削尖脑袋往里钻”,极力争夺着教材用书这块“御用领地”。然而,在我国知识产权意识不断提高以及法律不断完善的大背景下,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选择和使用中,来自市场竞争机制以及著作权等法律方面的问题愈发凸显。  “一纲多本”引发行业变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教材编写一直实行集中统一体制,即由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国家教委(如今的教育部)制定教学计划和
期刊
一、 引言  1、Altshuller和Darrell Mann专利考察模式  前苏联著名发明家G.S. Altshuller(G.S.阿奇舒勒)及其同事提出了TRIZ理论,其目的是研究人类进行发明创造、解决技术难题过程中所遵循的科学原理和法则。其中包含很多适用于技术创新的工具和方法,如:矛盾解决原理、物质场分析等。产品技术成熟度预测是TRIZ理论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科研工作者和生产者可以通过对产
期刊
教材与教辅出版社的“版权纷争”由来已久,随着近年来的大规模的维权,更引起业界的众声哗然,争论不断。由于涉及权利主体较多,侵权行为多样,且相关政策及法律不明晰,关于教辅是否完全构成对教材的侵权这一议题无论是在法律界还是在出版界仍未有普遍一致的结论,对行业发展也造成了较大的困扰。  本文选取部分近年来已生效的有关“教材教辅侵权纠纷”的典型案例,意图对有关争议点进行梳理。然而,由于时间有限,本文所收录的
期刊
北京松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近日,各家网络媒体纷纷转载了一篇名为《伦敦政经学院发布 称盗版有利商业发展》的文章,其中提到该分析报告认为侵犯版权对创意产业的损害并没有传言中的巨大,这一观点在业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笔者随即特意查阅了这份报告,颇有些感触。  这份名为《Copyright & Creation:A Case for Promoting Inclusive Online Sha
期刊
随着人类从生产力效率时代步入比拼科技创新实力的信息时代,先进和完备的自主技术体系能够让一个企业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懂得把丰硕技术成果用有效的知识产权手段保护起来的企业才不枉费工程师们的聪明才智和辛劳汗水。这种有效的保护也能让妄想窃取他人企业核心技术的不法分子望而却步。  对于视核心技术为命脉的企业来说,为其制定一套完善和系统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尤为重要。在考虑完善保护机制
期刊
“海上风力发电技术”专利数量分析图
期刊
对于知识产权诉讼,有些时候,在判决没有出来之前,没有人能够猜中结局。尤其是在商标侵权诉讼中,关于原告与被告两方的商标是不是近似、商品是不是类似、会不会发生混淆或误认,本身就充斥着不确定的主观判断。而此时此刻,如果你状告的还是鼎鼎有名的大公司,那么,猜中结局的难度就更大了。很多案件的结果好象都证实了这一点。  2006年,化妆品行业的超级公司欧莱雅为了纪念NUTRIX上市70周年,推出NUTRIX
期刊
欧洲专利局(EPO)是全球最大的专利局之一。目前它的员工总数超过6700人,其中常驻慕尼黑有3700余人、海牙有2600余人。  拥有如此庞大的员工队伍,欧洲专利局自然会努力尽可能地优化和精简其工作,同时保证不损害其服务质量。  实际上,2012年的一项年度知识产权基准调查让欧洲专利局引以自豪,调查以700位私人执业或行业内的专利律师为样本,68%的私人执业者表示欧洲专利局的工作质量“非常好”或“
期刊
德国华孙专利律师和律师事务所  德国专利律师、欧洲专利律师、欧洲商标和外观设计律师  一项由欧盟内部市场协调局(OHIM)和欧洲专利局(EPO)共同开展的研究显示,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欧盟经济具有重要影响。这是首个以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欧盟经济(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就业、薪资和贸易)的总体影响为主题的覆盖整个欧盟的研究。  2013年9月30日,欧盟内部市场协调局局长Antonio CAMPINOS
期刊
引言  优先权原则源自1883年签订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所谓“优先权”是指申请人在一个缔约国第一次提出申请后,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就同一主题向其他缔约国申请保护,其在后的申请在某些方面被视为是在第一次申请的申请日提出的。  优先权的概念具体规定于巴黎公约第4条A款:已经在本联盟的一个国家正式提出专利、实用新型注册、外观设计注册或商标注册的申请的任何人,或其权利继受人,为了在其他国家提出申请,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