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鬼神之间:明清时期的疟疾和风习

来源 :浙江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angru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时期,民众对疟疾成因的认识是一种现实和想象的交织,其中包含了气候、环境和饮食等自然因素,也包含了鬼神在内的超自然因素,这种认识影响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疟疾的防治,并产生和发展出众多不尽一致的风俗习惯.受气候说、环境说和饮食说影响,民众试图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摄生保健之法来防止疟疾发生.受鬼神说影响,民众或遁逃避疟,或咒鬼截疟.不过,受制于科学、医疗条件,近代开埠前的防疟措施针对性并不强.清末西学传入,防蚊、灭蚊的新式风尚开始被提倡,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疟疾的防治.不过,民众对旧俗的摒弃力度和对新知的接受程度是有限的,全国上下仍然饱受疟疾困扰.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1-甲基乙内酰脲不同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对降低大鼠生长激素的影响;探究胃饲是否同样具有降低生长激素的作用。方法:实验对象:成年雌性SD大鼠80只。分组:将80只雌性SD大鼠按给药途径不同随机分为皮下注射组(H1-H5)和胃饲组(G1-G5)两个大组、10个小组,每小组大鼠8只;每个大组设空白对照组(H1组、G1组)、造模对照组(H2组、G2组)、实验组(H3-H5组和G3-G5组)。处理:
近年来,青少年上网成瘾,因受到网络有害信息的毒害而导致犯罪的案例屡见不鲜。在我国的2亿网民中,大约1400万网民患有不同程度的网络成瘾症。在青少年网民中,上网成瘾者高达20%。有的因上网成瘾而漠视甚至仇视周围的同事、同学甚至亲人;有的昼夜上网,思维混乱,荒废学业;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流连于网吧的少年  罗章(化名)是一名初中三年级的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地做生意,家里只有祖父母照顾他和妹妹的
现代性政治的许多特征都能够追溯到群众现象,群众的发明是唯物史观的重要成就之一.群众不是一个抱团取利的特定集团,不是一般无意志的存在,而是一种无限开放的、创造性的历史
声诗,以其歌乐舞一体化的表现形态,成为唐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经了两期重要传播.一是开天年间,声诗从市井文化圈层跨越士人文化圈层直接进入宫廷文化圈层,确立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