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创作中材料拓展的意义

来源 :美与时代·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8716979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水性材料自身具有透明、灵动、水色交融的特性。当代水彩艺术在材料的探索、拓展方面方兴未艾。肌理的审美特性在当代水彩中有了更为重要的意义,既有具象形态的现实感,又有抽象形态的抽离感。当代水彩创作中材料的拓展,使水彩的表现语言、创作手法都有了质的改变。材料语言所有的发展变化,最终都应更好地表现画家的情感和观念。
  关键词:水彩创作;水彩材料;拓展意义
  基金项目:本文系宝鸡文理学院校级重点项目“高校美术学专业水彩方向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17JGZD14)研究成果。
  物质材料和思维观念的创新,使得不同绘画艺术之间相互融汇、互相借鉴,从而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由于水性材料自身的局限性,单一的艺术语言已经不能满足艺术家对形象进行复杂、多维的表现。就水彩画而言,综合材料更好地拓展了水彩创作的发展空间,同时延展了水彩创作的表现形式。材料的加入当然不能完全取代水彩特有的艺术语言,材料需要用在恰当的地方,在画面中和其他元素相互融合,并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作品绘制事半功倍,作品效果浑然天成。研究材料拓展对水彩创作的影响,推动水彩创作,挖掘当代水彩的艺术趣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传统水彩艺术中的材料观
  (一)透明、灵动
  传统水彩是“色”和“水”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相互作用,通过艺术家对水分、色彩、画纸和绘画技巧的熟练掌握,表现物像的特有形式。水彩颜料自身的透明性使作品呈现出一种灵动、清澈的效果。水自身的透明性烘托着色彩,色彩在水的融合下有了酣畅淋漓之感,这使水彩画作有了透明、灵动的特点。
  中国水彩画家在传统水彩“透明”“灵动”的基础上将国画的意境、情调、气韵、立意等融合一起,将水彩独特的审美效果提升到新的境界。以柳毅、池振明为代表的中国水彩画家的绘画作品,都具有灵动、透明、氤氲等特点,常以宁静、朦胧之美或深邃、纯净、凝练的效果去呈现作品,表现出勃勃生机和幽远的意境。绘画方法中主要以湿画法为主,笔触讲究,画面精致优美。
  (二)特殊材料的局部应用
  画家为了使绘制过程更加便利,或使画面效果更加突出,在传统绘制的基础上对画面局部运用特殊材料。例如关维兴部分肖像画作品中,高光的部分如发丝、眼镜、装饰物等会先用留白液勾出,这样在后面进行大面积铺色时将不受细节影响,从而在绘画过程中更加连贯、整体。徐国燕的花卉作品是通过洒水、撒盐、堆叠的手法,让一些偶然出现的肌理效果如水迹、沉淀、晕染等,在需要的地方出现,从而表现出花卉的多姿、如梦如幻。
  画家们对材料已经有了尝试性的使用,但都是在不影响水色交融、透明的大局上进行操作的,只是一些局部辅助运用一点材料,起到一个配角的作用,整体还是以水彩的传统技法为主,讲究透明、空灵的蕴味。
  二、当代水彩艺术中的材料观
  (一)材料的内涵和外延的变化
  传统水彩一成不变的形式语言和绘画技法,尤其是对水色流动、碰撞形成的淋漓、灵动色彩的追求,在多元化的艺术表达中成为一种方法论的狭隘表现。当代艺术的发展给予绘画者和鉴赏者从思想到方法领域相当大的变化。水彩题材的表现更加关注对自身、社会、环境等的思考和追问。传统水彩材料语言的清新、灵动、轻快的审美特征对于新的观念和情绪的表达还是有局限性的。因此,对于新材料和其语言表现的开拓性实验、研究是很多水彩画家探索的课题。
  传统水彩语言最基本的特征——透明,仍然是当代水彩核心的特征,但并不是通篇作品都保持透明和水色灵动,在某些部分(可能是大部分)并不具备透明的特质,只是水溶性的材料、甚至局部也有不是水溶性材料的表现。水彩艺术对材料语言持一种開放式的态度,因为如前所述,画面要阐述的观念、思想、情感和思考才是最主要的,所有的语言都为此服务。而材料的拓展形成的新的形式语言也许更符合画面主旨的表达,画面上的材料痕迹更是成了画家极具个性的艺术风格,这些都激励着画家不断地探索新材料、新语言。
  水彩画家实验了不同水性材料,如马克笔、丙烯、沉淀媒介、丙烯调和液、一些化学制剂等,材料涉及范围很广。在学院“水性材料与表现的课程”中,同学们也做了诸多实验,从生活中容易得的材料开始,将洗洁精、肥皂、油脂、氨基酸洗面奶等与颜料、水调和,试验出不同的肌理效果。在实验中还注意到水、胶水和颜料所占比例的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在材料实践中找到符合自己艺术创作的材料语言,显然是一条坎坷但充满意外和惊喜的道路。
  (二)材料肌理在审美特性上的表达
  材料的使用定然会在画面中表现出不同的效果,这些效果也成为了艺术家眼中的美。而要得到预想的肌理效果,需要对材料性能熟练掌握。每一种肌理效果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要和作品表达的立意契合,此种肌理是画家创作观念、材料选择和语言表现手法的结合。肌理痕迹作为构成艺术创作活动的特殊语言,不但直接参与表达艺术家的主旨而且强化了艺术作品的审美风格,同时也深刻影响艺术家的思维和技术操作。
  材料和技法的不同,绘画作品时会留下不同的肌理痕迹。这种肌理是材料通过纸、水、笔等在画面中不断地融合、碰撞、相斥、相吸中形成的一次次有机组合,浑然天成、妙手偶得,不是后期的刻意为之能比拟的。这种肌理本质上是抽象性的,它只是点、线或是面的形态,但它的妙处在于和画面某些具象物体的质感有惊人的相似,如被水冲击的沙滩、锈迹斑斑的机车、层层包浆的老旧物件,等等,这种肌理痕迹既具有抽象形态的抽离感,又具有具象形态的现实感,这就形成了“有意味的形式”,这种复合的感官带来的观看体验是回味无穷的。痕迹肌理在表现画面中物象的同时也成为审美关注的一个方面,正如写意中国画中线条、笔墨的变化是审美的要素一样。
  在黄亚奇《封存的记忆》系列作品中,画家通过对水彩材料综合艺术手法的运用,创作并表现了一个存在于画家观念中的空间映像。火车的形象是时间的记忆,斑驳的锈迹是岁月的痕迹,材料肌理很好地表现了这一视觉感受。痕迹肌理既是对岁月的描绘,同时又是通向神秘空间的引领。画面中看似随意的色彩泼洒,却蕴含着“迹产生象”的特点,蕴含了画家深思熟虑的安排、布置。痕迹在表现具象形态的同时,又具有抽象形态的意义,其位置变化、形状大小、虚实对比、疏密排布等营造着某种节奏和韵律。比起写实具象形体,此系列作品中的火车形象,因为抽象因素的介入,使得画面的内涵和外延更具丰富性和耐读性。历史的轨迹从未停止,所有的物体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烟消云散,但是它的痕迹永远存在。这也是画家想要表达的含义,这也是它背后的真实[1]20。   画面痕迹是表露画者情感、情趣、心理的重要方面。材料肌理更加突出了这一特性,充当了连接画家和观者之间的桥梁。画家所采用的材料痕迹载体,如各种粗犷的、流畅的、恣意的、动荡的肌理,与鉴赏者的内心、灵魂产生呼应,这是从物质升华到精神的过程,也是观者与画家神交的时刻。至此,画家——艺术创作者与观众——艺术欣赏者,圆满地完成了关于艺术的对话。
  三、材料的拓展在水彩创作中的意义
  (一)创作手法丰富,表现语言多样
  材料的使用打破了传统水性材料的束缚,艺术家们不断地尝试创新,使水彩艺术的表现和创作手法推陈出新,画面形式语言丰富且耐人寻味。不同的材料在画面上有不同的表现,体现出画家想要表现的效果。水彩画家从油画做底这里得到灵感,用丙烯或其它媒介材料做底,改變水色与纸张的结合痕迹,增加耐擦洗性,方便后期的刮擦操作,还可以产生斑驳的笔触感,产生与传统水彩语言明显的不同效果;也可以运用不同的新型材料,呈现不同的视觉效果与体验,如沥青,油性的深色在水彩画里,可以带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2]。材料的运用及其实践过程造就了画家各具特色的创作手法,使他们绘画创作、表现手法更加丰富,也凸显了艺术家自身的艺术语言风格与特色。
  国外画家唐·法雷尔,其作品《白罐》以浅灰色调子为主,画面背景用媒介材料打底,在后期调整时反复叠加颜色,这个作法很像传统绘画坦培拉的透叠,画面整体简洁、干净、统一。柜子的处理是在一个冷色调的基础上叠加棕灰色,做成一层层的肌理,阳光洒下,有一种被岁月打磨的痕迹,有着古朴、沧桑的韵味,也恰到好处地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材料的研究、实践和使用在画家多年的绘画过程中,形成了林林总总新的绘画方式,它满足了更多的绘画意图,同时丰富了画面的审美内涵。例如在刘寿祥《鲜果》系列作品中,画家利用洗和擦拭技法用水彩纸的纹理来表现粗糙物体的质感和厚重感,花瓶陶器细节处理得十分到位,运用水性马克笔,将边缘、结构处勾勒出来,最终这些线会隐藏在色块里,但增加了变化和厚重感。独特的绘制手法为他的作品带来独特的魅力。
  材料在绘画作品上呈现的画面效果都是不同的,或飘渺灵动、或深沉壮阔,当画家将他们的思想、情感、精神和表现技法相结合,呈现出他们特有的艺术语言,这是独一无二的。
  (二)拓展水彩艺术观念的发展方向
  材料的综合运用为绘画语汇的拓展和艺术观念的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多种实验性的绘画技法让水彩画有了更强的表现力。材料的研究是一个新的课题,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这让年轻的水彩人有更浓郁的兴趣和勇于表达的信心。这不仅是对技法层面的创新,也是对新的艺术语言的探索,使之符合艺术家表达自身的观念和情感,更是水彩艺术创作真正属于当代艺术的需要。
  邵昱皓的作品《青花鱼》系列,运用了丙烯拓印的综合材料技法,先将丙烯涂抹在带肌理的物体上,再拓印在画面上,这样拓印的手法更生动,画面肌理变化更丰富。他用“鱼”表达生命,通过描绘隔绝空间的“鱼”,捕获城市化生活中所形成的纷扰与孤独、嘈杂与寂寞、繁华与萧索等公共性与私密性的冲突与对比的状态,是对未来生活与现实命运矛盾的思考。
  四、结语
  水彩创作中的材料拓展以传统水彩为根基,打破了传统水彩的局限性,画面效果异彩纷呈,是水彩画在当下的发展趋势之一。材料语言的实验探索是为了能够与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契合,切勿以固化的审美情操来衡断一切,以离奇的材料与怪诞表现所形成的艺术作品来哗众取宠。这种方式使水彩蕴含了蓬勃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董喜春.艺术“迹象”——读黄亚奇“纸上作品”[J].美术大观,2014(6):14-21.
  [2]邵昱皓.辅助材料效应于水彩画创作之启迪[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4(4):65-66.
  作者简介:谢园园,硕士,宝鸡文理学院美术学院教授。
其他文献
畲族传统字带编织是畲族传统的“礼俗用品”,凝结着畲族人民古老的审美情趣,但是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畲族传统手工艺面临着巨大的传承困境.基于非物质文化再生理论,从政府
摘 要:调整产业结构,打造河南文化品牌,是传承非遗产业的发展之路,在保持非遗文化传统的多样性、客观性的同时,还要尊重设计的创造性,不断充实多样性的文化内涵,在无形的多元文化交流平台中实现艺术价值,有效“活化”传承。河南省文旅产品设计应立足于非遗文化传统的再创造,服务于现代旅游产业,服务于现代经济文化生活,依托现代技术材料以及现代信息业的发展,为河南非遗文旅创意产业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河南
摘 要:动画电影是富有表现力的现代视听艺术,其场景设计随着时间的不同而改变,是烘托主题特色的重要环节。动画电影《哈尔的移动城堡》场景设计直接参与了剧情的构建,是空间风格、形体造型、空间体量和色彩光影整合的结果,使影片主题得到了升华。在影片中,魔幻视觉魅力与纯美爱情故事完美结合,场景变换带来的视觉盛宴,将剧情发展中人物的惊恐、快乐、温暖、悲伤等情绪变化准确地烘托出来。  关键词:造型;空间;剧情;场
自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满足生活需要的产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因为需求变化,才给予了大众点评、口碑等参考选择类APP出现的机会.而正是有了这些参考类
摘 要:VR技术营造出视觉体验的全新感官,丰富了动画影片多样化的展现形式,人机交互的介入,增进影片故事的趣味性、互动性。这种全方位的沉浸冲击,给动画影片的创作,带来激情的魅力。VR技术恰恰也在默无声息中击碎了影视学中的试听理论技巧,迫使动画影片的叙事功能无法延续。在传统动画影片叙事中,试听语言是核心法则;编剧、演员、设备、环境、配音等组件担当“配角”功能。但在VR语境中,传统影片叙事的所有“元素”
摘 要:电影《走出非洲》改编自丹麦女作家的同名自传体小说,通过主人公卡伦的自述,向大家讲述了她在非洲大陆勇敢独立又充满传奇的经历。电影在1986年获得了第5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配乐、最佳艺术指导等七项大奖,以及四项提名,可谓是实至名归。长久以来,《走出非洲》作为一部经典的女性主义电影,有很多地方值得大家探究,比如生态女性主义。  关键词:走出非洲;生态女性主义
摘 要:“生态博物馆”理论创立于1971年的法国,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在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地区完成了900多次实践,其提倡的生态保护理念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认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乡村振兴是国家的两大关键战略。解决粤港澳大湾区乡村文化振兴问题对推动两大战略融合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本文通过总结生态博物馆理论特征和成功实践经验,结合粤港澳大湾区乡村文化振兴的困境与机遇,提炼出“整体保护:发挥大湾区经
摘 要:隆尧秧歌、隆尧招子鼓、泽畔抬阁分别在2006、2007、2008年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一所小小的县城内却有如此丰富的文化遗存,实属珍贵。隆尧县针对这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了相关的保护和传承措施,使隆尧县的文化遗产得以更好继承发展。但是隆尧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前景依然不容乐观。隆尧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应建立在现有的保护、传承基础之上,并将其与隆尧县其他文化遗存相结合,利
摘 要:20世纪以来,中国漆画受到绘画观念及外来思潮的影响迎来了萌生的契机。1984年中国漆画在第六届全国美展上成为独立画种,宣告了漆画这门艺术正式进入美术领域。早期漆画呈现的艺术面貌是以漆作画,以传统漆工艺和漆材料为主。在当代语境下,漆画发展为具备中国风格和时代精神的兼具观赏性和美学价值的艺术品。  关键词:漆画;创作理念;审美价值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一般项目“黑龙江地域传统
摘 要:杨家埠木版年画兴于明,盛于清,是山东潍坊杨家埠村的民间年画,至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杨家埠木版年画制作方法简单,工艺精湛,内容丰富,色彩鲜艳,以其吉祥多变的主题和寓意赋予春节另外一种文化意义。2006年,杨家埠木版年画被列入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  关键词:杨家埠木版年画;非遗;文化;传承  楊氏先人早在宋朝时期就已经开始从事佛经雕刻,这便是之后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工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