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亚当·斯密在倡导自由放任的同时,提出了一整套宏观调控措施。研究其宏观调控思想,对完善我国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机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亚当·斯密;宏观调控;国家干预
亚当·斯密是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之一。他在倡导自由放任的同时,提出了一整套宏观调控措施。研究其宏观调控思想,对完善我国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机制,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亚当·斯密一贯极力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但他并非完全反对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事实上,斯密曾明确提出,要保证一国经济的快速、稳定运行,国家要“在其权力所及范围内”对经济实行必要干预。其理由如下:首先,个人利益制导机制的失灵。例如,由于知识、阅历等原因,个人不能完全预测到他的行为将造成的后果;有些公共设施和公共事业,由个人经营不能补偿所费,个人是不愿或无法完成的,这样就出现了个人利益制导机制的失灵,因而国家必须直接插手经营,投资交通业,经营公立银行、邮政等等。其次,保证国家利益的需要。国家有自己的利益,为此国家必须关心国内经济状况,并从中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斯密认为,从国防角度考虑,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也有一定的道理;主张在一定条件下给国外产业加上若干负担,以奖励本国产业。最后,实现自由竞争的需要。斯密认为完全自由竞争是一种理想状态,但由于各方面的矛盾和冲突,这种经济生活中的完全自由竞争实现是难以希望的。为了使经济活动中的自由竞争能够较充分地展开,国家在一定程度上的宏观调控是必不可少的。
二、宏观调控范围的界定
斯密对宏观调控的范围有着严格的界定,他认为要考虑到以下两点:第一,凡是利润能够抵偿其费用的活动,都应交给私人,政府没有必要,甚至不应该插手。只有利润能够偿其费用且社会必需的事业,才有政府出面插手经营。第二,尽量使宏观调控费用最小化,提倡“廉价政府”。在作了上述基本限定之后,斯密指出国家在宏观调控方面应尽的职责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保护社会,使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其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使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犯或压迫,这就是说,要建立严正的司法机关。其三,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
三、宏观调控机制的構架
(1)行政和法律调控。第一消除经济垄断,确保自由竞争。许多同一行业的经营者为了获取高额利润,相互之间联合起来形成经营上的垄断,妨害了自由竞争的顺利进行。斯密主张国家用法律制止这种联合垄断行为。他指出:“他们谈话的结果,往往不是阴谋对付公众,便是筹划抬高价格……法律不应该使这种集会易于举行”。第二提供经济发展的安定环境。斯密认为,国家应通过行政手段集中强大力量,对外抵御“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保卫本国经济不受他国侵扰;对内维护社会安宁,使社会经济活动按自然本性自由顺利地进行。第三保障经济主体正当利益。斯密认为,国家要取得良好经济效果,使私人利益自我制导机制发挥作用,就要维护经济主体的利益不受侵害,即“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或压迫。”第四鼓励和促进产业发展。斯密指出,法兰西土地的耕作和改良不如英格兰,其原因“最重要的是英格兰法律对于国内农民竭尽所能使其安定而受尊敬”,而“法国法律从未给予农业以直接的奖励”,因此国家应在法律上为产业发展提供保护和激励,“君主应在其权力所及范围内,以种种手段鼓励地主及农夫注意农事。”(2)经济调节。一是利用利率提高资本效益。斯密指出,如果法定利率比最低市场利率高得过多,资本就会“转到浪费者手里,用在浪费资本和破坏资本的用途上”;相反,在法定利率仅高于最低市场利率的场合,“一国资本就大部分用在诚实人手中,而在这些人手中的资本,大抵都用得有利。”国家通过规定利率高低,就能使资本得到合理运用。二是统制货币。国家可以通过统制货币,减少由纸币而生潜在的危险,保护和促进一国经济的顺利进行。一方面,控制纸币的发行量,“任何国家,各种纸币能毫无阻碍地到处流通的全部金额,决不能超过其所代替的金银的价值”;另一方面,规定其流通范围,“纸币可加统制,或使其单在商人之间流通,或推广其流通范围,使商人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亦有大部分使用纸币”,并限定最低面额,“把全国各地银行钞票的最低面额限为五镑,也许是较好的办法”。三是利用税收调节经济活动,影响生产发展。斯密指出,税收的高低对消费有重要的影响,“一种重税,有时会减少所税物品的消费”,所以国家可以通过“减低税率”来刺激消费。他还谈到,对商品征税,“对于某些部门的产业,是必然要起若干妨碍或阻害的。因为被税商品常因此提高价格,所以不免在此限度内妨碍消费,从而妨害其生产。”可见,斯密对于税收对经济活动和生产的影响是有深刻认识的。因此,他要求建立轻重适宜而便利、公平的税收制度,以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
亚当·斯密的宏观调控思想,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某些思想对于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仍不乏借鉴价值。
【关键词】亚当·斯密;宏观调控;国家干预
亚当·斯密是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之一。他在倡导自由放任的同时,提出了一整套宏观调控措施。研究其宏观调控思想,对完善我国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机制,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亚当·斯密一贯极力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但他并非完全反对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事实上,斯密曾明确提出,要保证一国经济的快速、稳定运行,国家要“在其权力所及范围内”对经济实行必要干预。其理由如下:首先,个人利益制导机制的失灵。例如,由于知识、阅历等原因,个人不能完全预测到他的行为将造成的后果;有些公共设施和公共事业,由个人经营不能补偿所费,个人是不愿或无法完成的,这样就出现了个人利益制导机制的失灵,因而国家必须直接插手经营,投资交通业,经营公立银行、邮政等等。其次,保证国家利益的需要。国家有自己的利益,为此国家必须关心国内经济状况,并从中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斯密认为,从国防角度考虑,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也有一定的道理;主张在一定条件下给国外产业加上若干负担,以奖励本国产业。最后,实现自由竞争的需要。斯密认为完全自由竞争是一种理想状态,但由于各方面的矛盾和冲突,这种经济生活中的完全自由竞争实现是难以希望的。为了使经济活动中的自由竞争能够较充分地展开,国家在一定程度上的宏观调控是必不可少的。
二、宏观调控范围的界定
斯密对宏观调控的范围有着严格的界定,他认为要考虑到以下两点:第一,凡是利润能够抵偿其费用的活动,都应交给私人,政府没有必要,甚至不应该插手。只有利润能够偿其费用且社会必需的事业,才有政府出面插手经营。第二,尽量使宏观调控费用最小化,提倡“廉价政府”。在作了上述基本限定之后,斯密指出国家在宏观调控方面应尽的职责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保护社会,使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其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使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犯或压迫,这就是说,要建立严正的司法机关。其三,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
三、宏观调控机制的構架
(1)行政和法律调控。第一消除经济垄断,确保自由竞争。许多同一行业的经营者为了获取高额利润,相互之间联合起来形成经营上的垄断,妨害了自由竞争的顺利进行。斯密主张国家用法律制止这种联合垄断行为。他指出:“他们谈话的结果,往往不是阴谋对付公众,便是筹划抬高价格……法律不应该使这种集会易于举行”。第二提供经济发展的安定环境。斯密认为,国家应通过行政手段集中强大力量,对外抵御“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保卫本国经济不受他国侵扰;对内维护社会安宁,使社会经济活动按自然本性自由顺利地进行。第三保障经济主体正当利益。斯密认为,国家要取得良好经济效果,使私人利益自我制导机制发挥作用,就要维护经济主体的利益不受侵害,即“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或压迫。”第四鼓励和促进产业发展。斯密指出,法兰西土地的耕作和改良不如英格兰,其原因“最重要的是英格兰法律对于国内农民竭尽所能使其安定而受尊敬”,而“法国法律从未给予农业以直接的奖励”,因此国家应在法律上为产业发展提供保护和激励,“君主应在其权力所及范围内,以种种手段鼓励地主及农夫注意农事。”(2)经济调节。一是利用利率提高资本效益。斯密指出,如果法定利率比最低市场利率高得过多,资本就会“转到浪费者手里,用在浪费资本和破坏资本的用途上”;相反,在法定利率仅高于最低市场利率的场合,“一国资本就大部分用在诚实人手中,而在这些人手中的资本,大抵都用得有利。”国家通过规定利率高低,就能使资本得到合理运用。二是统制货币。国家可以通过统制货币,减少由纸币而生潜在的危险,保护和促进一国经济的顺利进行。一方面,控制纸币的发行量,“任何国家,各种纸币能毫无阻碍地到处流通的全部金额,决不能超过其所代替的金银的价值”;另一方面,规定其流通范围,“纸币可加统制,或使其单在商人之间流通,或推广其流通范围,使商人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亦有大部分使用纸币”,并限定最低面额,“把全国各地银行钞票的最低面额限为五镑,也许是较好的办法”。三是利用税收调节经济活动,影响生产发展。斯密指出,税收的高低对消费有重要的影响,“一种重税,有时会减少所税物品的消费”,所以国家可以通过“减低税率”来刺激消费。他还谈到,对商品征税,“对于某些部门的产业,是必然要起若干妨碍或阻害的。因为被税商品常因此提高价格,所以不免在此限度内妨碍消费,从而妨害其生产。”可见,斯密对于税收对经济活动和生产的影响是有深刻认识的。因此,他要求建立轻重适宜而便利、公平的税收制度,以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
亚当·斯密的宏观调控思想,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某些思想对于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仍不乏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