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语人称指示语的转换看人称指示语选择的语用规律

来源 :教育界·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zmh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从人称指示语转换用法上对《茶馆》涉及人称指示语的人物对话作语用分析。对茶馆中的人称指示语转换用法从语境角度进行统计分类,包括静态语境下人称指示语变称等转换用法和动态语境下人称指示语的转换。分析人称指示语的转换用法与静态语境和动态语境之间的关系,从静态语境及动态语境上探索人称指示语转换的语用规律。
  【关键词】《茶馆》 人称指示语 语用规律
  人称指示语在语用学领域备受关注,它是体现“以言行事”的重要语言形式之一。国内外学者如莱昂斯(Lyons,1977)、菲墨(Fillmore,1977)、列文森(Levinson,1983)以及何自然(1988)、何兆熊(1989)等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其加以诠释。在言语交际中人称指示语是很复杂的,经常会有违反指示语基本用法的现象。为了更好地解释这些语言现象,有必要作进一步研究。
  本文尝试以话剧《茶馆》作为研究语篇,从静态语境和动态语境两个方面对人称指示语的转换进行分析,主要包括:静态语境下人称指示语变称等转换用法和动态语境下人称指示语的转换。静态语境下人称指示语转变用法,指同一语境下人称指示语的变称、变数等活用用法;动态语境下人称指示语转换用法,指人称指示语的选择随语境改变而改变的现象。
  一、概念界定——人称指示语
  指示(deixis)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一术语来自希腊语,它的意思是利用语言进行“指点”或者“标示”,是人类语言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语言现象,是语言中自身带有某种语境特征,同时其所指对象又由语境决定的语言形式,集中体现了语言和语境之间的密切关系。指示现象被认为是语言和语境之间关系最明显最直接的语言反应。列文森把指示语分为五类,即人称指示语、地点指示语、时间指示语、社会指示语和篇章指示语。(Levinson,1983:54)要理解指示语,就不得不考虑语境问题。传统的语境概念几乎是个包罗万象的范畴,涉及语言的知识、语言的上下文,交际的时间、地点、话题、说话方式,交际者的地位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彼此了解的程度,人的世界知识、交际的变化,社会、政治背景等等。
  人称指示语指谈话双方用话语传达信息时的相互称呼,在狭义上可分为三类: 第一人称指示语,如我、我们指示说话者;第二人称指示语,如你、你们、您指称听话者;第三人称指示语,如他、他们等指称除了说话者和听话者以外的任何人。从广义上来说,沈力(2005)认为人称指示语包括人称代词和身份语。身份语是指用以表示人物身份的代名词。包括敬语、谦辞、亲属称谓、表示社会地位、家庭地位的名词短语等。无论是哪种分法,人称指示语都是对人的指称。本文中我们采取广义的人称指示语的定义,并且不局限于此。其他一切有关人物指称的描述性短语也在我们的研究范围内。
  二、《茶馆》简介
  本文是个案研究,以话剧《茶馆》作为研究的语篇。
  《茶馆》是现代戏剧家、小说家老舍的一部著名话剧。作品以旧北京城中的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话剧里各类人物的描写,反映了三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时代的动乱变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
  《茶馆》为三幕话剧,出现了70多个人物,涵盖了社会上身份各异的人物。人物间丰富多彩的对话,特别是主要人物间的典型对话,为语用指示语研究提供了大量翔实的语料。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根据不同的身份特征在不同的语境使用不同的人称指示语。不同的指称语不仅可以表达不同的人物关系,在表达人物性格,揭示社会地位, 抒发人物情感等方面也有重要意义。对人称指称语的分析, 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解读《茶馆》和其他人物形象、人物性格以及心理状态等,为文学作品的欣赏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三、静态语境下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分析
  在探讨静态语境下人称指示语变称等活用用法的语用选择规律时,本文对《茶馆》中出现的人称指示语变数、变称等非常规用法的例子做了完整性统计。通过统计总结以及举例分析,总结了在静态语境下人称指示语变称、变数等活用用法的语用选择规律,主要有距离规律(尊卑规律和亲疏规律),礼貌规律等规律。
  在言语交际中,不同的指人指称方式起着“指称功能及角色定位作用,界定双方的话语角色关系,为进一步的话语建构规定基本的权利义务关系”。人称指示语中蕴含的亲疏、上下、敬谦等关系组成了不同指称表达式的社会规约意义。因此,指人指称语的运用“应在民族文化的框架内,根据亲疏关系、权势关系、一致关系等不同的人际关系,在特定语境中正确认知角色关系,遵循社会所期望的话语角色的言语行为规范”。说话人在不同的语境中必须选择一定的指称表达式才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如果这些表达式是社交惯例要求的,那么它们就是规约性的。我们称之为指人指称语的常规用法。如果说话人故意违反常规,特意用它们来强调身份、性质、特征、突出爱憎悲欢等主观心理,这种特殊用法称为指人指称语的非常规用法。
  《茶馆》中静态语境下的人称指示语变称、变数的非常规用法有35次,其中我们对变称,变数的用法不做区分。静态语境下人称指示语转换的非常规用法的语用选择规律总结如下:
  1.距离规律。距离规律主要包括两个次规律:尊卑(地位)规律和亲疏规律。在听话者和说话者或者第三方有明显的地位差距的时候,人称指示语的选择倾向于体现尊卑的指示语,多用身份语来指称,功能一般是抬高或者贬低对方身份,来拉近或者拉远彼此的距离,从而达到某种交际目的。而当交际的双方没有明显的尊卑的區分时,人称指示语的选择倾向于亲疏规律,通过人称指示语的选择来控制想要保持的心理距离。
  (1)尊卑规律(地位规律)
  例1
  刘麻子:(凑到松二爷、常四爷这边来)乡下人真难办事,永远没有个痛痛快快!
  松二爷:这号生意又不小吧?
  刘麻子:也甜不到哪儿去,弄好了,赚个元宝!   例2
  黄胖子:(唐铁嘴告以庞太监在此)哟,老爷在这儿哪?听说要安份儿家,我先给您道喜!
  庞太监:等吃喜酒吧!
  黄胖子:您赏脸!您赏脸!(下)
  例3
  庞四奶奶:请皇上看看吧!
  方六:是!皇上不是快登基了吗?我先给您道喜!我马上取去,送到坛上!娘娘多给美言几句,我必有份人心!(往外走)
  以上三个例子中均使用了社会指示语中的身份语来指称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例2和例3中,分别用“老爷”“娘娘”身份语来指称听话者,因为交际双方有明显的尊卑差距,所以说话者选择能代表社会地位的身份语来指称听话者,是为了恭维听话者,刻意强调听话者的地位高,从而拉近与听话者之间的距离。而在例1中,刘麻子在指称康六时,没有使用第三人称指示语“他”,而是使用了代表其社会地位的身份语“乡下人”,刻意区分自己的身份与康六的不同,故意疏远他跟康六之间的距离,表现了刘麻子对康六的不屑。
  (2)亲疏规律
  例4
  王利发:唐先生,你外边遛遛吧!
  唐铁嘴:(惨笑)王掌柜,捧捧唐铁嘴吧!送给我碗茶喝,我就先给您相相面吧!手相奉送,不取分文!(不容分说,拉过王利发的手来)今年是光绪二十四年,戊戌。您贵庚是……
  例4中,“王掌柜,捧捧唐铁嘴(我)吧!”唐铁嘴用自己的名字(别名)“唐铁嘴”来指称自己,而不直接用第一人称指示语“我”,实际上是想把自己置事外,让自己作为外人来为自己求情求王利发捧场,以讨好对方。这实际上是语用上的一种离情表现,使自己脱离出情感,以第三者的角度进行求蹭,拉近了自身与听话者的心理距离。这也体现了唐铁嘴作为一名糊弄人的算命先生的嘴上功夫。
  例5
  茶客丙:一份钱粮倒叫上头克扣去一大半,咱们也不好过!
  茶客丁:那总比没有强啊!好死不如赖活着,叫我去自己谋生,非死不可!
  王利发:诸位主顾,咱们还是莫谈国事吧!〔大家安静下来,都又各谈各的事〕
  例5中,茶客丙处在谈论的群体中,用第一人称复数“咱们”指的应该是包括说话者和听话者在内的;而茶馆掌柜王利发用的“咱们”实际上是用复数第一人称指示语来转指复数第二人称指示语“你们”——正在茶馆里谈论国事的茶客们。王利发动用了移情的语用手法,主动融入茶客们,让茶客们感觉他也是谈论国事的一员。这样的劝阻不会让茶客们感觉到不舒服,反而拉近了自己(王利发)与听话者(茶客们)之间的心理距离,不仅不会让茶客们排斥,反而更能让听话者们理解遵守茶馆的规定。这展现出王利发作为一名苦心经营茶馆的掌柜,对待茶客们的平等亲切态度。
  《茶馆》中人称指示语的变称用法中有一类专门体现长辈与晚辈(父女,母女等)之间亲情关系的指示语变称的用法。用亲属称谓语来指称自己或者他人。也体现了人称指示语变称用法选择时的距离规律。
  例6
  康六:姑娘!顺子!爸爸不是人,是畜生!可你叫我怎么办呢?你不找个吃饭的地方,你饿死!我不弄到手几两银子,就得叫东家活活地打死!你呀,顺子,认命吧,积德吧!
  康顺子:我,我……(说不出话来)
  例7
  康大力:我可不记得我爸爸在哪里卖了我的!
  康顺子 那时候,你不是才一岁吗?妈妈把你养大了的,你跟妈妈一条心,对不对?乖!
  例8
  王利发:回乡下找你的老父亲去!
  康顺子:他?他是活是死,我不知道。就是活着,我也不能去找他!他对不起女儿,女儿也不必再叫他爸爸!
  上面陈列的几个例子都是关于亲人(父女,母女等)之间的对话。现代汉语指人指称的一大特点是,辈分高的,如祖辈或父母辈在儿孙面前经常使用亲属称谓词自指,后辈则相对较少使用亲属称谓词自指。说话人使用这些词语确认双方的身份关系出于两种目的,一是拉近双方的距离,说话人对听话人或被提及的人的心理情感由一般疏远到亲密。二是强调说话人的相对权势,突显亲属身份附带的权利和义务。拉近双方的距离与强调亲属身份所附带的权利与义务,有助于说话人间接实施劝导、命令、请求等行为。
  例6中,康六在自己要被卖的女儿面前对自己的指称没有直接使用第一人称“我”,而是用了亲屬称谓词“爸爸”自称。康六虽然为生活所迫要卖女儿,知道女儿肯定伤心欲绝,康六作为父亲,在指称自己的时候特别使用亲属称谓语“爸爸”,让听话者(康顺子)确认与自己的父女关系,希望能顾及父女之情,拉近与女儿之间的心理距离,博得女儿的同情。极力表现了一个封建社会下为生活所迫的无能为力的贫苦父亲的角色。
  例7中,康顺子与康大力的母子对话中,康顺子也使用了亲属称谓语“妈妈”来自指。康顺子有过被卖的悲惨经历,她的养子康大力也是被他的父亲卖给了别人。康顺子对自己养子的经历感同身受,并且两个人相依为命,感情深厚,用“妈妈”自指,更能拉近双方的距离。另外,康大力不是康顺子亲生的,这里康顺子用亲属称谓语自指,强调自己和听话者(康大力)之间的亲属关系与亲属身份所附加的权利和义务,希望自己对儿子的养育能换来自己老有所依。
  上述两例均为了拉近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距离而使用的亲属称谓语,这也是使用亲属称谓语的一般功能。而例8中则正好相反,在王利发劝告康顺子去投靠老家的老父亲时,康顺子在描述自己与父亲的关系时,对自己的指称没有使用第一人称“我”,而是使用亲属称谓语“女儿”,将自己从讲述的这件事情中抽离出来,仿佛在讲述别人的经历。这实际上是康顺子刻意拉开自己与父亲的距离,让自己置身事外,展现了康顺子的对父亲的绝望之情。
  (3)礼貌规律
  例9
  唐铁嘴:你呀,看不起我,怕我给不了房租!
  王利发:没有的事!都是久在街面上混的人,谁能看不起谁呢?这是知心话吧?   例10
  王利发:(过来)常四爷,您是积德行好,赏给她们面吃!可是,我告诉您: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多了!谁也管不了!(对秦仲义)二爷,您看我说的对不对?
  以上两例子中,王利发用模糊指称“谁”来转指第二人称“你”,没有直接说“我哪能看不起你。”“你也管不了。”让听话者感觉不是直接说的听话者,是本着礼貌的原则选择的人称指示语。
  三、动态语境下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分析
  在探讨动态语境下人称指示语的选择的语用规律时,对《茶馆》中三幕话劇中,第二方或第三方对话剧的几个主要人物的指人指称做了统计,同样我们归纳总结在动态语境下指称他人指示语用法选择的语用规律,也可以概括为距离规律、礼貌规律等规律。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中动态顺应,是指语言在使用过程中语境关系与各语言结构之间相互顺应的动态性。Verschueren认为语境不是事先给定的,而是随着交际过程发展而不断更新的,具有动态性。因此,语境关系和语言结构之间的动态顺应特征能够动态地解释交际双方在不断进行语言选择过程中的顺应作用。在言语轰动中,尤其在有一名说话者和至少一名听话者参与的这种典型言语交际活动中,对参与者所谈及的人物、事物、时间、过程和活动等做确切的理解,都必须把它们和某些语境构成要素联系起来。(何兆熊,2000:36)人称指示语直接涉及语言结构和语言使用语境的关系,“是语言与语境之间关系在语言本身结构中得以反应的最明显的方式。”(Levinson,1983:54)
  《茶馆》是一部三幕话剧,不同的语境场景,但有相同的人物,这就为分析动态语境下对同一个人的不同指称提供了可能。
  王利发是茶馆的掌柜,表1体现了从第一幕到第三幕别人对王利发的指称的转变,比如从“王掌柜”到“老王掌柜”“老头儿”体现了随着岁月的变迁,王利发的年纪增长以及社会地位的变化,同时也侧面反映出茶馆的兴衰。
  例11
  王利发:二位,二位!您放心,准保没错儿!
  宋恩子:不看,拿不到人,谁给我们津贴呢?
  吴祥子:王掌柜不愿意咱们看,王掌柜必会给咱们想办法!咱们得给王掌柜留个面子!对吧?王掌柜!
  例12
  王利发:不怕我跑了吗?
  小吴祥子:老梆子,你真逗气儿!你跑到阴间去,我们也会把你抓回来!(打了王利发一掌,同小宋恩子、小二德子下)
  例11第二幕中,王利发的茶馆不像以前那么兴旺,但吴祥子还是客气以“王掌柜”指称,体现了礼貌的原则。但等到第三幕,茶馆日益衰落,王利发的地位越发不如从前,吴祥子宋恩子二人因为趋炎附势势力一直没有下降,欺软怕硬,欺负老百姓。在这一幕中,在王利发说“不怕我跑了么”时,吴祥子对这样一个老人一点都不惧怕,使用“老梆子”这样的贬义指示语,表现了王利发的地位卑微。这样也拉开了说话者语听话者之间的距离。
  贯穿《茶馆》三幕的还有一个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唐铁嘴。透过对唐铁嘴的指称的变化,特别是他自指的变化,我们能够明显看到社会变迁,小人得志的嘴脸。在那样一个畸形的社会关系下,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中,反而是那些见风使舵的人能够升官发财。
  例13
  王利发:唐先生,你外边遛遛吧!
  唐铁嘴:(惨笑)王掌柜,捧捧唐铁嘴吧!送给我碗茶喝,我就先给您相相面吧!
  例14
  王利发:福气不小!不小!可是,我这儿已经住满了人,什么时候有了空房,我准给你留着!
  唐铁嘴:你呀,看不起我,怕我给不了房租!
  例15
  小刘麻子:哎哟,他妈的是你,小唐铁嘴!
  小唐铁嘴:哎哟,他妈的是你,小刘麻子!来,叫爷爷看看!
  例16
  小刘麻子:小唐,待会儿我请你去喝咖啡,小丁宝作陪,你先听我说点正经事,好不好?
  小唐铁嘴:王掌柜,你就不想想,天师今天白喝你点茶,将来会给你个县知事做做吗?好吧,小刘你说!
  随着语用语境的转变,人称指示语也随着语境而变化。对于唐铁嘴这个人物,从第一幕到第三幕中他的自称体现了人称指示语选择的遵循距离规律。从第一幕到第三幕中唐铁嘴有三个代表性的自称“唐铁嘴”“我”“天师”。例13第一幕中唐铁嘴既没有钱也没有权力,地位处于较低的位置,为了讨一杯茶,用自己的名字“唐铁嘴”自称讨好迎合,刻意拉近与听话者(王利发)的距离。例14第二幕中,这时的唐铁嘴不像第一幕中那么落魄,地位也有所提升,在自称时便没有那么卑微,用一般的第一人称指示语“我”自称,没有刻意拉近与听话者的距离。例15、16第三幕中,唐铁嘴得到了当权者的提拔,有可能被封为天师,他对自己社会地位有了自信,在与刘麻子对话时,使用身份语“爷爷”“天师”自称,表现出他刻意强调抬高自己的地位,使自己显得更加尊贵,也刻意拉开了与听话者(刘麻子)之间的距离。
  四、结语
  指示语提供的信息来自语境。没有语境信息,话语的指示信息就无法表达清楚。我们只有结合语境,才能更好地理解指示语所传达的信息。以上从人称指示语的角度出发,从静态语境和动态语境方面考察了《茶馆》中人称指示语选择的语用规律。从语用学的人称指示语角度解读了《茶馆》中的人物形象特点。
  但由于语料的限制,本文未能从更广阔的角度总结归纳现代汉语会话中人称指示语选择的语用规律,语用规律的总结也有待完善,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能够弥补这个缺陷。
  【参考文献】
  [1]Levinson. C. Pragmatics. [M]. Cambridge,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1983.
  [2]姜望琪.当代语用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何自然.语用学概要[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5]黄爱颜.话剧《雷雨》会话中指人指称策略研究[D]. 广州:暨南大学,2007.
  [6]老舍.茶馆·龙须沟[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围绕如何深化高职院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问题,结合档案实际工作,从形成档案工作网络体系,提高专兼职档案员的素质,规范档案管理制度,完善档案设施,提高档案咨询和信息开发利用率几个方面论证总结了对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档案;规范化管理;制度;设施;素质  档案工作是高职院校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从2008年8月20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7号《高等学校档案管理
青岛艺术学校  【摘要】现代美容早已成为一个集美容美发、服装设计、形象打造于一体的超级概念,美容美发专业教师自身的教学技能与手法也需进一步提升。文章以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为侧重点,将教育理论与课堂案例相结合,试图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地对时下流行的教育方法进行剖析与解读。  【关键词】美容;《化妆与造型》;美感;技巧  美容与化妆作为一种特有的社会文化行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
【摘要】在分析了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文章对EGP和ESP的出现及内涵做了简单介绍,由此分析了高职英语开展ESP教学的依据,最后论述了开展ESP教学实践应该做好的几个重要工作。  【关键词】EGP;ESP;高职英语;发展方向  【基金项目】2016年云南省教育厅资助性项目: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的职业化教学研究——以丽江师专为例,编号:2016ZZX272。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
【摘 要】混合所有制经济制度下建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配套税收政策至关重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混合所有制经济制度,然后分析了当前在混合所有制经济制度下国有企业改革和税收政策的现状,提出了有利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税收政策建议,希望能够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 税收政策 研究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国家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税收政策能够通过调整市场主体的利益分配从而干
【摘要】科研知识和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在分析了研究生选修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几种重要关系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以核心知识和能力为导向的“框架式”教学方法,以研究生虚拟现实技术选修课程为例,说明具体的教学框架和教学设计。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核心知识和能力;“框架式”教学法  一、引言  传统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就是“重教轻学”。“框架式”教学的理念和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不仅系统地整合
【摘要】文章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论述了大学生宿舍阵地建设的背景与实施路径,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文明宿舍建设相关的知识技能,把宿舍建设成为大学生价值观塑造、良好习惯养成、素质提升的重要园地,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大学生;宿舍阵地建设;理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立德树人,要坚持不懈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特别指出
【摘 要】职业认知,即对所从事职业的认识。正确的职业认知对医学生未来的择业就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培养医学生职业认同感有助于医学生尽早树立正确的职业认知。  【关键词】医学生 职业认知 建议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日益提升,高学历人才大量涌现,职场竞争愈演愈烈,各企、事业单位对员工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同样,作为一名医学生,也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而大多数医学生对医
【摘要】文章先结合实际说明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必要性,再结合教学实践,由“授渔”思想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切身体验与体会。  【关键词】高中数学思想方法;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新授课  古语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就是“授人以渔”。  一、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在中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纵观现状,不难看到数学教学普遍存在以下现象。
【摘要】相对于台湾地区来说,目前大陆幼教男幼师偏少,各地的政策不一。采用项目化、专业化的自组织学习型联盟,是促进男幼师成长的最佳路径。这种自组织的学习型联盟,具备这些特点:政府搭台、专家引领、活动先行、研讨跟进。这样的组织及其活动有利于男幼师的快速专业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男幼师;专业成长;自组织学习型联盟  【基金项目】本成果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专项研究
【摘要】随着近些年来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各高校辅导员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大,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文章对四川省成都市六所不同的高校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到目前高校辅导员的压力来源,并从学校高层、辅导员自身方面为缓解辅导员压力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管理策略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