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法典》视野下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与利用

来源 :社会科学辑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ongyi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法典》将个人信息仅作为一种民事利益并采用行为规制模式予以保护,将有利于协调个人信息保护与信息自由之间的冲突。个人隐私信息属于隐私权与个人信息的重叠领域,在数字化时代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法律既要保障隐私信息主体的人格尊严和人格自由,又要促进信息业者对于隐私信息的收集与利用。《民法典》第1034条第3款为隐私信息提供的单一的权利优先的保护模式,不仅难以为不同类型的个人隐私信息提供差异化保护,而且会削弱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基础。在《民法典》视野下,个人隐私信息可以被划分为敏感隐私信息与非敏感隐私
其他文献
欧文·拉铁摩尔在1941—1942年间以蒋介石私人政治顾问的身份参与了中国政治.在此期间,拉铁摩尔应蒋介石之邀,先后撰写三份"边疆节略"(分别是新疆、外蒙古、东北节略),呈现出研究旨趣与现实需要紧密结合的学术关怀.尽管此诸节略在最初一段时期内未得到蒋介石及其属下的认可,但拉铁摩尔的一些边疆理论思想和建议确实对国民政府的边疆统合实践产生了影响.当然,这其中既有正向的政治遗产,比如扶助周边弱小民族的建议对于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具有积极性影响;也有负面的政治遗产,比如为急于摆脱苏联的影响而贸然实施对新疆之统合,以
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道家给予的答案是"利而不害";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家给予的答案是"为而不争";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道家给予的答案是"知常""知止""知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道家所提供的答案,现今仍然具有现实的意义.
为化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面临的系统性著作权侵权风险、消解算法偏见,需要改革著作权法合理使用制度。已有研究提出了引入“作品性使用”概念、引入“技术性合理使用”类型,将合理使用判定由单项行为考察转为整体结果考察等激进或保守的重塑合理使用制度理论基础的方案。欧盟在2019年通过的《数字单一市场版权指令》中增设了文本与数据挖掘例外。结合我国立法实践与具体国情,建议以《著作权法》第24条第1款第13项“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为接口,通过修订《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方式,引入数据挖掘专门例外。
在乡村社会衰落及乡村精英大量外流的情况下,乡村人才匮乏、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是制约我国乡村发展的最主要原因.若要真正实现我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及全面振兴,亟须从"开发式"与"建构式"的外生型乡村发展模式向"内生型"乡村发展转变.新乡贤作为乡村最重要的内生资源,如何对其有效开掘利用,将关涉乡村建设的成效.本文以新乡贤回乡创办"绿色菜园"项目为例,在具体实践中探讨新乡贤如何在乡村社会中发挥作用.新乡贤获得乡村身份的合法性与权威性、有效利用与拓展乡村社会关系网络、成功挖掘乡村可创造性资源等是其在乡村发展中起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