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诗入课 教给学法 培养能力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古诗教学,从引诗入课,激发兴趣;以诗学诗,教给学法;学文编诗,培养能力等方面引领学生走进诗意的课堂,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引诗;学诗;编诗;提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1-0279-02
  诗是每个孩子走进语文的敲门砖,牙牙学语,父母就教孩子背诗或童谣。诗歌语言含蓄凝练,意味隽永,如果我们只用白话来解释它,就会失去诗句原本的灵性意境。而诗意的课堂是灵动的,它能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细读我们所用的教材,那精美的画面,那纯正的文字,流淌其间是浓浓的诗意。走进文本就走进了诗的国度。在此,谈谈如何从引诗入文,教给学法,培养能力等方面引领学生走进诗意的课堂,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引诗入课,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产生情感,情感是师生沟通的纽带,抓住情感因素教语文,让文本情、学生情、教师情融为一体。可学生与古诗内容在心理或时空上有一定的距离。为了使学生能自然地进入学习意境,我们就要在新课的导入上作文章,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教师的授课才能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的心魄,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思维应运而生。
  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古诗词三首》,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朗诵一首诗。
  师:谁来说说,这首诗是谁写的?诗题是?
  生:李白的《静夜思》。
  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思念亲人,思念家乡。
  师:你们还记得哪些表达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句呢?
  生: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生:我预习了课文,我知道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也是表达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句。
  ……
  师:是的,思念亲人,思念家乡是古诗中的一大主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古人的世界,看看他是如何表达自己思念亲人的情感的。
  以诗导入,让学生勾起了记忆中的相关诗句,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学生与诗歌的距离拉近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这些诗句与课文主题相关连,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愉快、和谐、融洽的气氛中爱学诗,不再惧怕枯燥无味的背诗,记诗意了。
  二、以诗学诗,教给学法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教材的编写非常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堂教学中教师也注重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比如学习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一看课文编排,就知道这组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意课文要用诗意学法来学。
  比如:学习《古诗词三首》时,我就想到用诗引入,用诗体现学法,诗意朗读。导入新课后,我就乘胜追击,出示学古诗的方法:“记牢顺口溜:一读二思三对照,四查五问六猜猜。七连八换(添)九体会,十诵别忘把诗背。”让学生读,读后说说这首小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聪明的孩子们就说:“这好像是在教我们学习古诗。”
  “是啊!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用的学习古诗的方法,你觉得有意思吗?”
  于是,学生兴致高昂,都在读这首小诗,我就让他们尽力读,等到他们读到尽兴了,再结合《泊船瓜洲》进行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每步要怎么做。一读,读准字音,特别注意多音字,把诗句读通顺,从总体了解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二思,联系生活实际及诗的大意,想想诗句中的字,词的意思。三对照,想不明白的字词意思,对照注释。四查,注释中没有的,就查字典或上网查资料等(还查查作者的生平资料及写作背景等)。五问,查不出的就问问同学,老师,家长或别人。六猜,实在没办法就再联系生活实际及诗的大意猜想它的意思。七连,把字词意思连在一起成句子意思。八换,就是读读这样的解释,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完整,如果不是,就用换词序或添加一些内容的方法,使解释后的诗句意思通顺,完整。九体会,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十诵,根据意思读出停顿,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并把诗句背诵,默写下来。
  在学法的指导下,老师的引领下,学生很快懂了《泊船瓜洲》这首诗,并觉得特别轻松,有趣。半节课,他们就把诗背下来了。于是,我就让他们用这样的方法,自学《秋思》,老师把《秋思》抄在黑板上,并告诉他们,自学到了什么可以写到黑板上。不到6分钟,就有學生抢着上台写,没抢到位置的学生在下面也激动得一直叫:这里是什么,那里是什么,总想表现自己的学习所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自然就高了。就这样,老师还没说一句话呢,这首诗的学习就在他们的自学、展示、讨论、辩析中结束了。
  此时,我让他们说说感受。
  生:哇!这节课,我会背三首诗了,感觉好爽。
  生:我以前特别怕学古诗,总读不懂它的意思。今天才知道,学古诗这么有意思。
  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背诗,不了解意思,特别难背,就算当时背出来了,没过多久又忘记了,现在好了,我自己可以学懂古诗了,这样就好背多了。
  ……
  学生争着说了自己的收获,最后要求他们用这方法自学《长相思》和马致远的《秋思》,有兴趣的同学还可学习其他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并提示他们所学方法做到“常用常新,熟能生巧”。
  当然,一节课只让学生学会了理解古读,学会了思考,其实,学古诗最重要的还是让他们学会反复诵读,再读中作进一步的感悟。反复诵读可以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雨果说:“想象就是深度。”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不展开想象,就无法走进诗人创设的意境,无法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巴尔扎克说:“真正懂诗的人会把诗人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我们让学生在想象中诵读,在诵读中想象,就是希望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形象,品味诗意,走进诗人的意境。   如读马致远的《秋思》,我引导学生读这十个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再说说这十个景物,接着让学生闭上眼眼,听老师慢慢地读,慢慢地唱,让学生发挥想象,再问他们眼前出现什么样的景象,有一学生说他眼前出现了这样一个画面:太阳落山了,天空阴沉沉的,村中光秃秃的古树上垂着几根枯藤,一只乌鸦在树上“呀、呀”地哀叫着,树下是一条哗哗流水的小溪,溪上一座小桥,河边有一户人家,屋顶上炊烟袅袅。石砌的古道上,站着一匹骨瘦如柴的马,在西风中瑟瑟发抖。”接着再让这位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带进去读诗,他读得入情入境,其他同学也跟着伤感起来的,好像脑海中也出现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在诵读中再现诗歌的情境,把自己置身于图画中:乌鸦有巢可归,我的家在哪呢?自然流露出“断肠人在天涯”之感。
  这样让学生进入情境,获得最深刻的、最真切的体验。从而达到实施诗意语文教学的“悟诗情、晓诗理、启诗思、积诗语”的目的;做到“把点拨、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理解、想象、感悟留给学生。”让学生来“主宰”愉快高效课堂。
  三、学文编诗,培养能力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我经常想,课文中那一句句浸满诗情的文字,一个个如诗般的故事,在我创设诗意课堂时,要用什么方式流淌进孩子们的心灵,以激起他们的情感体验?又如何创造性地解读和运用文本呢?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同时我也发现诗歌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于是,我尝试着用诗歌的语言来概括课文内容,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教学《梅花魂》,按平时的学习方法,學完这篇课文后,结合文章写的五件事,学习概括第一、二件事时,先教学生学习用最简短的话概括它的意思,教师写在黑板上,写时特意抓主要词语,变成诗的形式,如:教读诗词泪纷纷(教读唐诗宋词时,思乡泪珠落腮边。)弄脏梅图斥刮抹(斥我弄脏墨梅图,轻刮污迹慢抹净。)写后,让学生读读板书上的内容,学生发现这是一首小诗,一篇文章变成了一首小诗,他们的学习兴致来了,也情不自禁地编起了诗。
  几分钟后,学习委员兴奋地说:老师,我知道第三件事可以这样概括“年迈不能回国去,呜呜哭泣像小孩。”
  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
  这时,同学们都纷纷举手,抢着想说出自己编的小诗,于是,我让他们用笔写下来,在小组里交流,争取把它编到最满意。再讨论后,选代表把诗写到黑板上,最后,让同学们一起评评,并修改成:送我宝贵墨梅图,教我学习梅精神。随我上了大客轮,赠我梅花小手绢。思乡情糸梅花魂,眷恋祖国老人心。
  编诗很适合学生的口味。用诗歌来概括课文内容,不仅不失原文的韵味,且全文的精彩之处,都在这里得到了彰显,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也就有了学生诗性的表达。在学《桂花雨》时,黄子航同学写下下面的小诗:桂香飘十里,童年摇花乐。阵阵桂花雨,片片思乡情。预习《小桥流水人家》时,小梅在预习本上写到,如:小溪潺潺绕村庄,杨柳依依垂水面。水鸟流水相唱和,溪里捉玩小鱼虾。桥上撒花乐哈哈,上山采茶赏野花。家乡美景情依旧,童年生活永不忘。当老师表扬她时,还有学生举手说:“老师,第三组课文,我都在周末读了,还编好了小诗呢!”被这位学生一说,其他十几位也都表示,他们也编好了。并你一句,我一句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鲸体比象大,像鱼不是鱼。分为齿须鲸,都用肺呼吸……
  说明文教学令教师感到茫然,总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教学难题。没想到把课文编成小诗的学法,学生如此热衷,这道难题就这样迎刃而解。
  “笔参造化神始足,腹有诗书气自华”,一首首小小的诗词旨在引领学生总结,将学习方法,故事情节,景物特点等用五言七言加以概括,便于学生提要勾玄。这是他们对文本的解读,这是童心的创造。朦胧中他们懂得,写诗并不那么神秘和高不可攀,写诗就是把长句改成短句,写诗就是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诗意化的课堂学习,学生乐此不疲。把课文编成诗,陶情诗教总相宜,让学生们展开诗歌的翅膀,翱翔在文学的天空,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概括和感悟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摘要:运用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对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像山那样思考》一课进行“三读”处理,要求在强调打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立足于使学生成为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特别注意启迪学生的灵性和发展创造性。真正做到课上学知识,课下学做人。  关键词:点燃心灯;冰山原则;“三读”;土地伦理  中图分类号:G632.0?摇?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餐饮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卫生问题,食品卫生问题的出现,不仅是对消费者的损害,同时也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本文以杭州火锅店事件为例,研究餐饮业卫生管理问题。  关键词:杭州火锅店;餐饮业;卫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F59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139-02  在如今餐饮多元化的时代,火鍋以“麻、辣、鲜”的特点深
摘要: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的道德教育,要从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现状出发研究富有职业学校特点的教育内容,尊重学生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道德品质发展的自身特点,注重道德教育的时代特征,坚持以人为本和知行统一的原则,充分发挥道德品质对象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中等学校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时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
摘要:有“恶魔主义者”之称的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是日本耽美派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其艰辛而曲折的人生经历使他造就了诸如《麒麟》、《刺青》、《春琴抄》、《细雪》等一部又一部广为传颂的佳作。其创作内容也从初期描写施虐与受虐转向中后期描写日本古典美与传统文化的方向上来。曾被搬上日本荧屏的《春琴抄》是谷崎润一郎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它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
摘要:奖励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激励方式,一旦被应用到教育领域就成为了激发个体学习动机的一种有效行为。在教育心理学中,奖励是对个体学习需要心理的满足,正确、恰当以及合理地实施奖励教育,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可行性路径。充分了解奖励具有的教育意义,把奖励教育的方式准确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无论对于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还是课堂有效性的发挥,乃至整个教育学科的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  关键词:激励
摘要: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结构既有共性,也有不同专业的差异性,本文以行政管理专业为例,对行政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结构的各要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行政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素质结构;行政管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5-0054-02   基于创建创新型国家的现
摘要:与灌输式教学相反,生成性教学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及知识的动态生成,具有参与性、创造性和开放性等特征。本文以《运动解剖学》为例,介绍了生成性教学的基本思想以及大学体育基础理论课程生成性教学模型的构建方法。这些方法有助于体育基础理论课程的生成性教学,有利于学生对体育知识的背景及生成过程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运动解剖学;体育基础课;生成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
摘要:“中国梦”对于培养大学生民主、自由、自尊、自强的意识,激发大学生爱国奉献热情,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具有推动作用。“中国梦”是个宏观理念,如何发挥中国梦对大学生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作用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现实而紧迫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在于让广大大学生积极融入“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当中,发挥干中学效应。本文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从活动意义、活动主题内容以及注意点等
摘要:在学生全面培育过程中,心理关注是帮助其成长、获得更高幸福感的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对一名抑郁性神经症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阐述心理咨询的过程与效果,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心理咨询;抑郁性神经;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9-0062-02  一、求助者资料  求助者姓名:晶晶(化名),女,19岁,高职院财会班大二学生,无精神病史。主诉
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区域职业学校优质信息化教育资源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提出了区域职业学校优质信息化教育资源研究的方法、路线和内容,总结了淮安地区职业学校优质信息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4-0213-02   一、我国区域职业学校优质信息化教育资源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