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分析

来源 :经济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heng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2001—2011年44个季度的宏观数据,通过VAR框架进行实证检验,分析了货币供应、外汇占款、大宗商品、劳动力成本和汇率变动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治理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关键在于防止经济过热,控制投资规模和对冲外汇占款;同时外部冲击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关键词:VAR 通货膨胀成因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050-03
  一、引言
  通货膨胀现象是贯穿整个人类历史的一种宏观经济现象,也是宏观经济领域研究的一个基石,它是关系到社会民生、政治稳定的一种重要课题。通货膨胀是一种疾病,一种危险的有时甚至会致命的疾病,如不及时制止会摧毁整个社会(弗里德曼, 1979)。因此,对通货膨胀成因的探讨显得很有必要。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实体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已经历了数次通货膨胀考验。2003年宏观层面出现了粮食供求关系趋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猛,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煤电油运供求紧张等问题。到2003年末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已经超过5%。2004年,国务院根据投资膨胀加剧、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等情况,及时加大了调控力度,提出“紧紧把握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的调控策略,2005年CPI降至1.8%;2008年我国又出现了投资过热的倾向,2008年前两年的CPI水平曾达到5.9%,是最近10年的最高水平。在调控之后的2010年通货膨胀再次来袭,再次达到5.9%的历史高位。每次的通货膨胀高企都会引发学界对通货膨胀的争论,有的学者认为在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外部冲击如汇率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是引发通胀的主要原因;另外的学者则将目光集中在我国的宏观货币供应和产出缺口上,认为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在较近的两次明显通胀之间的2008—2009年间,我国甚至出现了幅度较小的通货紧缩现象,像这种物价在快速上涨后又急剧下跌再快速抬升的变化更是出乎了很多经济学者的意料。
  本文试图说明的是当前争论的主要问题:什么是近年国内通货膨胀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分析了流动性扩张,实际产出增长,实际有效汇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及国内能源价格上升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冲击。前两个因素是经典通货膨胀理论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分析中考虑汇率和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动有助于我们理解外部冲击在通货膨胀产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二、文献综述
  近20年来许多学者对于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传导机制作出了非常深入的研究,VAR方法是目前研究中国通胀最普遍的方法,但现有文献对其研究方法和最后结论都有非常大的差异。伍戈(2011)使用了从一般到特殊的建模方法,在VAR基础上建立动态模型,得出通货膨胀是受多因素影响并和货币供应之间存在长期稳定正相关关系的结论。吴军(2011)根据结构性理论,使用统计学的因子分析法对构成CPI的31个小类子成分进行实证研究,分解出源于需求和供给两个层面的通胀指标,结果表明本世纪后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需求层面上的货币,信用因素拉升的。周启红(2008)通过建立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方法研究了货币供给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和CPI之间的动态关系,论证了当前阶段固定资产投资是通胀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央行可以通过对货币量的控制达到抑制通胀的目的。刘海冰,刘丽(2009)基于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和向量分解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作出分析,表明CPI对本身的冲击是敏感的,货币供应量,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产品出厂价格对CPI的影响显著。方勇,吴剑飞(2009)运用贝叶斯模型分析了中国通货膨胀的诱发因素,发现2009年第一轮通货膨胀的主要是因为近年来中国货币的过度发行,而外部冲击是次要原因。罗乃利(2011)运用协整分析、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揭示了我国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的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关系,结果显示,M1、M2变化时通货膨胀率变化的重要原因,通过调整M1、M2可以有效控制物价上涨。
  国外的学者则主要是从汇率角度分析中国通胀的问题,如Mark A DeWeaver(2007)认为中国的通胀原因已经从20年前的需求过剩,产能和外汇不足变为现在的国际收支顺差,产能和外汇过剩导致的货币供应增加产生的通胀压力。英国《卫报》也指出中国经历全球物价上涨所导致的进口通胀,出口产业超额需求导致的国内需求膨胀,中国贸易盈余所造成的货币供应量增长导致物价的全面上涨。
  虽然国内外学者们对中国的通货膨胀现象作出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且从文献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国内外学者研究思路的变化,但是在对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往往由于变量选取、研究方法或样本期不同使得结论各异。但是学界普遍认为国内通胀受外部的影响不容忽视,而且历次通胀高企都必然有国内因素推波助澜,所以在研究中应对二者都应予以足够关注。本文在这方面较现有文献有所补充。
  三、数据选取及检验
  1.数据的单整检验。在进行实证分析之前,我们必须要对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检验。本文使用ADF-富勒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目的除检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之外还要检验给定时间序列的单位根阶数。从检验结果中可以发现,在5%显著性水平下CPI,oil,GDP,M2, reer,LC和CRB均为一阶单整I(1)序列。
  2.数据的协整分析.对数据的协整分析更能说明各变量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本文采用Johansen检验考察这种关系,这是一种对VAR进行极大似然估计的方法,于是我们首先建立一个VAR(1),在协整方程的模型选择上我们根据Pantula准则(S Johansen,1992),即从约束最多的模型出发,直到约束最小的模型,最先拒绝原假设的模型为最优模型。所以我们选取类型为“序列y有线性趋势,协整方程仅有截距”,表3列出了检验结果。   最大特征值统计量的结果表明CPI与M2,REER,LC,GDP,CRB之间存在两个协整关系,迹统计量的输出结果也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于是我们将此协整方程识别为通货膨胀的长期决定方程。具体方程如下:
  CPIt=0.000637+1.5GDPt+0.39CRBt-0.89REERt+0.32LC+0.40M2t +δ
  协整方程表明,在长期中国内生产总值、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劳动力成本、广义货币量每上涨一个百分点分别会导致通货膨胀上涨1.5%,0.39%,0.32%,0.4%,汇率上涨一个百分点会令通货膨胀下降0.89%。这个论断并不与我们的经济理论相矛盾。
  在协整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建立建立误差修正模型(VEC)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考察变量间的短期关系,结果表明经济增长、货币发行增加、汇率变动、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是CPI上涨的Granger原因,而CPI不是这些变量的Granger原因。
  四、模型设定
  本文的研究重心在于通过对2001—2011年44个季度的通货膨胀进行分解,分析这一阶段影响通货膨胀的关键性因素。本文同时考察我国通货膨胀与国内外宏观经济影响因素之间的联系,最后得出一个简化的、包含主要因素的、与经济理论相适应的优化模型。
  经过约束后的矩阵可以用极大似然方法估计,VAR模型达到可识别条件,进而得到模型的估计结果(图略)。根据结果我们可以估计来自经济增长、汇率变动、货币量增长、大宗商品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变动一个单位标准差对CPI造成的冲击,以及这些冲击变量所表现出的差异。
  第一,我们发现经济增长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类似的影响。本期对经济增长施加一单位正向冲击,居民消费指数在短时间(1—2季度)的同向变动达到峰值,随后会迅速带来一个负向的冲击,然后衰减。本期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施加一单位正向冲击,居民消费者指数会在第二季度末达到最大值,增长约3.4%(指相对于未受冲击之前,以下类似)。方差分解的结果显示中国GDP增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对CPI上升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0.6%和12.37%。这说明了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国际大宗商品变化对我国物价的短期正向效应的存在;但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冲击效用要弱于经济增长引起的冲击效用。
  第二,本期货币供应能够对CPI产生显著影响。本期对货币供应施加一单位的正向冲击,CPI的响应迅速达到负向最大,经过一年左右的短暂调整后有一个持续较长时间的正向的响应。这说明了我国流动性扩张与通货膨胀发生之间存在时滞性,货币从进入流通到真正形成需求抬升的因素需要一年左右的传导过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外汇占款在我国货币发行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很有必要考虑货币供应与外汇占款之间的关系,对外汇占款和我国货币供应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二者的相关系数高达0.96784,说明二者高度相关。
  第三,通货膨胀对劳动力成本变动的反应呈现了波动的趋势且变动剧烈。本期对劳动力成本施加一单位的正向冲击,CPI响应在滞后一期到达负向峰值,随后的第四期就达到了正向峰值,再次波动的幅度逐渐减小。方差分解表明劳动力成本对通货膨胀受到短期冲击影响后的变动的平均贡献率仅有2.9%,与此对应的其他因素的平均贡献都在10%以上,而协整均衡方程中劳动力成本的系数又相对显著。这表明我国劳动力的工资粘性相对较大,劳动力成本的变动需要一个较长的调整时间才能达到均衡状态。
  第四,人民币汇率对通货膨胀体现的则是一种负向冲击。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会引起CPI最多0.03个单位的负向响应,从这可能与汇率上升导致以美元标价的资产相对价格下降有关。这些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大多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人民币汇率上升就帮助国内制造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
  对VAR的方差分解表明,平均而言相对于一个单位的变量冲击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是除CPI自身的最重要的两个影响因素,它们分别解释了通货膨胀方差变动的16.4%和20.6%。但是劳动力成本这一变量只能解释通货膨胀变动的2.9%。
  结合协整检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实证结论:(1)在除去CPI自身的影响之外,经济增长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中都是对通货膨胀贡献度最高的因素;(2)通过协整方程和VAR方差分解的对比,发现我国工资的粘性较大,这可能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打压员工的工作热情;(3)外部冲击中大宗商品价格对我国的影响不容忽视,本币升值对通货膨胀的负向作用也侧面说明了这一点;(4)通货膨胀预期这一影响因素不可忽视;(5)货币供应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存在时滞,国外资产在货币供应这一因素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需予以重视。
  五、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协整分析和结构向量自回归分析探究了近一段时期以来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因素,探究了经济增长、货币供应、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劳动力成本上升、汇率变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短期的因果检验也表明上述因素是我国通货膨胀的短期Granger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各因素通货膨胀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并不相同,通过对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的梳理和关键性因素的剥离,我们希望可以更为直观地理解通货膨胀,从而加强预测和治理通货膨胀的能力。
  首先,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了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之间的长期稳定正相关关系,但是流动性并非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唯一重要因素。从长期方程来看,货币供应的系数并不算太大,相对的VAR结果也侧面印证了这一说法。虽然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总是过多的货币追逐不足量的商品,但这种现象并不是单纯由于货币供应的增长而发生的。同时,外汇占款在货币发行因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也不可忽视,央行应注意对国外资产的对冲,以降低由于外汇占款而被迫发行的基础货币,达到控制货币增速,抑制通货膨涨的目的。
  其次,长期中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巨大正向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这与我们的经济理论取得了一致。而在短期中这个关系变得不那么显著,从而增加了政策的不确定性。   再次,不可以忽视外部冲击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中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都是通货膨胀变动的一个重大原因,以大宗商品为代表的原材料成本上升成为我国通胀发生的一个巨大推力;汇率在通胀过程中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视,长期中汇率与通胀有稳定的负相关关系,二者的变动比接近1:0.9。而在短期中汇率的上升更是得到通货膨胀的强烈响应。我们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汇率的上升会降低以美元标价资产的相对价格,而且汇率的升值也有可能造成国际资本的运动(如热钱浮盈变现流出),提高了市场利率,加大了资金使用成本从而抑制了物价上升。
  最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并短期中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可能与工资的粘性有关;但是在长期中劳动力成本的变动也是一个非常显著的促进因素,必须予以重视。
  综上所述,关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防止经济过热,制定稳定适宜的汇率政策,鼓励企业采取期货对冲等方式减小原材料成本,合理发行货币,注意对国外资产的对冲是当前阶段应对通货膨胀的有效措施。
  我们必须珍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建设成果,防止通货膨胀对我国造成的危害。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近年通货膨胀的变化形势,分析指出:经济增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货币扩张、劳动力成本上涨是引起本轮通胀的关键因素。随着我国的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入,价格体系在资源配置和国民生活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只有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经常考察引起通货膨胀的关键因素,才可以更深入和彻底地了解通货膨胀,在制定治理对策时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达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伍戈.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实证研究——从一般到特殊的建模方法[J].数量经济研究,2011(5)
  2.方勇,吴剑飞.中国的通货膨胀:外部冲击抑或货币超发——基于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样本外预测模型的实证[J].国际金融研究,2009(4)
  3.吴军,肖威,涂竞.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的量化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1(11)
  4.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外部冲击与中国的通货膨胀[J].经济研究,2008(5)
  5.杜两省,周斌,段鹏飞.农产品价格上涨和通货膨胀的互动机制及共同原因[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6)
  6.杨柳,李力.能源价格变动对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影响——基于我国1996—2005年间的数据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4)
  7.J Gal, M Gertler (1999)-Inflation dynamics: A structural econometric analysis[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Elsevier
  8.J Rudd, K Whelan (2005)Does labor's share drive inflation[J],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9.JH Stock, MW Watson-(2007)- Why has US inflation become harder to forecast?[J],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武汉纺织大学 湖北武汉 430074)
  (责编:若佳)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针对内陆山区三明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三明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加快三明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内陆山区 县域经济 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208-02  三明市行政区域居福建省中西部,辖二区一市九县,土地总面积2.29万平方公里,人口268万。其中,县域面积占全市的95%,常住人
期刊
摘 要:我国实施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但在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文章围绕我国边疆彝族自然村大兴村在新农村建设中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自然村 新农村建设 问题 探究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1-249-02  一、引言  长期以来,“三农”
期刊
摘 要:文章对晋城城郊“农家乐”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结合FABE销售法则试分析晋城近几年农家乐的发展动因与发展类型,并分析其存在和发展的前景。  关键字:农家乐 FABE法则 晋城城郊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1-242-03  近年来,晋城城郊的农家乐旅游发展迅猛,“景区+农家乐”是晋城发展旅游的模式之一。为了让游客在游览美
期刊
摘 要:企业制胜的根本在于文化。文化是天,制度乃地,只有二者健全,企业才能顶天立地。要狠抓作风建设,特别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以治软立规矩。  关键词:国有企业 作风建设 责任 反腐败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1-255-02  企业一年获利靠机遇,三年不败靠领导,五年成功靠制度,百年发展靠文化
期刊
摘 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活跃市场经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然而,融资难题却始终困扰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使其发展缺乏后劲,这一问题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显得尤为突出。文章结合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经验,对于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进行了再思考,以期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信用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编者按:“产业空洞化”经常发生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产业转型中,其实质是在产业优化升级的过程中出现了新产业没有完全填补旧产业留下来的空缺。如果在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三次产业之间的合理过渡,那么就可以防止“产业空洞化”的发生。山西省“产业空洞化”问题,不是杞人忧天,而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必须考虑和规避的重大难题。如何实现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衔接,关系到产业空洞化问题的解决和产业
期刊
摘 要: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新疆裕民县农村劳动力供给大于农业需求的矛盾日益凸显。为了保证裕民县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地发展,实现裕民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目前裕民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虽开展顺利,但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裕民县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问题  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
期刊
摘 要:通过建立情景模拟实验来研究物业管理服务补救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分别对相同物业管理服务补救措施对不同物业管理服务失败的影响以及相同物业管理服务失败不同服务补救措施的差异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同样的物业管理服务补救措施对不同物业管理服务失败的补救效果有限制性差异;面对相同物业管理服务失败,精神性补救措施要优于物质性补救措施。  关键词:服务补救 顾客满意度 物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93.3
期刊
摘 要:农产品消费的个性化及竞争的国际化,使得农产品的营销面临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良好的农产品营销渠道策略成为农产品市场营销最有效的手段,农产品营销渠道策略不仅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战略选择,而且客观上成为农产品市场供求均衡的关键纽带。为此,从我国生鲜农产品营销渠道建设的现状入手,剖析了农产品营销渠道整合中的影响因素,提出了营销渠道整合的创新模式:公司型“产销一体化”。最后,通过案例分析该种模式的实践
期刊
摘 要:文章从影响城市人才流失的宏观因素的角度进行分析,选取了经济规模指数、收入水平指数、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环境竞争力指数和投资竞争力指数等宏观因素指标,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其中经济规模指数与收入水平指数对人才竞争力的影响最显著,因此在兼顾其他因素的基础上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和提高人们收入水平是解决当前城市人才流失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城市 人才流失 宏观环境因素  中图分类号:F241.23 文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