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高中化学教学中迁移能力培养的思考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grady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学生的化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接受,更重要的是把已学的知识应用到后面的学习中去,也就是知识的迁移问题。现在的高中教材分必修和选修,选修教材绝大多数是在必修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加深、扩展,与必修教材联系紧密。新知识的学习离不开旧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是知识之间的迁移。学生不能把教师传授的知识有效地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之中,则教学就是失败的。我就新课程中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迁移能力谈一些看法。
   一、影响化学教学中迁移的原因
   1.学生学习的态度。
   现行高考方式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态度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考不上本科的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毫无兴趣,而学生对学习采取的是积极态度还是消极态度,不仅会表现在前面的学习中,而且会表现在以后类似的学习中。如学生喜欢老师,热爱化学,那么他就会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能积极思考。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思维定势的影响。
   思维定势对以后的学习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易于把先前学习时积累起来的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上来。如学习Mg的性质,将有利于Al的学习。但在学习过程中旧知识会干扰新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产生混淆。例如:Fe3O4可以写成FeO?Fe2O3,仿照上面的写法Pb3O4可以写成2PbO?PbO2。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大多数学生错写成PbO?Pb2O3,而不知道分析Pb、Fe化合价不同。再如Fe3O4与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3O4+8HCl=FeCl2+2FeCl3+4H2O,大多数学生将Pb3O4与HCl反应也仿效上面方程式写为:Pb3O4+8HCl=PbCl2+2PbCl3+4H2O,这就错了。因为四价Pb的氧化性比Cl2强,所以反应产物也就不同,正确的方程式为:Pb3O4+8HCl=3PbCl2+Cl2+8H2O。
   3.学习方法的影响。
   在新的学习任务面前,学生总倾向于原来的学习方法,而不愿选择新的方法,在方法选择上的这种倾向性,也是影响知识迁移的原因之一。由学习方法所引起的迁移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例如学生掌握了一些常规解题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是同时也带来负面影响,如在遇到金属和HNO3反应有关计算时,大多数学生都是用常规解法,先写出方程式,后列式计算,既麻烦又易出错,而不知道根据电子守恒、质量守恒、物质组成来计算。
  二、促进知识良好迁移的方法
   根据以上对迁移原因的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基本策略,促进了学生知识的良好迁移。
   1.掌握基础知识和一般原理。
   在化学教学中,新知识的学习总离不开已有的知识。学生在以前学习中掌握的基础知识和一般原理,对当前的学习能产生积极效应,而且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一般原理越扎实、理解越深刻,对新问题的适用性就越强。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实现知识迁移,教师首先要重视基础知识和一般原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时,每当学习到新知识,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分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和一般原理,使学生在这些原理指导下掌握新知识。例如,我在教选修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时,先让学生复习必修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知识,然后引入新知识,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新知识,从而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再如,在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实验时,原理就是使装置内外形成压强差。那么,以后再遇到这类问题时,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2.重视概括学习,揭示迁移核心。
   概括是迁移的核心,它能够使学生把一般原理和概念运用于其他新情景中。如果学生有高度的概括能力,那么他就容易在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归纳、总结出内在的规律和联系,并用于今后的学习中。教师在知识传授时,不仅要把原理、概念、规律教给学生,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概括一般原理、概念、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对这方面的培养,我认为可以先从加强理解入手,为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打好基础,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归纳原有知识经验,一旦学生学会了归纳,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寻找这些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进行概括。例如,学生在学习元素周期律时,我先让学生归纳碱金属、卤素等的变化规律,最后让学生自己概括出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在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CO2反应先有沉淀,后沉淀溶解,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还有哪些物质之间的反应有这些现象。
   3.充分运用比较,促进知识迁移。
   比较就是找出各知识的异同点。在传授知识中应用比较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精确、深刻了解各知识之间的联系。例如,在教学中把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放在一起比较,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位素、同系物进行比较,Na、Mg、Al进行比较等等。这样学生就能深刻理解有关知识,促进知识的良好迁移。
   4.进行科学训练,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实现知识迁移的重要因素,而这种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实践的锻炼,很多学生反映,化学科一听就会、一做就错。我认为较为有效的途径是加强科学训练,教师要精选习题,加强解题方法的指导,及时反馈,并及时让学生改正。
   5.加强心理辅导,形成知识良好迁移。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缺乏信心、过度紧张,就会造成知识迁移的障碍。反之,如果学生充满信心,镇定自如,注意力集中,就易引起知识的良好迁移。例如,在考试中,有些学生怕考不好,心理负担过重,结果往往真的无从下手。考完试之后,发现有很多试题实际上是能够解答的,只不过考场上缺乏信心,才导致临场发挥不佳。而考试时,如果充满信心,就能充分发挥,考出理想成绩。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经常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增强学生心理素质,使知识得到良好迁移。
   除上述若干基本教学策略外,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还应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给学生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引导学生“发散式”地思考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用“探索、研究、总结、改进”的方法主动学习,实现知识的良好迁移。
其他文献
在实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体”等新的教育理念随即出台,使得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师角色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作为课堂教学主要传播方式的教学语言也必须与时俱进,同样新课改形势下对语文教学语言提出了新的要求——追求语言的艺术化。《孟子?尽心下》中,“言近而旨远,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强调的就是高超的语言艺术。而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就是遵循教学规律和审美原则,以完美的
当前国内外废弃产品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日渐严峻,生产者延伸责任(EPR)被欧盟(EU)和经合组织(OECD)认为是解决此问题的最佳对策。EPR是指将生产者的责任延伸至产品生命周期末端,
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具有核心地位,绩效反馈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组织竞争日趋激烈,组织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员工绩效改进已经成为组织关注的重点。绩效
目的 分析精细化护理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肾结石患者72例分为两组,均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
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式的一言堂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的教学既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地理学科又是很综合的一门学科,既要求学生
【摘要】电化教学以其内涵丰富、学习效率高、效果好等得到了大多数教师的认可,以其直观、形象、生动等深受学生的喜爱。那么在历史教学上如何使用多媒体来提高学习效果呢?笔者有如下诠释。  【关键词】历史;多媒体;教学      电教媒体在现代教学中的运用已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认同并广泛采用,而历史教学由于它所特有的不可逆性和过去性,使越来越多的历史教育者更加注重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提高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