爝火余温在 苍凉话古今——贾平凹新作《古炉》笔谈——“文革”发生学和中国社会政治运作的典型案例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feng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贾平凹的新作《古炉》(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1月版),值得予以充分关注。这部小说,第一次以全景的方式,描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乡村如何被裹挟和卷入"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过程,它如何从抢夺一顶既令人艳羡、又是一种政治标志的军帽开始,以滚雪球和加速度的方式,日渐延展,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而形成狂澜既倒,日月崩摧的灾难。
其他文献
平面化是新生代小说进行后现代叙事的主要手段之一。新生代小说通过采用空间化的叙事模式和观光者的叙事姿态,解构了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若干深度模式,使得新生代小说消解了物
近几年来,关于"底层文学"的质疑否定之声远大于褒奖肯定。论文从作家作品的实际文本出发,探讨优秀"底层文学"所表现出的审美经验的拓展与面向未来文学的建构意义。文章分别从朴素
无论是对当代还是对历史的研究,程文超始终关注中国当代的社会现实,热心当下的文化建构。论文试图从现代性追求与反抗现代性的张力中把握程文超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方法。从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