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的孩子大部分都十四五岁,天性都是好玩、爱动的。大多学生认为思品这门学科比较枯燥无味,感觉无趣,因此对思品学习不能专心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如果对某一活动兴趣浓厚,就会全身心投入,学习的热情和效率自然也就很高、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力所能及地为学生营造快乐学习的氛围,让他们从内心深处产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吸引他们乐学、爱学,从而优化教学效果。因此,广大一线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努力实践,致力于打造快乐的思品课堂,让学生发自肺腑地爱上思品课堂。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着手,打造思品的“快乐课堂”呢?
一、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快乐”萦绕在思品课堂
民主、健康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快乐”课堂的基石,也是“快乐”的源泉。因此,教师必须勇于突破传统观念,摒弃落后的、陈旧的教育思想,放下教师架子,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呼唤他们在课堂上勇于“造反”,质疑老师。要让学生明白“老师不是神,老师也会有错的地方”,有的地方不如学生,这是正常现象。总之,师生间只有真正构筑起民主、健康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感到愉悦,“快乐”才会有了前提和基础,“快乐”的主体才会是真实的。
二、捕捉“快乐”因子,为“快乐”课堂不断注入新鲜元素
“快乐”课堂不是空洞的,“快乐”必须附着于鲜活真实的载体,没有具体的载体,缺乏“快乐”的素材和因子,“乐”从何来?如果教师等到上课时,空穴来风地胡编乱造,忽悠学生,定然会让学生有被欺骗、被忽悠的感觉,长此以往,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因此,教师在平时要不断积累,善于捕捉快乐的因子,这样在课堂上才能信手拈来。那么,如何在平时捕捉“快乐”素材,为快乐课堂注入新鲜的活力呢?老师在平时的生活中必须做有心人。如观察身边或生活中一些鲜活的案例,多阅读一些书籍等,将平时积累的信息资料及时整理、归档。总之,生活中的“快乐”素材比比皆是,只要教师有发现的慧眼,勤于积累,善于总结,定然会给思品课堂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三、设计“快乐”的教学形式,真正寓教于乐
自主、合作、探究是教学新理念的核心。师生高效互动、智慧张扬的课堂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更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通过富有创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提升。
1.创设教学情境。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是开展“快乐学习的基本途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心灵的碰撞,是师生心灵的律动,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到多姿多彩、富有活力的教学活动中,从而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体验,明白做人的道理,实现心智水平的和谐发展。如在教学《天生我才必有用》第一课时,我先布置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或漫画来描述自己,上课前把它们收上来,上课时请一个学生上来从中随机抽取一张,读出来或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让同学们来猜猜看这是谁。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就激发出来了,就这样整堂课的气氛都非常轻松、欢快。这相对于教师一个人在讲台前声嘶力竭地讲解,效果要好上百倍。
2.运用现代媒体。现代教学媒体为思品课堂吹来了清新的空气,给思品教师也带来了不同的感受,它能做到图文并茂,影音具全,给予学生极大的感官刺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同样,多媒体技术更是构建“快乐”教学的重要手段。如对于《人格不可辱》一课中姓名和名誉权的教学,我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小品《卖拐》,让学生在笑声中明白公民的姓名权和名誉权不可诋毁,自然将兴趣转移到本课重点内容“诚信”上来。
3.运用激励措施。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得以发展的阶梯。而创新意识蕴涵在每个学生的思维深处,教师要竭尽所能地激起学生的创造意识,对学生的独创精神给予充分的尊重,对学生取得的成绩给予赏识和赞扬。因此在教学中,即使是点滴的看法,教师也要给予足够的关注,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感受“快乐”,增强自信。
四、实施思品课堂的“快乐”教学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1.思品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一堂课的成效如何取决于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教师犹如导演,课备得再好,环节再精彩,如果没有一个功夫过硬的导演去实施,剧情也不会精彩到哪儿。因此,实施快乐教学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课堂掌控本领,能做到舒展自如,张弛有度。这样才能轻松驾驭“快乐”课堂这架马车,否则,快乐不但失去了本真,还会成为扰乱课堂秩序的罪魁祸首。
2.要求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只有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才会在课堂上舒展自如,让学生体会教师课堂演绎的行云流水。
3.教师要彰显个人魅力。“快乐”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学生是富有情感的个体,他们对情感丰富、幽默风趣、具有亲和力的老师自然会产生崇拜的心理。因此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不断提升修养,给学生展现自己美好的一面,从而达到“亲其师,师其道”的效果。
总之,捕捉思品教学中的“快乐”因子,让学生在思品课堂上充分体验快乐,感受快乐,时刻沉浸在快乐的氛围中,这不仅可让学生心境愉悦,形成良好的心理,更可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当然,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学,不仅学生学得愉悦,学得幸福,教师更是教得轻松,真正实现师生情感的和谐传递,可谓教师在快乐中教,学生在快乐中学。
一、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快乐”萦绕在思品课堂
民主、健康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快乐”课堂的基石,也是“快乐”的源泉。因此,教师必须勇于突破传统观念,摒弃落后的、陈旧的教育思想,放下教师架子,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呼唤他们在课堂上勇于“造反”,质疑老师。要让学生明白“老师不是神,老师也会有错的地方”,有的地方不如学生,这是正常现象。总之,师生间只有真正构筑起民主、健康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感到愉悦,“快乐”才会有了前提和基础,“快乐”的主体才会是真实的。
二、捕捉“快乐”因子,为“快乐”课堂不断注入新鲜元素
“快乐”课堂不是空洞的,“快乐”必须附着于鲜活真实的载体,没有具体的载体,缺乏“快乐”的素材和因子,“乐”从何来?如果教师等到上课时,空穴来风地胡编乱造,忽悠学生,定然会让学生有被欺骗、被忽悠的感觉,长此以往,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因此,教师在平时要不断积累,善于捕捉快乐的因子,这样在课堂上才能信手拈来。那么,如何在平时捕捉“快乐”素材,为快乐课堂注入新鲜的活力呢?老师在平时的生活中必须做有心人。如观察身边或生活中一些鲜活的案例,多阅读一些书籍等,将平时积累的信息资料及时整理、归档。总之,生活中的“快乐”素材比比皆是,只要教师有发现的慧眼,勤于积累,善于总结,定然会给思品课堂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三、设计“快乐”的教学形式,真正寓教于乐
自主、合作、探究是教学新理念的核心。师生高效互动、智慧张扬的课堂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更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通过富有创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提升。
1.创设教学情境。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是开展“快乐学习的基本途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心灵的碰撞,是师生心灵的律动,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到多姿多彩、富有活力的教学活动中,从而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体验,明白做人的道理,实现心智水平的和谐发展。如在教学《天生我才必有用》第一课时,我先布置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或漫画来描述自己,上课前把它们收上来,上课时请一个学生上来从中随机抽取一张,读出来或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让同学们来猜猜看这是谁。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就激发出来了,就这样整堂课的气氛都非常轻松、欢快。这相对于教师一个人在讲台前声嘶力竭地讲解,效果要好上百倍。
2.运用现代媒体。现代教学媒体为思品课堂吹来了清新的空气,给思品教师也带来了不同的感受,它能做到图文并茂,影音具全,给予学生极大的感官刺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同样,多媒体技术更是构建“快乐”教学的重要手段。如对于《人格不可辱》一课中姓名和名誉权的教学,我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小品《卖拐》,让学生在笑声中明白公民的姓名权和名誉权不可诋毁,自然将兴趣转移到本课重点内容“诚信”上来。
3.运用激励措施。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得以发展的阶梯。而创新意识蕴涵在每个学生的思维深处,教师要竭尽所能地激起学生的创造意识,对学生的独创精神给予充分的尊重,对学生取得的成绩给予赏识和赞扬。因此在教学中,即使是点滴的看法,教师也要给予足够的关注,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感受“快乐”,增强自信。
四、实施思品课堂的“快乐”教学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1.思品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一堂课的成效如何取决于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教师犹如导演,课备得再好,环节再精彩,如果没有一个功夫过硬的导演去实施,剧情也不会精彩到哪儿。因此,实施快乐教学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课堂掌控本领,能做到舒展自如,张弛有度。这样才能轻松驾驭“快乐”课堂这架马车,否则,快乐不但失去了本真,还会成为扰乱课堂秩序的罪魁祸首。
2.要求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只有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才会在课堂上舒展自如,让学生体会教师课堂演绎的行云流水。
3.教师要彰显个人魅力。“快乐”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学生是富有情感的个体,他们对情感丰富、幽默风趣、具有亲和力的老师自然会产生崇拜的心理。因此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不断提升修养,给学生展现自己美好的一面,从而达到“亲其师,师其道”的效果。
总之,捕捉思品教学中的“快乐”因子,让学生在思品课堂上充分体验快乐,感受快乐,时刻沉浸在快乐的氛围中,这不仅可让学生心境愉悦,形成良好的心理,更可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当然,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学,不仅学生学得愉悦,学得幸福,教师更是教得轻松,真正实现师生情感的和谐传递,可谓教师在快乐中教,学生在快乐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