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我尝试着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学得愉快,学有收获。
关键词:美读;互批;探究
语文教学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不是我们这般人所能够驾驭的,咱们这些小人物谈大话题,有点“小马拉大车”的感觉,很吃力。不教语文的,谈到语文,说起来却像行家里手:语文就是教学生写好字,会读书,写好作文。这却正是我们语文老师努力的方向,在说与做之间,却有那么一段艰辛的历程。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一代又一代语文老师做着不懈的努力。语文改革大潮此起彼伏,由原来的讲授法发展为1995年“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1997年以美国当代教育家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与掌握学习策略为理论指导的目标教学又在全省乃至全国全面推开,一直发展到现在的探究式教学。在改革过程中,老师们紧紧追随时代的脚步,有的叫苦喊累也不知语文教学要走向何方,甚至在改革中迷失自我,“画虎不成反类犬”。如何搞好教学、搞好教改成了困扰老师们的重要话题。
面对教改大潮,我认为应该迎难而上,挑战自我,更应该循序渐进,多思多学,走好自己的教学之路。
一、让循序渐进进入语文课堂
在语文教学中,不可忽略语文教学中的小细节,微不足道的小细节或许使你与成功失之交臂,或许助你打开成功之门。
1.有目的地让学生训练课前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或给定话题让学生演讲,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同学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一定会有提高。我在上课时,让学生结合最近学生的思想状况确定说话训练主题,如有一段时间,学生总为自己的后退找一个理由,我和学生商量,就以“要为前进创条件,不为后退找理由”为话题进行演讲,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前训练,大家不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了提高,而且寻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提高了思想认识水平,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2.将语文生活化。语文生活不是一下子就将语文世界拓展到多么贴近生活的程度,实际上,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处处皆教育,古人所讲的“文以载道”正说明了这一点。教育对学生是一个逐渐影响的过程,是一个逐渐训练的过程。在学生生日这一天,你可以有组织地让学生说一句话来表达祝福,这样会使学生在语言精炼上下功夫。他说话的过程,就是一个在头脑中净化语言的过程,语言净化了,语言水平就会提高。我们平时的由方言转化为普通话的过程也是强化训练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
二、学生参与语文课文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该总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也不能让老师跟着学生的思路漫无目的地跑。四书中的《中庸》,就是教给人们如何至善至美地做事情。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也是不断地完善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参与到我们的教学中来。我们应该让学生制定出每册书、每单元、每课的学习任务,在头脑中有一个知识网络图。教师针对这个知识网络给予指导,既抓住学生头脑中灵性的东西,又摒弃他们头脑中浮躁的东西,师生采用互动的拿来主义,共同搞好语文课堂教学。我曾经与学生共同备课,把学生推向了讲台,效果也是不错的。学生站在讲台上,那副认真的样子,老师也感到很高兴,为学生逐步走向成功而高兴。
三、让互批作文进入作文教学课堂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1979年,魏书生就让学生互批作文,开头有人议论纷纷,有的说他偷懒,有的说学生水平低,有的说学生作文水平会下降。当时引起了家长与社会的强烈反响,结果半年以后他教的班的成绩却遥遥领先,家长和社会也接受了他的教学方法。时至今日已有30年的时间,我们的老师仍然没有走出作文修改的误区。老师认真修改,写上批语,发到学生手中的作文他们能看看批语的也就算好学生了。大部分同学对于老师的修改理都不理,枉费了老师一片苦心,只能够对着学生喊:“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到底我是做错了什么。”因此我们应该在掌握了学生的写作情况后,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互批作文,放开两手,让作文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课堂。
四、让美读进入课堂
美读就是在读书时全身心的沉浸在文章的内容之中,有一种愉悦的感觉。在我们的教材中就有我们学习的榜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就是美读的表率,他在读文章时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就是乐在其中的表现,这就是我们呼唤的美读。汪曾祺在写到他认为最好的老师时说:“当他读到好的句子时总是反复地出声读并连连说好,也不说好在何处。”学生在老师的品味中体会出了文章的情感。首都师大附中的郑晓龙老师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其声琅琅,其乐陶陶”,他的教学观点是“教法千种读为本”,我非常赞同这种召唤美读的教学思想。
五、让各种教学方法进入课堂
课堂教学方法很多,“讨论法”、“实践法”、“练习法”、“纲要信号法”、“导读法”、“问读法”、“串讲法”,总结概括一下,不下于几十种甚至上百种。任何一种称之为教法的教法,都是可以借鉴的。一种教学方法被肯定是由于它在某一时期内取得了好的效果。作为一线教师,不是忙着用这种教学方法去否定那种教学方法,也不是去证明这种方法有没有道理,更不是照搬一种教学方法,而不加任何变通。哪种教学方法都是可以作为学习对象的,也是可以作为批评对象的。我们应该在批评的同时,也予以借鉴。让多种教学方法进入课堂,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语文教学无论是教学模式的借鉴,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只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教师不应把自己的教学限定在某一模式里,应博采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的风格,走好自己的教学之路。
关键词:美读;互批;探究
语文教学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不是我们这般人所能够驾驭的,咱们这些小人物谈大话题,有点“小马拉大车”的感觉,很吃力。不教语文的,谈到语文,说起来却像行家里手:语文就是教学生写好字,会读书,写好作文。这却正是我们语文老师努力的方向,在说与做之间,却有那么一段艰辛的历程。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一代又一代语文老师做着不懈的努力。语文改革大潮此起彼伏,由原来的讲授法发展为1995年“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1997年以美国当代教育家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与掌握学习策略为理论指导的目标教学又在全省乃至全国全面推开,一直发展到现在的探究式教学。在改革过程中,老师们紧紧追随时代的脚步,有的叫苦喊累也不知语文教学要走向何方,甚至在改革中迷失自我,“画虎不成反类犬”。如何搞好教学、搞好教改成了困扰老师们的重要话题。
面对教改大潮,我认为应该迎难而上,挑战自我,更应该循序渐进,多思多学,走好自己的教学之路。
一、让循序渐进进入语文课堂
在语文教学中,不可忽略语文教学中的小细节,微不足道的小细节或许使你与成功失之交臂,或许助你打开成功之门。
1.有目的地让学生训练课前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或给定话题让学生演讲,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同学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一定会有提高。我在上课时,让学生结合最近学生的思想状况确定说话训练主题,如有一段时间,学生总为自己的后退找一个理由,我和学生商量,就以“要为前进创条件,不为后退找理由”为话题进行演讲,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前训练,大家不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了提高,而且寻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提高了思想认识水平,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2.将语文生活化。语文生活不是一下子就将语文世界拓展到多么贴近生活的程度,实际上,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处处皆教育,古人所讲的“文以载道”正说明了这一点。教育对学生是一个逐渐影响的过程,是一个逐渐训练的过程。在学生生日这一天,你可以有组织地让学生说一句话来表达祝福,这样会使学生在语言精炼上下功夫。他说话的过程,就是一个在头脑中净化语言的过程,语言净化了,语言水平就会提高。我们平时的由方言转化为普通话的过程也是强化训练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
二、学生参与语文课文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该总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也不能让老师跟着学生的思路漫无目的地跑。四书中的《中庸》,就是教给人们如何至善至美地做事情。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也是不断地完善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参与到我们的教学中来。我们应该让学生制定出每册书、每单元、每课的学习任务,在头脑中有一个知识网络图。教师针对这个知识网络给予指导,既抓住学生头脑中灵性的东西,又摒弃他们头脑中浮躁的东西,师生采用互动的拿来主义,共同搞好语文课堂教学。我曾经与学生共同备课,把学生推向了讲台,效果也是不错的。学生站在讲台上,那副认真的样子,老师也感到很高兴,为学生逐步走向成功而高兴。
三、让互批作文进入作文教学课堂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1979年,魏书生就让学生互批作文,开头有人议论纷纷,有的说他偷懒,有的说学生水平低,有的说学生作文水平会下降。当时引起了家长与社会的强烈反响,结果半年以后他教的班的成绩却遥遥领先,家长和社会也接受了他的教学方法。时至今日已有30年的时间,我们的老师仍然没有走出作文修改的误区。老师认真修改,写上批语,发到学生手中的作文他们能看看批语的也就算好学生了。大部分同学对于老师的修改理都不理,枉费了老师一片苦心,只能够对着学生喊:“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到底我是做错了什么。”因此我们应该在掌握了学生的写作情况后,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互批作文,放开两手,让作文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课堂。
四、让美读进入课堂
美读就是在读书时全身心的沉浸在文章的内容之中,有一种愉悦的感觉。在我们的教材中就有我们学习的榜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就是美读的表率,他在读文章时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就是乐在其中的表现,这就是我们呼唤的美读。汪曾祺在写到他认为最好的老师时说:“当他读到好的句子时总是反复地出声读并连连说好,也不说好在何处。”学生在老师的品味中体会出了文章的情感。首都师大附中的郑晓龙老师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其声琅琅,其乐陶陶”,他的教学观点是“教法千种读为本”,我非常赞同这种召唤美读的教学思想。
五、让各种教学方法进入课堂
课堂教学方法很多,“讨论法”、“实践法”、“练习法”、“纲要信号法”、“导读法”、“问读法”、“串讲法”,总结概括一下,不下于几十种甚至上百种。任何一种称之为教法的教法,都是可以借鉴的。一种教学方法被肯定是由于它在某一时期内取得了好的效果。作为一线教师,不是忙着用这种教学方法去否定那种教学方法,也不是去证明这种方法有没有道理,更不是照搬一种教学方法,而不加任何变通。哪种教学方法都是可以作为学习对象的,也是可以作为批评对象的。我们应该在批评的同时,也予以借鉴。让多种教学方法进入课堂,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语文教学无论是教学模式的借鉴,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只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教师不应把自己的教学限定在某一模式里,应博采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的风格,走好自己的教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