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化的江南古典园林文学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8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词《忆江南》,他多情地咏叹了江南的美丽。历史上,赞美江南的诗词太多太多。魏晋南北朝时,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士大夫阶级逃避现实,寄情于山水。明清时期,江南一带物产丰美,文化发达,江南以其山水的秀美清秀,更适宜文人雅士居住久留,又以密布的河网,丰富的叠山之石成为构造园林的理想之地。
  关键词:诗化 江南园林 文学思想
  引言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园林文学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主题思想、文化内涵和含蓄的意境。魏晋南北朝时,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士大夫阶级逃避现实,寄情于山水。使私家园林文学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江南一带的许多私家园林文学就是在文人、画家的直接参与下设计经营的,这些园林能够反映他们的气质、情操和审美趣味。明清时期,江南一带物产丰美,文化发达,江南以其山水的秀美清秀,更适宜文人雅士居住久留,又以密布的河网,丰富的叠山之石成为构造园林的理想之地。所以中国江南古典园林与文学诗歌绘画有着与生俱来的联系。它之所以富于诗情画意的神韵,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学典籍的支撑,诗画的渗透、点缀和形容。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园名,建筑题名,几乎都出自文学典籍或诗歌。文学、诗歌、绘画的介入,为古典园林的美妙景致,增添深邃悠远的意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江南古典园林文学景观是诗情与画意的物化
  江南古典园林文学景观,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所遗留的重要产物,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文化的载体。在其中:不乏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还有借助古代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在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江南古典园林文学景观“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徜徉在园林之中,仿佛朗读诗文一般的酣畅淋漓,这就是园林无处不在的诗情。
  江南园林是诗情与画意的物化,无处不入画,无景不入诗,中华民族的性格和文化传统在江南园林中均有杰出表现,端庄、含蓄、幽静、雅致,各有千秋。游赏江南园林,无异于品味凝固的音乐,无声的诗歌。 “雨惊诗梦留蕉叶”,这是对江南园林生动的写照;“风裁书声出藕花”,这是对园林意境最好的描摹。一面面古典之窗,一道道岁月之门,引领着我们走进“江南古典园林文学景观”。
  二、江南古典园林文学的文学品题总让人欣然向往
  江南古典园林文学的文学品题,主要有园主人撷自古代的那些脍炙人口的诗文佳句,抒发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感受,引发游人联想;也有历代文人墨客流连吟哦、会友酬唱所留下的大量墨迹。
  沧浪亭之园名,取自《楚辞·渔夫》中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意思是说,如果朝廷清明,我就洗洗帽缨,准备出仕,辅助朝纲;如果朝廷昏庸,我就洗洗双脚,决心隐退,逍遥自在。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因犯事削职为民,次年举家流寓苏州。见孙氏遗址野水潆洄,高爽开阔,便以四万贯买下,傍水造园。他和屈原一般忠而被谤,无罪被黜,自然与渔夫之歌产生思想共鸣,故提名“沧浪”,并作《沧浪亭记》。诗人决心在混浊之世选择忘却功利,过超然于世的渔夫生活。他还自号沧浪翁,超然独处,过自由自在,与世无争的平淡生活。
  寄畅园中的知鱼槛出自《庄子·秋水》,书中记载了庄子和惠子在濠梁观鱼的一次有趣的谈话。惠子是宋国哲学家,曾任梁惠王相,相传他与庄子是好友,然而他俩的哲学观点不同,所以他们的谈话往往带有寓言的性质,包含着某种哲理。一次,他俩在如今安徽凤阳县城附近濠水边的观鱼台上观鱼时,庄子看见一群小鱼在水中来回游动,便说:“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诘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反驳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番话说明:惠子认为庄子不是鱼,就断定他不知鱼乐或不乐;而庄子则以惠子不是庄子而可以推测庄子知或不知为理由,证明他虽不是鱼,却也无妨推测鱼之乐或不乐。这反映了庄子“道法自然”,“万物皆一”的哲学观点。正是从这种相对主义的思想倾向出发,庄子确认世上一切事物都是无差别的,因而也都是可知的。秦耀罢官后,在此筑亭取名“知鱼”,寓意官场失意,归筑园林,寄情山水。
  景观题名中还有许多包含了深刻的禅理。佛家的禅宗讲究悟道,佛理就像桂花香一样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但却看不见,摸不着,无影无踪。还有园中的水阁“活泼泼地”,取自唐代无往禅师语录中“真心真,念生亦不顺生,念灭出不依寂…… ”。
  有的景观题名看到名字就已让人欣然向往了。如拙政园中的“兰雪堂”,“兰雪”两字出自李白的“清风洒兰雪”,象征着主人潇洒如春风,洁净如兰雪的高尚情操。“待霜亭”出自唐代苏州刺史韦应物的“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字里行间透出了一股霜浓橘红的山野气息和泥土芳香。
  三、江南园林多楹联文学达到了一种和谐意象的美丽
  南京煦园的主人将唐人张继描写苏州寒山寺的绝句《枫桥夜泊》孤零零地立碑于园内,并建小亭加以盛待的情况则是少有的。如果说园子的景物是一种具象的景致,那么园主人通过这首诗则表达了园子之外的另一种意象的美丽,使具象和意象在这里达到一种和谐之美。
  江南园林多楹联文学。大凡亭、堂、楼、阁、轩的柱子上,堂屋前,都不失时机地悬挂上一副楹联,往往是画龙点睛,恰如其分,高度概括出园子的自然美和建筑美,表露出园主人的人生哲学和社会心态,人们很自然地要驻足品读。拙政园的“梧竹幽居”,楹联是“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与建筑及周围的环境十分协调。品味对联,你的眼前会不自觉地幻化出一种美丽的境界,感觉到眼前粼粼清波、磊磊假山、清风明月、虚实相济的迷人境界。
  网师园内有一副郑板桥书写的对联:“曾三颜四,禹寸陶分”引自四个典故,大意是说曾子每天自我反省,颜子不听不为不符法制规范和道德准则的言论,古代大禹对一寸光阴的珍惜,东晋陶侃刻苦好学。园内还有一副叠字抱柱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沧浪亭石柱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更是著名,抒写自然美景是大自然赏赐给人类的无价之宝,近处的水、远方的山均饱含深情。苏轼《前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此借用“清风明月”写沧浪亭自然景色;下联咏沧浪亭借景之美,表达作者纵情山水,怡然自得的超然之致。
  四、江南古典园林文学景观中不同主题的别样风格
  “好鸟鸣随意,山花落自然”,在江南古典园林文学景观中,花木随处可见。春柳轻,夏荷艳,秋枫浓,冬梅烈。园主常借园林花木的自然属性比喻人的社会属性,移情于花木,将花木“人格化”,表达自己的理想品格和意志。至于四季变化,栽植时也力求相宜,春看烟雨细柳,夏观翠荷临风,秋赏桂香丹枫,冬日踏雪赏梅,体现出一种变化轮回的哲理。造园者就是如此这般地理解和阐述自然,使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赋予了象征的意义。
  江南园林一般有水,水边必植杨柳。那是因为:其一,杨柳枝条修长、柔美,舒徐婉约,婀娜多姿,形象很美,尤为多情善感的文人们爱戴。其二,杨柳代表着特殊之意,有“柳”“留”谐音,过去古代文人有离别赠柳的风俗,意思便是“挽留”之情谊。园林中既有水又有柳,有柳就有水的言外之意,借水来衬托柳的妩媚,以柳的柔美映衬水的清纯。这些都是造园时移用文学上的“衬托”手法,值得文学大家玩味思索。
  江南的每个园林都是有主题的,扬州个园的主题,自然体现在“竹”上。宋代词人姜夔在《扬州慢》中赞美扬州是“淮左名都,竹西佳处”。黄至筠爱竹,他名字中的“筠”本意是竹皮,借此指竹。于是,园主人一个奇妙的构想产生了,何不以“竹”为题,名之“个园”。园内遍植翠竹,每一片竹叶都是一个“个”字,既体现了竹本固、虚心、体直、节贞的君子之风,又显出不同于其他江南名园的独特个性。
  苏东坡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在江南,四季分明,花开花落,而竹四季常绿,可以使园子永葆青春,至于竹子的种种高风亮节,中国的古人们早已赋予其丰富的象征含义。扬州人爱竹。唐代诗人姚合在《扬州春词》中描写扬州人的风俗时,这样写道:“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鸡。”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尤以画竹闻名。
  鉴于此,江南古典园林文学一步步发展到清末,是个渐进的过程,自有其规律可循,但园中确实透出一股人生如戏的韵味。园主人和造园师都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哲学文学思想、审美文学情趣融入其中,不同的人从中读出不同的东西,正像一出戏剧,不同境界的人所见识的都各自有异,这正是江南古典园林文学给今人的启示。有篇短文这样评价江南古典园林,说“最先构想这些园林的人,肯定是个痴迷戏剧的人。因为那种一物一景的思绪,悄然蜿蜒的走廊,池塘边通透的水榭,以及雕满纹面的小楼、石阶、小桥、画屏,都是为了安排一出戏的发生而蓄意营造”。这种猜测只是一种感悟、感觉。每天,江南的古典园林都拥入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他们行走于小桥流水之间,品味着精雕细刻的建筑,感悟着只属于他们自己的那一份独特感受。江南园林是小巧的,但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却是如此的博大高远。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2).
  [2]陈铭.意与境——中国古典诗词美学三味[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75.
  [3]董晓璞,邹志荣.中国古典固林对于意境的追求与创造[J].时代文学,2009(10).
  [4]涂强.中国江南古典园林景观中的诗画意境和文学韵味[J].安徽农业科学,2007(9).
其他文献
介绍了阶梯叠铁心的形式、性能及工艺性,并对阶梯叠铁心变压器的空载损耗与交错叠铁心变压器的空载损耗进行了比较.
摘要:大学生思政教育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可靠接班人的培养至关重要。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形势严峻,针对其存在的诸多不足,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思政教育 优化路径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国内形势的翻天覆地变化及各种思潮的翻卷,特别是西方文化的迅猛入侵,使得当下大学生的识别能力务必加强,方可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由此对思政教
1引言无励磁分接开关是配电变压器的主要组件之一,也是其核心组件,其性能与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变压器运行的可靠性.
详细介绍了110kV级干式变压器的发展状况和性能特点,提出了干式变压器下一步的发展目标.
摘要:卡森·麦卡勒的《伤心咖啡馆之歌》以一种诡异反差的视觉、心里感受变化进行叙事,本文从作品叙事方式的时间、空间、速度等方面进行分析,更加详细地解读文章内涵。  关键词:《伤心咖啡馆之歌》 敘事视角 看法  引言  作为二十世纪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卡森·麦卡勒斯以独特的视角,将一群孤独者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展现在大众视野中,她虽然年幼多病,很年轻但是已经半身瘫痪,一直和疾病作着斗争,可惜病魔还是在她
苏珊·桑塔格作为当代美国著名作家和文艺评论家,在欧美艺术评论界享有极高的声誉。作为一名作家,她一生笔耕不辍,创作了种类繁多的优秀文学作品。本文选择桑塔格较为优
分析了额定负载下树脂浇注干式变压器,铁心和绕组内部温度场分布情况,并将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数值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变压器内部最热点位置.
介绍了一套用计算机系统监控变压器感应高压试验的硬件和软件,该系统可以实时记录试品放电前后的电压和电流波形.
1前言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色谱分析过程较为复杂.从取油样、油样脱气、色谱仪标定,到气样注入仪器对各组分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操作环节繁多;加上气体的易扩散性,使得影响
1前言随着变压器硅钢片横剪技术的发展,叠积式铁心的搭接结构也在不断改进.从直接缝到后来较普遍采用的45°交错接缝,再到目前正在普及中的阶梯接缝,每一次搭接结构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