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声骤起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ongguang9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一天下午三时许,一辆蓝色的士沿省道资江路急驶而来,绕过崩洪滩垴上的孟公塘崖咀,又上了联珠桥,再往前就是小镇唐家观了。位于副驾驶的老人一脸心事,似睡非睡竟然毫无反应。也许是转瞬又听到被崖咀挡过来的滩啸声了,老人长寿眉一抖,故而扭头瞪眼朝司机喊道:喂喂,你咯后生崽,我说了只到白驹村口的,你还不赶紧停车,咯是要送我到哪里去呀?司机是个年轻小伙子,大块头,却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吼喊声吓了一跳,遂一脚踩下刹车,哧的一声骤然减速,老人的身子便随之一俯,接着又是一仰,车终于停下了。搞么子鬼!你晓不晓得开车呀?脑壳都险些被你咯破车撞开裂哒!老人说着头就一昂,腰板也在瞬间挺得像一块生铁,声如响雷。
   老汉今年七十三岁,属猴的,尊姓大名叫廖猴生。资江两岸,十里不同音,一地一乡俗,白驹村老一辈人给儿孙取名字时又多半是与属相有关,所以叫虎生、龙生、牛牯、兔妹的都有,这并不稀奇。
   猴生年轻时人称猴哥,随着年岁的增长,自然就有人叫他猴爷了。
   他有个堂弟在省委办公厅当后勤处长,托堂弟的福,这些年他一直在省城长沙打工,是湘江世纪城地下车库的保洁员,也就是被某些趾高气扬的业主呼来唤去的“那个拖地的”。他倒是想得开,拖地的就拖地的,这世上没有职业的卑微,只有人品的高下。他还经常用这一类话安慰他的同事。与他在同一地下车库的同事中,有叫他老廖的,也有喊他猴哥的。但一看同事的年纪一个个都比他小一截,他就半开玩笑说,还是叫我猴爷吧!也有同事拿他开涮,嚯,你倒会自封,猴爷比王爷还牛呢!
   这一天是猴爷的七十三岁生日。他照例一早就起床了,口中却念念有词地说着“七十三,八十四”这个无厘头的句子。这个句子的后面还有一句他没有说,那就是“挨在世上没意思”。这一天他没有去车库上班,只是简单地收拾过行囊又去了趟超市,他是要回老家白驹村去。辞工手续昨天就去公司办过了。对于猴爷而言,老家不过是个概念,或者是个念想,他家里其实没有人,老屋在孟公塘崖咀处不远,当年离家时就又漏太阳又漏雨,如今肯定是不能再住人了。有件事他本人其实还一直并不知道,旧屋几年前就被儿子托人给贱卖了。好在他也没打算回家去住,那是个伤心之地,宁肯直接到寺庙去。猴爷之所以决定要去寺庙是胸中怀有一种使命的,他得为自己的堂弟去守卫好庙里的菩萨,也好请菩萨保佑他堂弟千万莫出什么事。
   猴爷的老婆去世得早,是夫妻俩吵架喝农药死的,那年月村里喝农药的多,每年总有两三起。人死如灯灭,像这类死法的人连追悼会也没开过,无非是送一副棺材。猴爷原本是个不信鬼神的人,就凭他经常挂在嘴边的那一句口头禅就能想象得出来。但事实上,这些年他却已经把信菩萨当成是他人生的另一种信仰了。有些事确实是说不清的,人生经历各有不同,也就有了各不相同的人生观。这或许与他从前一不小心就会溜出的那一句“我曾经是一名军人,退伍不褪精神”的口头禅并不矛盾,应该正好是他精神世界的两极。猴爷膝下有一独子,属牛,名牛犊,在家跟他务过农。这小子还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把分到户的责任田一甩手转包给了别人,却说自己要子承父业去学开车。当父亲的一听这话心里就乐开了花,说要得要得,到时我还可以帮上忙呢!可这小子却真不是盏省油的灯,没想刚学几天车就撞了人,把方向盘一扔自己就肇事逃逸了。幸亏没出人命,害得他父亲和驾校一并凑了好几千块钱才私下里了结此事。当时牛犊已经是二十好几的人了,他其实是很想遵从父命,靠一门专业技术勤劳致富,也好能赢得芳心定下一门亲事传宗接代,却谁知才开头就落了个竹篮打水一场空。他开车出事后连滚带爬一口气就逃回家中,偷偷拿了几件换洗衣服就跟村里回乡探亲的龙生去了长沙。牛犊或许也有着当兵的情结,把他父亲压在箱底的一套旧军装也顺手牵羊给卷走了。这是他父亲猴生留下的唯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军人履历的实物啊!老婆已故,兒子又音讯杳无,他硬是以军人的顽强气概,独自在空空落落的家里坚守了有二十年,村里也有好心人找上门来要他续弦,他却觉得自己有愧于老婆,断然拒绝了人家的好意,并且还把胸脯一拍说,我是一名军人,退伍不褪精神!其实,他的内心世界或许早就已经崩溃或分裂了。
   他后来应该是感觉有些撑不住了才去省城打工的,想换个环境,但主要还是想到了长沙后或许能碰上自己的儿子。人海茫茫,十多年了却连牛犊的影子也没有见到,心也就慢慢地淡了。那时他堂弟还在省委当后勤处长,经堂弟介绍和推荐在刚入驻长沙的世纪金源房地产公司打工。是做勤杂,后来年纪实在超龄了就照顾他做了车库保洁员,这当然还是看在已升任为省委副秘书长的他堂弟的面子上,不然早就已经辞退了。现在的官不好当,一不小心就进去了。这是猴爷如今在心里常说的一句话。但他只能在心里说,从未跟同事透露过自己有个当省委副秘书长的亲戚,因为堂弟曾多次嘱咐过他要少给他惹麻烦。他自信堂弟是个干大事的人,不能因小失大。这一点他当然是能够理解的,也因此没有少祈祷观音菩萨保佑他的堂弟能够平安无事。
   在猴爷的心里,他堂弟才是白驹村里最有出息的人,是他们廖家祖上的荣耀。其实他心里还有句话没有说,也说不出口,那就是有朝一日儿子能够回来,趁自己这把老骨头又还能动,也好帮他盖栋新房。他说不出口的原因是根本就不知道还能不能有儿子回来。这些年出外打工客死他乡的不是没有,而是不少。他在湘江世纪城打工又不是没见过,就是在前几天,一个从湘西过来打工的路面保洁员为了在江边捡一个废纸箱不慎落水淹死,派出所也通知了当地,结果始终无人来认领。像这样的事情如果按照正常程序,是应该由当地民政部门来处理后事的,可如今这些吃皇粮的人,哪个又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呢?
   怨不得别人的,这就是命呐!最后还是猴爷惺惺相惜,雷急火急地去找了在省委的堂弟,再由堂弟出面协调环卫部门当自己的远房表亲给帮忙火化了。
   为这事堂弟还向他下了最后通牒,说今后与你无关的事我再也懒得管。
   好的,好的。他心里却在说,菩萨有眼,你老弟做了好事会有好报的。    同事甲说,嚯,看不出耶,你猴生还文吊吊的。却没把他参过军当回事。
   咯也算得是文吊吊呀?《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我都能倒着背的。
   新来不久的年轻伙计丙像是个万事通,也接过话说,猴爷,你好多年没回过家乡了吧?如今的乡下,哪还有人管啦,更莫说有禾苗了,一派荒芜!
   乙干脆就停下了手中的拖把,一副乡村教师的做派,也凑过来很认真地插了一句说,田土都在各家门下,谁要谁管呀?这不很好吗?在古代这叫休养生息,蛮好的。这伙计也是新来的,五十多岁,戴一副像酒瓶底似的嵌铜边的近视镜,一看就是个书呆子。他接着又补了一句,若是没有乡村的荒芜,哪会有城市的繁华?他说这话时皱着眉头,一点也不像是开玩笑,倒像是讽刺。
   也许是他这话说得太过高深,和者甚寡,车库里好一阵沉默,便再也无人接腔,各自就忙各自的事去了。但也就是因为这个书呆子的一句打哑谜似的闲话,却让猴爷想起了有天在江边上见识过的两个下黑白棋子的高人,一个年长的应该是六十出头,一个年纪轻的也有五十岁左右了。两人下棋,好像意并不在棋,而只是为了延手,说得更具体一点则是在聊些不着边际的话题。他那天收工之后,把一条绛色的毛巾往肩上一搭,趿双拖鞋就到了江边。岸柳如女人的乱发在风中飘出几许轻薄,江水盈盈画着问号,他只洗了一把脸,又准备沿着江堤从容走走。见两个闲人在辅桥下的一块条石上下棋,也就凑过去想看看,看到的却是一片白子和一片黑子,他看不懂,两个人说的话他也同样不全懂。
   先是年纪轻的人在说,范仲淹称常人的情感为“悲喜”,称仁人的情感为“忧乐”,悲喜的关怀面小,忧乐的关怀面大;常人看的多是近处,仁人看的总是远处。自古以来,仁人志士“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但范仲淹却找到了化解的办法,于是便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是不要只老想着自己,要多去想天下苍生,小人常戚戚,君子坦荡荡。那人说得有些激动和慷慨,脸色却很凝重。那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话,猴爷当然也很熟悉,他曾经不止一次地听堂弟说过,说这句话代表着湖湘精神。他记得自己当时还反问过堂弟,现在电视里不是天天都在说快乐潇湘吗?看来你们这些当官的也是嘴巴两张皮,说话像放屁。后面的这句粗话他只是在心里说的。他觉得还是桥下这两个人的话中听一些。
   年纪大的说,我昨晚写了一首小诗,观点有些另类,想不想听听?
   好啊!年纪轻的落下了一颗黑子,说,当下需要的就是另类观点。
   原来是两个文人!猴爷在心里说。他就静静地站在一旁听两人扯闲谈。
   年纪大的那个就开始读诗了,手中还拈着一颗棋子,是颗白子:
   老家是用来荒芜的,
   荒芜多好啊!
   小时候熟悉的山河,
   甚至菜园,甚至良田,
   全都荒芜着,
   荒芜多好啊!
   以前光秃秃的山头,
   光秃秃的山径,
   如今已然成了森林,
   山径上杂草丛生。
   心中就有了几分胆怯:
   害怕从哪个方向,
   蹿出来一只老虎,
   以及《聊斋》里的狐狸精。
   荒芜多好啊!
   游子在繁华闹市打拼,
   留一片荒芜供他养心。
   年纪大些的那一个,硬是一口气背下了一堆长句短句之后,手中白子才终于啪的一声落下去。年纪轻些的那一个,却半天没吱声。
   两人都陷入了沉默。江上本无风,水波却惊起了一叠又一叠浪响。
   过了好一阵儿,黑子和白子都没有人去动,年纪大些的那个就开始从口袋里掏烟,掏出来的居然是一支带嘴的和天下,另一只手却往这边口袋里摸一下,又摸那边的口袋。猴爷就赶紧掏出了自己的打火机蹲身递过去,两人这才同时朝他看过来并点头道谢。而后年纪轻些的那人又说了一段话,似乎更加高深。但猴爷记性好,有过耳不忘的本领。还是在村上读初小时,说书人在台上说《三国演义》《水浒传》,台下的他听一遍就能背出来。他记得年纪轻些的说:“我早上随手翻开《金刚经》瞄了几眼,所得‘还至本处’四字而已。尔时的窗前翠竹在旭日晨风里一低复一昂,与我俱大欢喜。《金刚经》里有名的句子太多了,今日只为‘还至本处’四字欢喜。”年纪大些的那个又接话了,是接他自己诗里的意思说,想想也是,没有故乡的荒芜,哪来城市的繁华?读书人满室的经史子集,当官的满屋子金银珠宝,还不如窗外寂寞的空地,能为庸常困顿的人生注入新鲜阳光和空气来得实在。接着也感叹一声,还至本处好啊!
   还至本处……还至本处……这还至本处该是何处呢?是那个年纪大的文人说的“甚至菜园,甚至良田,全都荒芜……”吗?猴爷这一次是怀满了心思去江边的,因为这同样的“观点”居然又一次被人说起了,并且还是出自一個干苦力拖地的保洁员之口,这不能不让他有了震动,只是他当时并没有吱声,没吱声的原因,是他不相信戴酒瓶底眼镜的同事会有这水平。
   猴爷去慈善寺是有意走的小路,可走着走着路却把人给丢了。丢在了半山腰的荆棘杂柴茅草丛中,他左冲右突却怎么也找不到能够上山的路了。一开始的时候,他是全凭着以往的记忆上路的,尽管人迹已被新生的茅草和杂树覆盖,他还是自信能够走到山上去的。可越往上走却越觉得阴森,蓬勃的杂树和荆条把蓝天盖了,把阳光也遮了,丝丝冷风仿佛是从地心里冒出来的,卷起脚下的枯枝败叶,摇响草尖树梢,拂过面颊沟壑,他居然就有些胆寒起来。但是,这一种感觉毕竟在瞬间就过去了,是被地心里冒出来的风给拂走的。这不禁使他忽然又记起了几十年前自己当兵时开车迷路的那一幕。然而他却并没有跪下,宁愿在荆棘和杂柴茅草丛中摸爬滚打他也不会跪下,就连自己曾经重复过无数遍的菩萨保佑的话他也没有说,而是突然又冒出了那句,我曾经是一个军人,退伍不褪精神。这话又并不像是一时心血来潮,信口开河说出来的,而绝对是只有经历过无数次风雨洗礼和岁月蹉跎后的人才有的一种发自肺腑的慨叹。我曾经是一个军人,退伍不褪精神。他又一次重复了这一句话。猴爷还说,这条路我明明是熟悉的呀!怎么就荒芜成这样了呢?
其他文献
扬州的美景,除了蜀冈风景区的“瘦大个”(瘦西湖、大明寺、个园),还有许多藏在街头巷陌中的城市山林,何园便是其中一座大型的私家园林。  何园位于扬州古运河畔的徐凝门桥旁,又名“寄啸山庄”,取自陶渊明《归去来兮》中的“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园主人辞官归隐、潜心造园的隐士情怀,由“寄啸”二字可见。何园主人何芷舠原籍安徽望江,四十九岁辞官归隐,选择了在扬州安家落户,正值晚清多事之秋,本该壮年有为,
北京之行  先按级别  落座  吃了一顿  又按名气大小  落座  吃了一顿  随之,按辈分大小  落座  又吃了一頓  最后,买动车票出京,按买票次序  落座,泡一碗方便面  才吃饱  记于老张葬礼  某民间组织  用书面语  发来唁电  陈述业绩  评价功德  表示哀悼  慰问家属  完全符合  百度上查到的  公文格式  参加葬礼的人  无不赞叹  葬礼上的表演  抱着遗像  孝子悲泣  老
小朋友们知道吗?许多网络流行语都能够找到对应的“古诗词版”呢!下面为大家辑录了一部分,一起来读一读吧!  网络流行语: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古诗词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网络流行语:愿历经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古詩词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  网络流行语:说得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  古诗词版:此中有真意,
我在周口参加完笔会的第一件事,便是回到湖北老家。在老屋后面的那片凹地里,我把头倚靠在爷爷的坟头,一遍遍对里头的爷爷说:“爷爷,爷爷,我找到我们陈家的渡口了。”爷爷似乎要把头从里面探出来,我再一次俯在爷爷的耳旁,大声地说:  “爷爷,我家的渡口在周口,在淮阳,在陈州——”  爷爷坟头上的那片红叶悠悠地飘着,向着北方……  我从小生长在鄂西北一个叫陈家巷子的山旮旯里。那里,三面是陡峭的山崖,门前一条宽
一   大河是从西北流过来的,流到南方的罗霄山,便是北去的湘江。山和水攘攘的地方,就是七十二山,傍着一座小城,大火车浩浩荡荡开进小城来,这山水也被分开了,人就像河流一样源源到城里去。   有这么一座山头,从星空而下,走上千八百步,是一条及膝深的小河,再往上,梯田层层之外,几处环绕着的院落,聚在一块,就是她家的院子。   她叫南湖妈,四个子女,从大的到老三都是女孩,老幺才出来一个男丁。老幺不晓
在燕山深处解放军某部仓库的一个高山哨所,流传着军驴的故事。  这个哨所诞生于1954年,首批哨兵是来自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多次被授予光荣称号的连队。哨所刚刚组建时,这里荆棘丛生,无落脚之处,是战士们自己动手,从石缝里抠出了一块平地,搭起了茅草屋,开始履行巡逻看护任务。60多年来,哨所一直保持有四五个哨兵,每一代哨兵都始终保持着军人的本色。每天早晨6时半,战士们准时起床出操,用歌
那一年夏天,我从一所医学院校毕业,在举世闻名的川藏线上走了八天八夜,来到了西藏某部医疗所,成为了一名白衣天使。   打针,输液,发药,我的日子就围着这些事情打转。蓝天白云下,三五成群的我们喜欢在阴凉地里一边吹着风一边聊天,我为人随和,所以,她们喜欢和我谈论一些感情问题。而我也有自己的天地,我一直恋着我高中的同学J。J是言情小说中“身材颀长”之类的人物,他的眼睛常常会有一种梦幻般的、游移不定的眼神
一  日本投降风云变,战略转移北发展。  红色精英报国志,建国泰斗怀夙愿。  再次踏上长征路,重蹈险途挺北满。  风餐露宿覆大被,坚守信念披肝胆。  二  延安北安传星火,陕北东北重重山。  八千里路荆棘载,七十二天魂梦牵。  黎明晨曦光塞北,红色纽带飘北安。  建立东北根据地,龙江省委踞龙盘。  三  得天独厚龙兴处,攻防应手出重拳。  北凭龙江临苏俄,南恃咽喉山海关。  稳坐钓台操胜券,静观时
随遇而安  痛不痛?没有知觉  没有人来回答,昏昏欲睡  ——她只想锁住一片风。她不会说出冷  她的固执  她不会松开的手  指尖是苍白的  “闪电已经来过了  它照过我的脸,又钻进了我的身体  再没有出来,为什么……”  她发现了  手臂上新长出来的黑痣  很小的一颗痣  陌生的,猜不透的,壓抑的  ——她轻轻合上眼睛  她变得安静  她有好看的后背  烟  吞云吐雾,她把自己埋在烟里  短暂的
在地大物博的国土板块上,有一座顽强屹立在浩渺烟尘里的,几乎被忽略不计的小县城,它坐落在被黄河古道自西向东横穿而过的苏北大地上。于是,它有了一个如江河般时而恣睢、时而安宁的名字——睢宁。   因绵远流长的黄河古道长年累月地啃噬着睢宁这座瘦小的县城,终在它的身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成长符号,或“V”字形或葫芦弯形。这让我想起刘禹锡的“九曲黄河万里沙”的诗句来。在声势磅礴的黄河水中,睢宁就如五岭逶迤腾细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