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脑微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策略

来源 :中国现代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76102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脑微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策略。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接收治疗的393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并选取146例同期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住院的患者为对照组。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核磁共振T2梯度回波加权扫描,对不同类型脑血管病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患病率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患者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脑微出血患者给予相应护理。 结果 393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共206例脑微出血患者,不同疾病脑微出血的患病率不同,高血压病为47.20%,脑梗死为45.98%,糖尿病为44.00%,心房纤颤为50.00%,脑出血为84.00%,TIA为25.00%,脑白质病为63.24%,其中对照组为13.70%;除TIA组之外,其他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脑微出血为因变量,以其他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脑白质病、高血压病、高胆固醇、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和脑梗死均为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其中低密度脂蛋白为保护性因素。206例脑微出血患者经护理后,20例患者痊愈,129例患者好转,40例患者未愈,7例患者转院,10例患者死亡。住院时间为1~33 d,平均(15.3±2.3)d。 结论 脑梗死、脑出血、脑白质患者脑微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其中低密度脂蛋白为脑微出血的保护性因素,高血压病、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脑梗死、高胆固醇、脑白质为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给予脑微出血患者科学合理的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脑微出血;危险因素;护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 R743.3;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13-013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ed risk factors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duced cerebral microbleeds and its nursing strategies. Methods A total of 393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4 were selected. 146 patients who were hospitalized due to non-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 at the period of time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Baseline data of patients were recorded, and regular MRI T2-weighted imaging were given to all patients. Incidence rate of cerebral microbleeds for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was analyzed. Results Among 393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206 patients were cerebral microbleeds. Incidence rate was different for different diseases. Incidence rate of hypertension was 47.20%, cerebral infarction was 45.98%, diabetes was 44.00%, atrial fibrillation was 50.00%, cerebral hemorrhage was 84.00%, TIA was 25.00%, and leukoencephalopathy was 63.24%. The incidence rate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13.70%, except for TIA,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other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erebral microbleeds were taken as dependent variables, and other risk factors were taken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Leukoencephalopathy, hypertension, high cholesterol, asymptomatic lacuna cerebral infarction, cerebral bleeding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isk factors for cerebral microbleeds, in which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was a protective factor. 206 patients with cerebral microbleeds were given nursing care. 20 patients recovered and discharged, 129 patients got better, 40 patients were not recovered, 7 patients were transferred to other hospitals, and 10 patients died.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1 to 33 days, with an average of (15.3±2.3) days. Conclusion Incidence rate of cerebral microbleeds for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cerebral bleeding and leukoencephalopathy is relatively high, an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is the protective factors for cerebral microbleeds. Hypertension, asymptomatic lacuna cerebral infarction, cerebral bleeding, cerebral infarction, high cholesterol and leukoencephalopathy are risk factors for cerebral microbleeds. Scientific and proper nursing care for patients with cerebral microbleeds is able to significantly improve patients’ recovery rate, which is worthy of further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Cerebral microbleeds; Risk factors; Nursing strategies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是由脑内微小血管病变导致脑实质亚临床损害。脑微出血多发于脑血管疾病患者,高龄、高血压、脑白质等均可能是造成CMB的相关因素[1]。但是目前研究并不能确定脑微出血的临床意义。随着核磁共振特殊扫描序列T2加权梯度回波(gradientecho-T2 weighted imaging,GRE-T2 WI)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脑微出血展开研究[2]。近年来脑微出血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而应当给予脑微出血患者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3]。因此本文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接收治疗的393例脑血管病脑微出血患者和146例同期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住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脑血管病脑微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策略进行了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接收治疗的393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和146例同期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住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393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有25例脑出血患者、348例中急性脑梗死患者、20例TIA患者。393例急性脑血管患者(急性脑血管病组)中女158例,男235例,年龄41~79岁,平均(65.11±13.33)岁;146例同期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住院患者(对照组)中女77例,男69例,年龄40~75岁,平均(57.64±15.22)岁。纳入标准:已签署知情书并自愿参加本项研究者。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②合并多种急慢性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者;③合并严重精神疾病患者。
  1.2 方法
  1.2.1 常规核磁共振T2梯度回波加权扫描 给予所有患者常规MRI和GRE-T2 WI检查,采用1.5T的MRI(GE公司),轴位GRE扫描参数:采用快速小角度激励序列TR/TE=800/26 ms,层厚5 mm,反转角度20°,层厚1.5 mm,共18层,矩阵256×256。对所有MRI的判读均由1名神经放射科医师和2名不详病史的独立临床医师完成。若3名医师意见不同,则采取多数人的意见。脑微出血定义为GRE-T2 WI序列上表现为圆形点状低信号,且直径2~5 mm,周围没有水肿发生,还应排除横断面上大脑各动脉远端分支的基底节区钙化、小血管流空影、海绵状血管瘤。
  1.2.2 临床护理策略 (1)绝对卧床。对于脑微出血患者,不论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均需要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因过度活动而造成再次出血。脑出血治疗中的重要方式为确保患者头部抬高30°,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呼吸道内有分泌物潴留[4]。(2)创造安静的环境。为避免患者大脑紧张引起再次出血,应当为患者创造安静的环境,在急性期杜绝探视并减少陪护。(3)观察病情。为保证体内高渗脱水,使用脱水剂时采用推注或静脉滴入,密切观察患者尿量和血压的变化,记录其24 h内的液体出入量,定时对R、T、P、BP进行检测,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包括昏睡、嗜睡、深昏迷、昏迷[5]。(4)皮肤和肢体的护理。为避免患者关节功能受损,应当给予关节受压部位棉垫,并进行皮肤按摩、降低幅度、采用慢动作变化体位。当患者翻向健侧时,为防止关节强直,给予枕头支持。当患者处于发病24 h内时只给予患者小范围内臀部和肩部的变换,避免因为翻身而造成头部受损[6]。(5)口腔护理。患者清醒时予吸生理盐水漱口,3次/d。患者昏迷时进行常规口腔护理,(2~3)次/d。(6)保持大小便畅通。在未置导尿管、未使用脱水剂时,患者常会发生尿潴留、便秘、尿失禁等现象,容易造成患者烦躁不安,严重者会引发再出血。患者大便不畅通时,可给予番泻叶煎剂,必要时可行灌肠清洁。尿失禁时,在严格无菌的操作下对患者进行导尿并留置导尿管[7]。(7)并发症的预防。要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预防肺部感染。昏迷患者给予按摩,促进其排尿,如无效应当留置导尿管,确保导尿过程的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医源性感染。每天使用500 mL的0.32%庆大霉素对膀胱进行冲洗。还应保持床铺的平整和干燥,及时更换受到污染的床单被罩,定时翻身,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8]。(8)饮食护理:患者多伴有吞咽困难或咀嚼困难,因而进水、进食时应当缓慢,防止呛咳。食物多为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流汁,严格控制钠盐的摄入,以低胆固醇和低盐为主,每日摄盐约4~5 g,摄入胆固醇应多于300 g。呕吐时应当迅速清除其呕吐物。进食时应当及时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注意少量多餐,每次进食间隔2 h,不超过200 mL,温度约38℃[9]。(9)出院护理。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叮嘱其出院后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激动引起再次出血。并给予康复治疗指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采用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微出血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的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
  393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共206例脑微出血患者,不同疾病脑微出血的患病率不同,高血压病为47.20%,脑梗死为45.98%,糖尿病为44.00%,心房纤颤为50.00%,脑出血为84.00%,TIA为25.00%,脑白质病为63.24%,其中对照组为13.70%,除TIA组之外,其他各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脑微出血危险因素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
  以脑微出血为因变量,以其他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脑白质病、高血压病、高胆固醇、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和脑梗死均为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其中低密度脂蛋白为保护性因素。见表2。   2.3 患者护理后情况
  393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206例脑微出血患者经护理后,20例患者痊愈,129例患者好转,40例患者未愈,7例患者转院,10例患者死亡。住院时间为1~33 d,平均(15.3±2.3)d。
  3 讨论
  脑微出血多数是由于皮质下或基底节白质纤维透明变性的微动脉破裂,导致少量血液渗出,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溶解破坏的产物含铁血黄素。处于急性期的红细胞中的慢性期和亚急性期、脱氧血红蛋白中所含有的含铁血黄素均为顺磁性物质,能够吸收大量局部磁力线进而造成局部磁场不均匀,造成信号丢失,因而使用GRE扫描能够检测出常规MRI技术不能够发现的脑微出血[10]。有研究指出,磁共振梯度回波序列显示病灶直径不超过200 μm的血管破裂和含铁血黄素的沉积有一定的相关性[11]。因此本文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接收治疗的393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和146例同期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住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脑血管病脑微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策略进行了探究。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疾病脑微出血的患病率不同,其中对照组为13.70%,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高血压病为47.20%,脑梗死为45.98%,糖尿病为44.00%,心房纤颤为50.00%,脑出血为84.00%,TIA为25.00%,脑白质病为63.24%;除TIA组之外,其他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脑微出血为因变量,以其他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脑白质病、高血压病、高胆固醇、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和脑梗死均为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其中低密度脂蛋白为保护性因素[12]。这是由于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微小动脉瘤或小动脉脂质玻璃样变,上述二者为脑微出血的病理基础,当脑小血管壁平滑肌被纤维结缔组织取代时,脑小血管壁变得薄弱,容易发生血管破裂或血液渗漏。因此脑微出血具有潜在出血的倾向,需要对高血压病进行积极控制[13]。同时文中结果显示,脑白质病与脑微出血的两种小血管病有密切的关联。而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脑微出血患病率高达47.37%,考虑这是由于不同缺血性卒中亚型的脑微出血发生率有显著不同而造成的,这也提示腔隙性梗死的严重程度与脑微出血表现为正相关。同时低密度脂蛋白会增加脑微出血的风险率,这考虑是由于合理水平的血脂会对维持小血管壁的完整性发挥作用,而过低的血脂会对小血管壁的完整性造成破坏,进而导致脑出血[7]。因而对于急性脑梗死合并低密度脂蛋白的患者应该慎重进行强化降脂的治疗。同时脑微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的疾病,发病较为迅速,严重者会造成昏迷,甚至死亡。因而应当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在患者住院治疗的过程中,应当增强对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对患者的饮食、环境、口腔卫生等方面进行护理,促进患者迅速康复[14]。
  综上所述,脑梗死、脑出血、脑白质患者脑微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其中低密度脂蛋白为脑微出血的保护性因素,高血压病、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脑梗死、高胆固醇、脑白质为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同时,给予脑微出血患者科学合理的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Klarenbeek P,VanOostenbrugge RJ,Rouhl RPW,et al. Higher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relates to new cerebral microbleeds: 2-year follow-up study in lacunar stroke patients[J]. Stroke,2013,44(4):978-983.
  [2] 范刚峰,张微微,黄勇华,等. 影响脑微出血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3,10(9):472-476.
  [3] 罗朝宁,胥雪梅. 脑出血与脑梗死114例急性期血压观察与护理分析[J].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125-126.
  [4] 范慧敏,张微微,黄勇华,等.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1,8(3):125-129.
  [5] 王晶,牟淑玲,潘春梅. 循证护理在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5):102-103.
  [6] 陈瑞芳. 护理干预对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5):88-89.
  [7] 黄信全. 1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医学综述,2013,19(8):1510-1511.
  [8] 朱丽莎,张玉琴,陈龙,等.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7):38-39.
  [9] 田玉凤,俞萍.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常见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0):18-20.
  [10] Charidimou A,Kakar P,Fox Z,et al. Cerebral microbleeds and recurrent stroke risk: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ischemic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cohorts[J]. Stroke,2013,44(4):995-1001.
  [11] 王本国,林棉,杨楠,等.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脑微出血的临床特征研究[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 10(3):284-288.
  [12] 王本国,林棉,杨楠,等. 不同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37(5):303-306.
  [13] 王瑞龙. 不同类型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7):1981-1983.
  [14] 张晨阳. 重症脑血管病并发高渗血症患者的护理监测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4):145-146.
  (收稿日期:2015-01-12)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究手术后麻醉期间出现循环骤停的原由及应付对策。方法 采用实例分析,对本院1989 年12 月~ 2008年12 月10年中,手术麻醉期间出现循环骤停17例原因进行探讨与分析。结果 神经性反射引起的循环骤停死亡2例;麻醉失误2例;急性大出血死亡4 例;肺动脉栓塞致呼吸心跳骤停死亡1 例;心脏因素引起的循环骤停死亡2 例;综合因素引起循环骤停3 例,均抢救成功。结论 加强手术前评估,
[摘要] 目的 了解我市各种传染病发病流行情况,加强传染病的监测、报告、管理,更好地保护易感人群,降低传染病的发生、流行。方法 我们对2008年来自博乐市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报告的《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传染病病种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2008年总的传染病发病数13种2838例,其中乙类传染病8种1535例,丙类传染病5种1203例,市区发病数占25.36%,农区占47.37%,从年龄分布看发病数主要
【摘要】由于目前英语教学的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为了能够让学生把课堂知识有效地转化到实际生活应用中去,就需要优化其记忆。文章希望能够通过苏教版教材中的教育实践,探讨初中英语优化记忆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初中;英语;优化记忆;教学;对策  【作者简介】潘素敏,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上塘中学。  英语作为极为重要的语言科学,更需要在背诵和记忆上下功夫,虽然背诵英语并不是很难,但是如果长期不得其法,将可
[摘要] I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累及多器官或组织的慢性自身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其特征为血清IgG4升高、组织中大量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多灶性纤维硬化性改变及闭塞性静脉炎。目前其临床谱逐渐扩大,且对激素敏感。该病临床症状异质,故诊断困难,易误诊或漏诊,近些年逐渐被大家所认知。本文就近年来IgG4-RD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与高龄孕妇妊娠结局的关系。 方法 将在我院进行产检分娩的196例高龄初产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n=98)和对照组(n=98),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孕妇心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孕妇的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妊娠结局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孕妇干预后SCL-90 症状自评量表、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所有高龄初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均
[摘要] 目的 探讨IUI的临床妊娠率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0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的217例不孕患者共行369个IUI周期的临床资料,研究患者年龄、促排方案、不孕年限、周期、子宫内膜厚度与IUI妊娠率的关系。 结果 217例不孕患者共进行了369个IUI周期45例妊娠,妊娠率为12.2%,促排卵周期妊娠率明显高于自然周期(P0.05)。 结论 年龄<35岁、不孕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草药方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中草药方剂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给予自拟灌肠液治疗,观察中草药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同时检测TNF-α的变化趋势。 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达95.00%,治疗后TNF-α平均含量降低至(20.7±6.6)pg/mL。 结论 中草药灌肠治疗可明显下调肿
[摘要] 目的 對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幼儿园在读学龄前儿童(3~6岁)确诊为单纯性肥胖儿童120例作为观察对象,设为肥胖组,另选同期120例正常儿童按 1∶1 配对的方法作为对照组。对肥胖组的性别及肥胖程度进行比较,并比较肥胖组与对照组儿童喜欢吃零食、甜食、喜欢吃肉、进食速度快、食欲好、家族史、运动过少及母乳
李老太一大早从她的宝贝箱子里翻出几张银行卡,换了一身新衣服。她走进银行的大厅,径直奔向柜台:“姑娘,我取钱。”  王丽最近因为柜台的存款下降挨了批评,心情不爽。早上又和老公吵了一架,气还没有消。此时她正气呼呼地坐在工位上,听到李老太的声音,她抬起头,没好气地问:“取号了吗?”   “取号,取啥号?姑娘,我年纪大了,不懂這些个。”  “这大堂经理怎么也没引导?”王丽嘟囔着,起身看了看柜台外,“小刘去
[摘要]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式。 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市汉南区人民医院普外科2011年3月~2014年3月间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42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本组42例中,40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2例为滤泡状癌;行甲状腺全切26例,患侧腺叶 峡部 对侧近全切12例,患侧腺叶 峡部切除4例。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19例,选择性淋巴结清扫9例。术后7例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10例暂时性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