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超采区休耕生态补偿的农户意愿研究——基于河北省的动态调查

来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c24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休耕是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区一项重要的农业用水压采措施,也是实施“藏粮于地”战略、落实耕地保护政策、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基于河北省衡水市的调研数据,描述农户参与休耕生态补偿的意愿及其变化情况,并通过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休耕意愿整体较高,当前补偿标准下,愿意参与休耕生态补偿政策的约占82.42%,较2015年政策初期有较大提升;农户休耕意愿受渠灌条件、主观认知和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包括能否使用渠水灌溉、节水和休耕政策认知、是否参与休耕政策、对政府的信任程度等.完善休耕政策,应在有限的休耕指标内做好休耕区域和休耕农户的选择,优先选择无渠灌条件的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同时充分尊重农户意愿;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地下水严重超采区的节水宣传,提高农户水资源保护意识和休耕意愿.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康复新液防治鼻咽癌放疗所致的口腔黏膜炎的效果.方法 96例鼻咽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复新液早期应用组和后期应用组.早期应用组在放疗的第1天即开始使用康复新液漱口,后期应用组则在放疗第1天开始应用生理盐水漱口,放疗2周后改用康复新液漱口.在放疗第4周即放疗累积剂量达到42.4?Gy/20?F时,观察两组患者的口腔黏膜反应情况.结果 在放疗第4周,康复新液早期应用组的1级、2级、3级、4级口腔黏膜损伤发生率为37.5%、37.5%、22.92%、2.08%,而后期应用组为25%、29.
目的 探讨可溶性膳食纤维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N)中的应用效果及炎症反应.方法 连续性纳入82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两组的营养支持方案一致,观察组额外添加可溶性膳食纤维(菊粉)20?g.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营养达标情况和营养指标、肠道粘膜屏障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食物不耐受综合征、胃潴留和腹泻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第3天、第5天和第7天的热卡达标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入院第5天和第7天的蛋白
以生猪养殖为例,基于四川、河南、山东三省479户养殖户实地调查数据,在用因子分析法和熵权指数法测度环境规制与绿色生产转型程度的基础上,运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实证探讨了环境规制、技术选择对养殖户绿色生产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规制对养殖户绿色技术选择决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2)环境规制、技术选择对养殖户绿色生产转型程度均具有显著提升作用.3)在反事实假设情境下,选择绿色技术的养殖户若未选择绿色技术时,其绿色生产转型程度将降低0.183,降低比例为22.2%;而未选择绿色技术的养殖户若选择绿色技术时,
利用bootstrap检验法,构建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分析了经营规模、风险感知、政府补贴与农户水土保持耕作技术采用意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经营规模对等高耕作、少免耕、深松耕、秸秆还田和残茬覆盖技术采用意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沟垄种植技术采用意愿有显著的负向作用.2)风险感知在经营规模影响农户等高耕作和残茬覆盖技术采用意愿中发挥中介作用;在农户少免耕技术采用意愿中,风险感知的中介作用在政府补贴均值组和低于均值组中显著,在政府补贴高于均值组中不显著;在农户地膜覆盖技术采用意愿中,风险感知的中介作用在
目的 探讨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呼出一氧化氮(FENO)水平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疾病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 35例JIA患者根据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另选取18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分析血清NO水平、FENO水平与JIA疾病进展的关系,并与DAS28评分、肿胀指数、疼痛指数、关节指数、运动受限关节数和累及关节数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JIA活动期、JIA缓解期与对照组的FENO水平及血清NO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JIA活动期的DAS28评分、肿胀指数和
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是推动小农户生产迈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利用湖北省和河南省783份微观调研数据,借助加权频数法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农户农药减量化技术的选择偏好,以及社会化服务对农药减量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农药减量技术的选择偏好以生物农药技术和轮换使用农药品种技术为主,而无人机打药技术则相对被忽视.参与社会化服务显著促进了农户的农药减量行为,表现为参与社会化服务程度每提高一个单位,农户农药减量程度提高11.09%.研究进一步发现,年龄较大、耕地面积较小、土地细碎化程度较小的农户参
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迫切需要关注农户行为变化带来的生态脆弱地区粮食安全等多重危机.文中分析老龄化背景下农村不同年龄类型农户的行为差异及其影响机制,了解农户未来耕种意愿与趋势.结果表明:1)不同年龄类型农户生产行为存在明显差异,老龄农户的平均水浇地比例为19.3%,明显低于年轻农户(40.1%),耕地面积平均比年轻农户低35.5亩,种植结构单一,倾向于自给自足并多有转租、撂荒行为;与年轻农户(66.7%)相比,52.5%的老龄农户采取干旱应对措施,积极程度较低.2)农户生产行为的差异受到年龄、受教育水平等农
目的 探讨综合急诊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15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8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急诊治疗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比较两组的总抢救时间、入院至开始溶栓的时间(DNT)、临床总有效率、MESSS评分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DNT时间均控制在35~55?min,平均(51.7±5.9)min.观察组的总抢救时间为(3.1±0.5)min,对照组的总抢救时间为(5.2±0.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9.
对牛背梁地区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轮宽差值年表与秦岭南、北坡地面器测气象数据及覆盖研究区的5°×5℃RU TS4.04格点气象数据的响应关系进行探讨,探析气象数据选取对树轮-气候响应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差值年表对器测、格点气温数据的响应显著时段具有极强一致性,体现在与2月、10月或上年冬季、当年秋季气温的显著正相关,指示生长季初、末期较高气温对树木生长的促进;差值年表对器测、格点降水数据的响应特征分异明显,主要体现在与南坡上年10月器测降水显著负相关、与北坡当年9月器测降水显著负相关、
目的 比较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前后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层厚度(GCIPL)的差异.方法 收集白内障手术史≥1年的患者共34例、34眼,均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对术眼行黄斑区扫描,测得黄斑区GCIPL并与术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白内障术后≥1年的GCIPL平均厚度、最小厚度及各象限GCIPL厚度均较术前变薄.其中,术后GCIPL最小厚度为(60.176±3.866)μm,鼻下方厚度为(68.706±3.421)μm;术前GCIPL最小厚度为(72.357±4.261)μm,鼻下方厚度为(81.286±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