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中提高 学创中成长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M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中,会学习、善思考、能创新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一、会学习,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
  做终身学习型教师,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新课程的需要。“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汪泉”,这“一汪泉”从哪里来?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学习。
  古人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提高自身修养,使自己浸润在文化的氛围里,不断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的成长。每位教师在接手新的教学班级时,首先要熟读教学大纲,通读每册教材及教学用书,必要时还要对比阅读不同版本的教材,这样才会做到教前心中有数。然后备课时不要简单地复制他人的教案,应当渗透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智慧与教学思想。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如经常浏览专业教育网站,利用互联网进行研修,借助微博、微信等网络工具有效、便捷地获取教育科研前沿的信息和成果……教师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探索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铸造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师在教会学生学习的同时,自己也应不断学习。每个教师都要有属于自己的教学经验,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这是提高自身素质最有效的方法。教师除了向书本学习外,还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包括向自己的学生学习,要有“愿拜任何人为师”的学习精神,更要有“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品格。教师也可以与同事形成“一对一,结对帮教”合作互助的关系,主动承担公开课,请同事指导课堂教学,在共同学习和批评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同时,教师要放低身段,创建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平台,与他们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成长,共同体验教与学的快乐。
  二、善思考,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
  教师不能“只顾埋头拉车”,理应“抬头看路”,在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中不断思考,闪现智慧光芒。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将学习与思考时刻紧密结合,才会获得良好的效果,才能学到知识,并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曾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 反思”的成长公式。“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如果能坚持写好教学反思、教学札记,必定会使自己成熟并优秀起来。”“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此,我们要经常及时地进行反思。反思能使人摒弃旧有的思维模式,生成解决问题的新能力,实现自我超越。教师应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指导,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从教学观念、教学兴趣、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方面进行反思,并及时写教后反思,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认真分析教学中暴露的问题,查找原因,寻求最佳教学策略。实践告诉我们,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是促进教师尽快成长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三、能创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吕型伟先生以其六十年的从教经验,智慧地概括出了三句话:“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他认为,要成为名师,这三句话一句也不能少。其中,第三句又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工作有所创新。
  教师的创新精神应体现在自己平凡的教学中,即用心备课、用心上课、用心批改作业、用心辅导学生。这看似十分平常简单的“四用心”其实并不简单,其中蕴含着教师无穷的智慧与创造性思维的劳动。课前的精心备课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体验,课堂讲授是教师再创造的思维火花,教后的批改作业以及辅导学生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拓展与延伸。教师应扎扎实实做好教学工作,努力在教学中有所创新,让创新成为自己教学工作的“常态化”。长此以往,这种创新思维一定会带动和影响身边的学生,从而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型品格的人才。
  总而言之,成长无止境。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在学习中充实,在思考中内化,在创新中提高。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教师要不停地思索、积累,彰显自己的个性魅力,重视教学实践,用理性思考的深度,引领自身专业化探索的高度。教学中,教师应着眼于人的发展,追求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意义,用自己热爱生命的激情、饱满的文化涵养、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的成长。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理念和教学课程改革对于小学教学工作开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好基础性的知识教学,同时
【正】 贵州森林资源丰富,可加工作饲料的树叶有榆、桑、槐、椿、杏、桃、梨、枣、葡萄、油桐、松树等。霜冻之前将这些树叶收集起来,加工调制成适口的饲料,便可变废为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