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油眼脉络膜厚度变化及机制初步探讨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k2pwerq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硅油填充眼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SFCT)变化及屈光状态对其的影响。

方法

临床自身对照研究。2019年1~7月于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检查确诊并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硅油填充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50例50只眼及对侧眼50只纳入研究。所有患眼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手术后1个月,患眼行医学验光,根据检查结果订制软性角膜接触镜,并佩戴24 h。手术前及手术后1个月采用频域OCT测量受检眼SFCT。观察硅油眼屈光矫正前后的SFCT变化。硅油眼与对侧眼SFCT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

手术后1个月,硅油眼平均屈光度数为(+6.38±1.12)D。硅油眼、对侧眼平均SFCT分别为(247.12±17.63 )、(276.32.55±17.63)μm;硅油SFCT较对侧眼明显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5,P<0.001 )。硅油眼屈光矫正后平均SFCT为(276.32±24.86)μm;与屈光矫正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P<0.001 );与对侧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P>0.05 )。

结论

硅油眼SFCT较正常眼明显变薄;屈光矫正后可恢复。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疗效。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和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接受眼底筛查的早产儿中连续1型阈值前期、阈值期、急进性后部型ROP患儿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减量组、对照组。减量组、对照组患眼玻璃体腔分别注射10.00 mg/ml康柏西普0.015、0.025 m
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以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RPE细胞和脉络膜毛细血管退化为特征的眼底疾病,发病机制不明,无有效治疗方法。基础研究发现,动物模型视网膜下腔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能干细胞、RPE细胞等细胞疗法可减缓或逆转AMD视力丧失,为AMD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目的观察探讨聚嘧啶束结合蛋白相关剪接子(PSF)高表达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下人视网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s)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应分子机制。方法将hRMECs分为正常组、空载组、PSF组、锌原卟啉(ZnPP)组及PSF+ ZnPP组进行实验。正常组细胞使用含有10%胎牛血清、青霉素/链霉素的DMEM培养基,置于37 °C、95%空气、5% CO2的密闭恒温培养箱中培养。空载组细胞
目的观察并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及其严重程度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BPD早产儿126例纳入研究。其中,男性69例,女性57例;出生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 g。BPD分级Ⅰ、Ⅱ、Ⅲ级分别为63、40、23例。根据有无ROP将患儿分为ROP组、非ROP组,分别为48 (3
目的观察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TA)治疗白内障手术后黄斑囊样水肿(CME)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3年10月1日至2018年10月1日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检查确诊的白内障手术后CME患者21例21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行BCVA、眼压、频域OCT检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行BCVA检查,记录时换算为logMAR视力。采用频域OCT仪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
近年来,随着对儿童视网膜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儿童视网膜疾病的疗效也得到了一定提升。由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视网膜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及儿童视网膜疾病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转归等与成人存在差异,成人视网膜疾病的治疗原则不能直接应用于儿童视网膜疾病。目前视网膜冷冻、激光光凝、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等为儿童视网膜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其适应证的选择、设备的参数和并发
视盘玻璃疣(ODD)是无细胞性沉积物,位于视盘的筛板前部。大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通常被忽视,也容易与全身高危疾病导致的视盘水肿相混淆。目前主流观点认为,视神经纤维轴突代谢紊乱,导致细胞内线粒体钙化,轴突慢性崩解后钙化的线粒体不断释放到细胞外,导致细胞外钙浓度远较细胞内高,钙质不断积聚从而产生微小的钙化体,多个钙化体逐渐融合形成ODD。增强深度成像OCT能敏感地检测ODD,其影像特征是被强反射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