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乙酸溶液中咪唑啉在钢表面的吸附及缓蚀行为

来源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xx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探究了在三氯乙酸(Cl3CCOOH)溶液中0~500 mg/L咪唑啉(IM)缓蚀剂对冷轧钢的缓蚀性能,并通过SEM、AFM及接触角测试表征钢表面微观形貌结构和亲水/疏水性.采用量子化学理论探讨了IM在钢表面的吸附方式及质子化作用对缓蚀剂分子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IM能有效减缓冷轧钢在0.10 mol/L Cl3CCOOH溶液中的腐蚀,20℃下500 mg/L缓蚀剂IM的缓蚀率超过95%.IM的吸附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在钢表面发生的吸附作用为混合吸附.动电位极化曲线显示IM属于混合抑制型缓蚀剂.冷轧钢在未添加和添加一定缓蚀剂IM的0.10 mol/L Cl3CCOOH中的Nyquist图谱均由高频区的容抗弧和低频区的感抗弧构成;加入IM后电荷转移电阻、电感电阻和电感值均显著增加.在添加IM的溶液中,钢表面腐蚀程度急剧降低,而疏水性增强.量子化学计算表明,IM易发生质子化生成p-IM,质子化后给电子能力减弱,接受电子能力加大.
其他文献
综述了非晶合金耐蚀性的研究现状,归纳了合金成分、合金结构、制备工艺、腐蚀介质、表面状态、加载应力以及其他重要因素对非晶合金耐蚀性的影响规律,总结了非晶合金耐蚀性能
针对隧道爆破掘进中常见的围岩条件和炮眼类型,在LS-DYNA数值平台上建立5种炮眼的精细化模型,采用流固耦合算法,较真实地模拟了排孔爆破的瞬时过程。在炮眼周边瞬时形成压力粉碎区,同时气楔作用使初始裂缝不断扩展,形成围岩破裂区;爆轰压力波在临空面处发生反射,其反射拉伸波使临空面附近围岩出现大范围平行裂隙;爆破形成的粉碎区半径和破裂区半径约炮眼半径的3倍~4倍和22倍~24倍。关注炮眼粉碎区边界上的压力时程曲线,呈现明显的多峰形态(包括第一峰值、第二峰值和负峰值);并且主峰值与轴向不耦合系数间呈现幂指数衰减关
采用热力学Kent-Eisenberg(KE)模型建立了贫胺液空冷器工艺仿真模型,通过Aspen plus工艺模拟软件,分析了空冷器降温(41.96~83.40℃)过程中热稳定盐、有机酸和CO2等腐蚀性介质
为更准确地分析沥青桥面铺装的动力学响应特性,提出基于实际车辆建模的车-路-桥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多车载荷作用下沥青桥面铺装动力学行为.以一座钢-混凝土工字组合梁桥为例
通过低合金耐热钢T23在650℃/25 MPa的高温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下的1000 h氧化实验获得了T23钢的氧化动力学特性,并借助SEM、XRD及EDS对氧化膜的形貌、物相和成分进行了分
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等测量方法,研究了Cl-浓度、溶解氧含量以及pH对核电汽轮机25Cr2Ni2MoV转子钢焊接接头电偶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环境变量下,转子
针对3A21铝合金在乙二醇冷却液中的腐蚀问题,采用浸泡实验和表面分析技术系统研究了痕量Cl-和Cu2+对3A21铝合金在50℃乙二醇-水冷却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Cl-引发了铝
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采用失重、电化学实验和慢应变拉伸方法,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量散射X射线谱(EDS)等手段研究了0~3 MPa静水压力对X70钢在模拟海洋
利用腐蚀电化学以及浸泡腐蚀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向FLiNaK熔盐体系引入Cr2+/Cr3+氧化还原缓冲离子对,可以使不同金属材料在该熔盐体系的电位差缩小乃至消除,并抑制不同金属材料
采用开路电位、动电位极化、电化学阻抗谱等电化学测试方法,并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能谱面扫描表征手段,研究了温度对汽轮机末级叶片用钢14Cr12Ni3WMoV在0.02 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