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脐带干细胞移植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的影响及细胞在心肌内的迁移和分化。
方法2010年10月—2011年6月收集南京鼓楼医院妇产科10例健康胎儿脐带,采用胶原酶胰酶消化法分离脐带干细胞。选取8周龄、体质量260~280 g的SD雄性大鼠30只,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造模后第14天行心脏超声检查,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移植组(12只)和对照组(11只),并分别经心肌每只大鼠注射200 μl人脐带干细胞悬液和PBS。在细胞移植前和移植后第14、28天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心脏功能。在移植后28天,处死移植组大鼠,制作心脏冷冻切片。切片采用血管特异性平滑肌动蛋白α(α-SMA)抗体、内皮特异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体及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 (cTnT)抗体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脐带干细胞的存活、迁移情况,以及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的分化情况。
结果30只大鼠中造模成功23只,脐带干细胞移植后存活20只,其中移植组10只,对照组10只。超声心动检查,与移植前比较,两组大鼠干细胞移植后第14、28天的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均有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射血分数=3.864、3.690,t短轴缩短率=6.397、5.904,P值均<0.05)。移植后组间比较:干细胞移植后第14天,两组大鼠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室短轴缩短率移植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1,P<0.05);干细胞移植后第28天,移植组大鼠的左室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77、2.140,P值均<0.05)。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移植组可见脐带干细胞能够在梗死心肌内存活并发生迁移,α-SMA抗体、vWF抗体和cTnT抗体染色显示移植的脐带干细胞能够分化为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
结论脐带干细胞能够在梗死心肌内迁移,在局部梗死心肌微环境下,能够分化为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促进血管新生和心肌再生,从而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