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风险探究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hard0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企业内部控制风险日益成为企业活动中的主要部分,对其分析并进行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第一要务.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各种风险识别、分析、衡量及持续管理进行了论述,以提高企业自身风险驾驭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随着美国《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出台,对内部控制又提出了新的界定。本文在《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一、内部控制概念及发展
  1.内部牵制阶段
  内部牵制作为现代内部控制的雏形,主要的目的是差错防弊,它是基于企业经营和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从内容上看,它主要包含四项职能:实物牵制;物理牵制;分权牵制;簿记牵制。
  2.内部控制制度
  在人们逐渐意识到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的同时,内部控制也引起了审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重视。1972年美国会计师协会提出内部控制的含义,它将内部控制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个部分,其最终目标是保护财产和记录的可靠性。
  3.内部控制结构
  20世纪60年代,大量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甚至倒闭,注册会计师涉案的诉讼层出不穷,审计风险逐渐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1998年AICPA在第55号审计准则公报《会计报表审计中对内部控制结构的关注》中,将“内部控制”改为“内部控制结构”,指出“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同时,提出了内部控制结构应包含的三要素: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
  4.内部控制框架
  1992年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所属的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发起机构委员会简称COSO委员会,提出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也称COSO报告。该报告认为“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职工的影响实施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效率以及遵循适当法律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该报告还提出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主要包括的内容: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项要素。
  二、美国《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理论的内容及特点
  2001年美国安然,世通等公司相继爆出财务丑闻,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报告提出了强制要求。随后美国COSO委员会将公司风险管理考虑到《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于2004年9月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也称为新COSO报告。
  新COSO报告将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由原来的五要素增加到八要素,分别为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映、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这八个组成部分不仅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在新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企业的战略和风险管理成為内部控制关注的新焦点。新《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在内部控制上做的改进,促使企业可以更好地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从而达到保护投资者、公司员工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目标。《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明确指出企业风险管理是个过程,应该一直贯穿于企业的管理当中,并且由企业的人员,包括组织各个层次的人员来实施。另外,企业风险管理主要应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的过程中,用于识别潜在风险,并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可以看出,该理论力求做到的是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同时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一个有效的保证。
  三、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控制环境的完善与否间接决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从企业的员工到企业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都还不够深,大部分都还停留在内部牵制和内部控制阶段,甚至有的把其看成是某些文件或制度。由于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不够,有效地内部控制框架也就无法开展。
  2.企业治理控制无效
  国有企业改革后,所有权和经营权虽然在形式上分开了,但是却没有实质上的改变。企业股份制后,虽也设立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和总经理,但是却没有有效地履行各自的权利和职责。企业虽然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却没有建立完善的财产约束机制,一方面无法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另一方面也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效率。
  3.内部监控体系不健全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或者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直接会导致内部控制的失效。同时也影响着企业应对及处理风险的能力。当然内部控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该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得到完善。因此要建立健全有效地企业内部监控体系,让企业员工有章可循,并且予以有效实施。
  四、美国《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对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1.健全内部控制环境
  对企业人员进行关于内部控制的培训,培养员工及管理层对风险和内部控制的意识,使其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对内部控制的程序和措施也有了正确的理解和判断,为企业有效开展内部控制做好铺垫。
  2.完善企业组织机构
  完善的组织机构是内部控制得以有效实施的保障。企业在组织机构的设置中,不仅要重视纵向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也要看到横向间的联系与协调,要确保机构间信息沟通顺畅,协调性强。
  3.更新企业管理手段和方法
  由于一些国有企业的规模在逐渐的扩大,业务领域也在逐渐的拓宽,但是企业的管理手段却比较落后,造成管理效率较低,于是根据企业的需要,引进一些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对大集团性国有企业来说就是必要的。
  4.严格规范内部监督体系
  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也需要规范的监督体系来保证其持续有效地运行。完善的财务约束机制,健全的考核奖惩机制,标准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企业来说都属于内部监督。因此,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来说,严格规范监督体系也同样很重要。
  5.科学编制预算,保证目标的可行性
  根据预算委员会确定的预算大纲,采取上下结合方式编制预算,即集团总部提出预算目标,各成员企业根据预算大纲的目标,结合企业实际编制草案,预算管理委员会进行初步协调和汇总,预算管理委员会召集各子公司和二级单位负责人进行沟通,形成最终预算并报经预算委员会审批并通过。通过预算方案以内部文件的形式下达执行。
  参考文献:
  [1]ERP系统下的企业内部控制风险及防范研究[J].《价值工程》,2009年4期,陈宪宇.
  [2]王建军.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4年2期.
其他文献
在对中厚板钢制压力容器筒体外环缝进行埋弧焊时,经常出现焊缝成形不良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焊接工艺对焊缝成形的影响,经过多次试验解决了这一问题,并将试验结果用于生产过程中,取
2012年8月31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首次明确了公益诉讼的相关制度,为今后我国的公益诉讼之路开启了大门,这是我国立法上的一大进步。但相对于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完善的国家,我国在这一领域还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探索总结。当前我国法律中关于民事公益诉讼的规定过于原则和抽象,亟待进一步的完善,以便在实践中更具有可操作性。本文
海州露天矿南帮多处边坡角已超过设计值,使原边坡无法满足整体稳定性要求。本文结合工程实际,选用Autobank软件对海州矿南帮边坡现状及治理后边坡进行稳定性计算,并通过工程
摘 要:强制收购要约制度是上市公司收购中的一项重要的具体法律制度.其目的是在上市公司的控制股转移时维护控股股东与非控股股东利益的衡平.然而,该制度也存在消极影响,即可能会提高收购的成本,从而减少收购的发生.对此制度进行法理分析,剖析其积极与消极效应,对完善我国证券法的相关规定有一定的意义.上市公司的强制收购,是起源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英国,并且逐渐发展起来的为了保障上市公司收购中中小股东的利益而设
传统的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止水构造做法,要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再浇筑混凝土,必然影响到其他工序的施工以及整个工程工期及质量。本文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运用超前止水后浇带技
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衍生品开发是个很好的途径,在产生经济利益的同时,又保护了传统文化的健康发展.本文从衍生品的设计过程:即学会解牛、掌握加减、坚持覆盖,详细阐述了桃花
目的探讨β防御素-2(MBD2)与水泡口炎病毒基质蛋白双表达质粒对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体外对DC细胞的趋化作用。方法MTT法观察各组质粒转染后肺癌LL/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PI荧
本文从《玉台新咏》文本出发,梳理全书作品的作家角色意识,借鉴文艺心理学方法对男作家与女作家的创作心态进行分析和对比,体现出男性文人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表明《玉台新咏
常见的温度测量系统是由热电偶、补偿导线及仪表等3部分组成。为了确保温度测量值的准确可靠,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对新制或使用中热电偶进行检定和校准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