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维涅夫人与爱的书信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_gr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十七世纪的法国,信件体裁有三种类别。第一类以帕斯卡尔(Blaise Pascal , 1623-1662) 的《致外省人信札》(Les Provinciales )为代表, 面向公众, 讨论哲学、神学、道德等重大问题;第二类以樊尚·瓦蒂尔(Vincent Voiture,1597-1648)的书信为代表,话题不如第一类严肃,是上流社会中人展现才情、品位、机锋的绝好机会,面向同样高雅、深谙其中趣味的读者;第三类是亲友之间交换信息、互道安好的私人信件,主要以实际交流为目的,没有谋篇布局,没有深思熟虑,但其中的优秀之作却因其文学价值而成为经典, 塞维涅夫人(MariedeRabutin-Chantal, marquise de Sévigné,1626-1696)书信便是代表。
  塞维涅夫人书信并非刻意为之的文学创作:女儿格里尼昂夫人(Fran?oise-Marguerite de Sévigné,comtesse de Grignan,1646-1705)远嫁普罗旺斯,母女约定每周通信两封。在长达二十五年的时间里,她把对女儿的满腔疼爱和思念寄托在一封封情深感人的书信里,正是这些原本只有一名读者的书信为写作者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声名。塞维涅夫人写信不打草稿,下笔迅疾,任由丰富的情感自然地流露笔端,即时捕捉思想的吉光片羽,记录活泼泼的生活、人物与对话。文笔率真自然,描述准确生动,善于勾勒人物特點与神韵。话语不事雕琢,却不时闪耀着灵光,既有文学作品中的台词、诗句信手拈来,也有形象生动的村俗俚语令人莞尔。
  有研究者认为,塞维涅夫人写信完全出自对女儿强烈、私密的感情;也有研究者认为,信件同时也是实现文学价值的方式。虽然塞维涅夫人从未想过出版信件,并且说她只乐于给女儿一人写信,给其他人写信都是“力气活”, 但根据书信内容和历史背景知识,我们可以想见读信人身边围绕着家人或朋友,信件会在朋友之间小范围地传阅,得到朋友的称赞。女儿和友人都把塞维涅夫人的风格与当时最受推崇的瓦蒂尔相比。她的堂兄比西- 拉比丹(Rogerde Rabutin , com te deBuss y,1618-1693)感叹堂妹的文笔优美,甚至把她写给自己的几封信送给国王路易十四欣赏。她的身份、学识,与文人雅士的交往,还有与生俱来的写作才能,在无形之中都促成了她独特的信件风格,也使她对于写信这一私密的日常行为自律甚高。因此,书信既是个人性情的体现,又体现出路易十四时代风雅、闲适的宫廷文化的影响。塞维涅夫人研究专家贝尔纳·布雷认为作者的风格属于西塞罗所说的“考究的随意”,并非随性放任之作,而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是社交礼仪、阅读、贵族交往圈以及个人性情、才能共同塑造了她的写作风格,与其人格、品位相符。
  塞维涅夫人书信中最为重要的甚至唯一的主题,就是她对女儿的深情。她在每一封信中都反复表明对女儿的爱,读来却不觉繁琐,只觉感人至深。因为她的爱不是空泛虚华的,而是落实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交杂百般滋味,写尽柔肠千折。她望眼欲穿等待女儿的来信,有时由于邮政传递的混乱,信没有按时到达, 她就坐立不安、心神不宁。给女儿写信和收到女儿的来信是她生活中唯一的乐趣,但为了女儿的健康,为了让她多休息,她不惜舍弃这唯一的乐趣:“我单方决裂,自己也很痛苦,但想到你从此不会受我摧残,就有同等的宽慰。”(一六七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你写得太多了,我一看到你的字迹就心生感伤。孩子,我知道你写信会付出怎样的代价。尽管你给我写世上最有趣、最甜蜜的话,我想到自己享受的快乐是用你的胸痛交换来的,就懊悔不已。”(一六八0年一月三十日)她得知女儿怀孕, 本想赶去探望,却要前往布列塔尼处理对女儿有利的债务,“宁愿忍受远离你的痛苦”(一六七一年五月六日)。这份母爱因它的纠结隐忍而更加真实,也更加动人。
  塞维涅夫人也没有盲目美化自己的女儿,不时责怪她花费过度,提醒她节约,都是出自赤诚的母爱。更难得的是,她在全心投入的同时,也时时反省这种过度的感情是否让对方厌烦,是否有悖个人精神的修行与提升。有一年复活节前的圣周,塞维涅夫人本想静修祈祷,深知在此期间放任自己的感情是“触犯上帝”的行为,仍然忍不住给女儿写信,同时又忏悔自己的过错:“如果我能克制住不给你写信,而向上帝倾诉,会胜过任何苦修。可惜我没有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反而给你写信寻求安慰。唉!我的孩子,此举多么软弱,多么可怜啊!”(一六七一年三月二十六日)不论如何,她始终坚持情感是人性中最重要、最合理的因素,由此母爱与对上帝之爱是并行不悖甚至相互等同的。“这是软弱之举,但我实在无力抵抗这样一种合理而自然的深情。”(一六七一年三月二十四日)她承认自己因爱而软弱,却又坚信这份软弱值得珍惜,一再强调爱之忧伤即使苦涩,也是甜蜜的,胜过无知无觉。这些想法与表达,超前地提出了十九世纪将要大行其道的浪漫主义的精髓。
  在书信集中能够体会到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时间的流逝。塞维涅夫人给女儿的第一封信写于一六七一年, 最后一封写于一六九五年。通信非常规律,而且有相同处境的不断重复:离别—思念—期待再相聚,两人的生活似乎遵循通信所划分的节奏,围绕着收信和回信展开:“星期一收到你的来信,直到星期三,我都在回信;星期五又收到一封,直到星期日,我又在回信。这样忙碌,倒让我觉得你来信的间隔没那么漫长了。”(一六八四年十月四日)数十年的信件记录着母女俩的生命历程,疾病与衰老,离别与相聚,欢乐与哀愁。她早有承诺:“我会好好活着,用我的一生守护你,无论是欢乐还是痛苦,欢愉还是担忧,还是其他种种感情,我都欣然接受。”(一六七一年五月六日)书信集中有一封塞维涅夫人向友人穆勒索道谢的信,感谢他向名医巴贝拉克求得药方,治好了女儿的高烧。但不久之后,她自己却与世长辞,最直接的原因是她一心关注女儿的身体,经常半夜起床看女儿是否睡得安稳,对自己的冷暖却不管不顾,最终劳累成疾,于一六九六年四月六日发烧,十七日去世。以这样一封信作为书信集的尾声,正应了她在二十五年前给女儿信中的话:“我想知道要到什么时候,自己才能不再牵挂你和你的事情。回答应该是:‘我该怎么回答你?死亡的时辰最为无常。’”(一六七一年三月二十七日)她早知爱的宿命。   塞维涅夫人的写作风格也在随着时间而变化,她早期的语调欢快,例如她于一六四八年写给非常亲近的堂兄比西的几封信中,俏皮嗔怪躍然纸上,讥笑调侃与自然流露的深情融合无间。随着时间流逝、生活忧虑增多,信中的玩笑与“疯话”减少,欢快减弱,严肃的阅读、对罗歇或利夫里森林的描写、对宫廷生活的思考以及哲学与宗教思考占据越来越大的篇幅。
  这道流动的风景,主角是塞维涅夫人母女,也记录着外部世界的变迁:故人远行、辞世、得意、失意。当时交通缓慢,信息流通不便,塞维涅夫人便承担起给远在普罗旺斯的女儿充当信使的任务,向她讲述宫廷和巴黎社交界的逸闻趣事。当她的书信成为文学作品,被无数读者所阅读时,作品就成了当时世态的浮世绘,通过一位宫廷贵妇之口,讲述文学、政治、经济、军事各个领域的事件。如果没有塞维涅夫人的书信和圣西蒙的《回忆录》,后世对十七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了解就会缺少很多细节。
  塞维涅夫人的信到达女儿手中,曾穿越遥遥路途;它们到达今日读者手中,也经历了种种曲折、误差与巧合。塞维涅夫人于一六九六年去世,一七二五年便已出现未经授权的、不完整的书信版本,名为《塞维涅侯爵夫人致女儿格里尼昂伯爵夫人书信选,包含路易十四时代奇事》,收录二十八封信。随后,两个未经授权的书信集版本于一七二六年出现。一七三四至一七三七年,塞维涅夫人书信的第一位正式编者德尼- 马里乌斯·佩兰得到作者外孙女西米亚娜夫人授权,出版书信。这一版本分为四卷,包括六百一十四封塞维涅夫人致女儿的信。一七五四年, 佩兰出版书信集第二个版本, 八卷共七百七十二封,增补了塞维涅夫人致其他亲友的信件。佩兰版本是塞维涅夫人书信的第一个正式版本,但并不忠实。一方面,西米亚娜夫人顾虑颇多,担心书信中一些段落有损家人声誉,要求出版者进行删节与修改;另一方面,佩兰也根据个人的文学品位,对信件大加删改。出版之后,书信手稿全部被销毁。最早的三个源自手抄本的盗印本,以及经过删改的两个佩兰版本,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出版者仅有的资料来源。此外,通信本该是双方对话,但后世的读者只能读到一方的话语,因为在格里尼昂夫人去世之后,她的女儿西米亚娜夫人遵照母亲要求,命人烧毁了她写给塞维涅夫人的所有信件,原因不得而知。
  一八一八年, 文学家蒙梅尔凯根据上述材料编订的版本出版后,引起勃艮第一位格罗布瓦侯爵的注意。他告知编者, 自己有一本厚达一千零五十五页的《塞维涅夫人书信》抄本,从中发现大量不为人知的新材料。一八二七年据此出版《未经出版的信件》。之后阿道夫· 雷尼埃以格罗布瓦抄本为主要蓝本,于一八六二年编订《塞维涅夫人通信集》,收录在桦榭出版社的“法国大作家”丛书当中,包括十四卷,是至此为止最为全面的塞维涅夫人书信与研究版本。
  一八七三年, 第戎学院的法学教授夏尔·卡普玛无意中在第戎一家古董店发现六卷塞维涅夫人书信的抄本。据考证,该抄本由比西之子阿梅- 尼古拉于一七一五至一七一九年间在比西城堡誊抄,包括三百一十九封塞维涅夫人写给女儿的信件,是保存下来的最为忠实的抄本。上文所说的格罗布瓦抄本便转录自这一抄本,但内容不完整、错误极多。抄本发现八十年后,基于该抄本的信件于一九五三至一九五七年由伽利玛出版社出版,收入最具权威的“ 七星文库”, 此时读者才得以见到塞维涅夫人书信的全貌。一九七三至一九七八年,七星文库新版《塞维涅夫人通信集》面世,包括塞维涅夫人致女儿的七百六十四封信件,以及她与其他亲友的往来信件六百零八封。它们记录了一对母女的一生,也记录了一个时代,更是一部编织在或真实或偏移的历史之中的经典作品。
其他文献
提要:从腓力二世时期到继承者时期,再到安提戈努斯王朝的灭亡,在马其顿王国参政最明显的女性人物当属奥林匹娅斯。作为王后,她从隐居幕后到走向台前的参政经历,不仅是时代使然,也是其权威不断提升的展现,然从中亦反映出君主制统治下王室女性参政的局限性与依附性。古典著作家对奥林匹娅斯相关记载所流露的偏见,既有自身叙事传统的影响,也是他们忽视马其顿历史现实的体现。  关键词:马其顿王国;奥林匹娅斯;参政;古典著
〔摘要〕本文为一例多动症儿童的行为矫正案例研究。咨询师从儿童的行为原因以及心理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并实施干预措施。经过一个学期的持续辅导,取得显著效果,为多动症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多动症;行为矫正;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7-0057-03  在特殊学校中,多动症和自闭症儿童占了很大比例,尤其是多动症
难说再见,这是全运会举重赛场的主旋律。这里说的有两种人。一种是实力和能力犹在,同级别年轻选手尚未达到足够高度,需要老将继续顶住并完成以老带新的使命,如龙清泉、吕小军、孟苏平等。另一种是一直面临激烈竞争,互有胜负,不甘心在全运会的一次失败后就此退役,仍希望继续拼搏挑战极限的追梦人,如廖辉、吴景彪、张杰等。留住老将,既是国家队人才厚度的重要保障,也是征战国际赛场、捍卫中国力量的现实需要。一批正值当打之
〔关键词〕人际界限;人际交往;高中生;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06-0050-03  【活动背景】  高中生人际关系现状与心理健康水平息息相关。对于青春期的个体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关系的重要性逐渐超过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成为影响高中生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高中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烦恼和问题,往往是因为在
摘要:这是一个“小孩不好过,家长更为难”的时代,从名人家长到普通老百姓家长,不同程度地都面临着孩子学习适应、人际沟通、情绪调节、个性培养等方面的家庭教育困扰,如何做好家长成为一个现实问题。本文从高中专职心理教师的角度,在总结分析学校校园心理漫画作品和一次对部分高中生及家长的调查访谈的基础上,对如何做家长提出几点建议:要给孩子适度的自主权;要学会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要学会科学地赞扬和鼓励孩子;要做
据农民日报,2014年初,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在全国畜禽屠宰行业管理视频会议上讲话,要求切实做好畜禽屠宰监管工作。农牧部门接手屠宰监管工作后,涉及的屠宰监管职责由原有的生猪扩大到猪牛羊禽等主要畜禽,工作难度加大,责任加重,各地务必围绕重点,健全制度,完善措施,确保进入正规屠宰场宰杀的畜禽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确保经正规屠宰场宰杀的畜禽产品安全。要立即组织开展一次拉网式大检查,对于屠宰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制
二0一0年八月,在“第四届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讲习班”上,甘阳花了一天的时间细细解读了雷蒙·威廉斯的《文化与社会》,演讲稿整理成文有七八万字,收入其文集《文明·国家·大学》。在甘阳看来,近代英国社会的文化传统所试图回应的社会问题、政治挑战和中国当下非常相似:“威廉斯的这本书对于今天的中国读者特别重要,特别是第一编‘十九世纪的英国传统’,如果把英国背景拿掉,用来描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中国完全是可以对
徐兵是营口名人。  说名气真不小,盖州市鑫誉养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辽宁省农民技术员培训工程”沈阳农业大学第一期鸡饲养专业学员,辽宁省农民企业家高级研修班首期学员,“营口市十大杰出农村青年”“辽宁省科技特派行动先进个人”。  说事业也挺大,盖州市鑫誉种鸡厂是蛋鸡父母代专业生产厂家,年存栏海兰褐种鸡、京红一号种鸡3万套,年供一日龄优质母雏280万只。在营口市蛋种鸡行业中存栏量第一,其鸡舍内部全部采用
2012年1月2日晚6点半,一个娟秀、文弱的女子出现在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的屏幕上。当主持人说出她的名字时,很多观众都大吃一惊。她是肖艳琴,今年27岁。按照此前网上热帖《新婚五个月离婚!丈夫和“小三”逼原配自杀!肖艳琴的遗书!》中的说法,她已经于2011年12月25日自杀了。    新婚丈夫出轨,妻子留下万言遗书……几天之后,备受同情的女主角又神奇地“死而复生”,这一连串的情节比电视剧更有戏剧性。是
一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时尚,学术和衣服一样,也有自己的时尚与潮流。时尚不仅是学术史中的观点与著述,更是鲜活的学术活动与鼓荡在学人心头的文化热切。在清代学术史的叙述中,方法的开拓、材料的更新、成就的高低、观念的转移常常是重要的说明对象,而薛龙春先生的新书《古欢》,虽以乾嘉知识界为对象,其研究重心却没有放在学术成绩的描述上,而是更看重乾嘉金石圈的时尚景观及其背后的文化生态。通过大量一手信札文献的探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