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多糖病的临床分型及实验检测技术新进展

来源 :国际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g8586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黏多糖病(mucopolysaccharidoses,MPSs)是一组进行性、累及多系统的遗传性代谢病.细胞内酶缺陷会造成黏多糖分解障碍而积聚体内并自尿中排出.由于MPS呈进行性发展,因而尽早的诊断和治疗有其重要意义.MPS的实验室诊断一般包括尿液黏多糖的检测以及细胞内的各种溶酶体酶的活性的测定.串联质谱技术已用于检测外周血滤纸片(dried blood spot,DBS)中多种溶酶体酶活性,DBS法具有标本易于采集、便于储存和运输、可同时检测多种酶活性等优点,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有其应用优势.分子方法可检测已知的致病基因、发现新的突变序列,目前其在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等应用越来越引起重视.该文通过对MPS的临床分型、尿液、酶学、质谱以及分子检测方法及其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国内外MPS实验诊断获得系统的认识。

其他文献
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是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等视网膜疾病的共同并发症,是这些疾病致盲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多种因子参与新生
电子显微镜下,中心体由中心粒和中心粒周围物质组成.中心粒周围物质由一系列纤维和蛋白质组成,这些蛋白质是中心体执行其功能的基础.作为中心体蛋白家族的一名成员,Cep63的研究近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有丝分裂周期的各个阶段,Cep63都定位在中心体内,其与Cep152和Cep57一起,在中心粒近端形成一个环状结构,对中心体复制、纺锤体组装和G2/M转换起到重要作用.在多种肿瘤组织内发现Cep63表达的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与许多眼底病变有关,是引起视力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异常参与了CNV的发生和发展.新近的研究发现
期刊
干眼是眼表免疫稳态失衡所致的炎症性疾病.由泪膜、角结膜上皮、睑板腺、泪腺以及联络它们的神经通路共同组成的泪腺功能单位(lacrimal functional unit,LFU)是维持眼表生理
目的探讨全血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隶β_2-微球蛋白(β_2-MG)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患者肾脏微血管病变程度的观察价值。方法选择85例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患者,分别采用胶乳凝集反
内质网氨肽酶(endoplasmie reticulum aminopeptidase,ERAP)是抗原递呈不可或缺的重要分子基础,在抗原肽的加工处理、提呈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显示:ERAP1基因多态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D)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老年人首要致盲眼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而干性AMD占85% ~ 90%,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自噬是指细胞中需要降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