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佘铭鹏教授八十寿辰庆祝会在京举行
【摘 要】
:
【发表日期】
:
2004年33期
其他文献
预防近视眼和控制近视眼发展的策略与方法越来越多,近年来光学矫正聚焦于促进中周区视网膜近视眼性离焦,提高视觉质量以及促进调节机能等方面,其中角膜塑形术是最受瞩目的视光学技术.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国内普及推广这项技术的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从求实、求精、求稳、求和与去伪5个方面来讨论如何促进角膜塑形技术控制近视眼发展的长期稳定的疗效和安全性,如何促进医、患、企业之间的和谐与合作,如何正确引
经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批准,第14届全国角膜及眼表疾病学术大会暨第六届全国角膜屈光学术大会会议将于2014年4月24至27日在上海举行。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和会议承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诚邀国内外眼科专家与同道及眼科企业界人士踊跃出席。
目的 比较双眼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和单焦点IOL单眼视设计的术后视功能和满意度.方法 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于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眼科中心诊断为双眼白内障的患者45例(90只眼),分为多焦点组23例和单眼视设计组22例,分别植入AcrySof ReSTOR+ 3.00 D多焦点IOL和单焦点非球面AcrySof IQ(SN60WF) IOL.记录术后3个
现在是分子生物学的时代,肿瘤的研究总离不了各种基因在肿瘤中的表达、相互作用及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英国著名学者John Cairns有段话说得很有意思,"肿瘤研究是与生物学共同发展的,人们对肿瘤的认识不可避免地要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在不同的时期,人们总会用当时那些最时髦的词语来描述肿瘤、归纳肿瘤的属性[1]."回想起来,确实如此.在20世纪70和80年代中,当微量元素不足致病说盛行的时候,人们曾经
期刊
现代病理学诊断已走出单纯依靠基于HE染色的形态学时代,正在走向形态分析与分子病理检测相结合的时代,这是国际病理学发展的必然趋势[1].由于循证医学的需要,很多病理报告不再是几个病理医师靠HE切片形态观察作出最后诊断,而是要求应用免疫病理、分子病理技术、细胞克隆特点分析进一步证实细胞起源.病理技术实验室从单纯HE常规制片,走向以HE制片为基础,辅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基因检测技术、分子病理学技术、液基
期刊
目的 观察青少年近视眼患者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总体角膜厚度及角膜内皮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2000年到2005年间在北京北医眼视光学研究中心验配角膜塑形镜且连续配戴7年及以上并可按时复查的30例青少年近视眼患者,均选择右眼进行研究统计(共30只眼),使用A超、角膜内皮显微镜等进行连续追踪检查,采集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的细胞密度、平均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率,角结膜并发症发生
一、材料和方法 总结北京安贞医院1993~1998年间心脏直视术后真菌性感染5例,4例再次手术治疗,最终在术中或术后死亡.1例失访.4例术后标本行病理检查,其中1例行尸体解剖检查.标本经4%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厚5 μm,做HE、六胺银及PAS(高碘酸Schiff法)染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