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职生美感教育之培养

来源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shan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审美教育比之技巧的培养更为重要,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的美感及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美感培养;形成兴趣;辅助教学;亲近自然;动手能力
  学校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美术教育,既使其掌握基本知识,能认识和欣赏美,又掌握美术应用的技巧,能够表现美和创造美。其中,审美教育比之技巧的培养更为重要,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的美感及创造美的能力。
  一、美术感觉及美感培养的必要性
  人对事物的认识是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升华到更高层次的感性的过程。每一位学生对周边美好事物的感知,由于学生的个性、生活与学习阅历不尽相同,对美有着自己的感受,随着学生的成长,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知识的逐渐积累,他们对美的感受能力有所提高,但毕竟还不成熟,在感知美的过程中具有表面性、情绪性和模仿性的特点。即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停留在事物的外表的色彩、形状上,缺乏理解美的内在涵义。经常以他们是否认识感知对象或是否对它感兴趣作为评判的依据。
  二、用感受美的成功体验孕育出信心并形成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获取美的体验?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没有自信心的人,眼前的世界便没有鲜亮的色彩。
  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愿望。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在学习美术的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教师应给他们创设各种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使学生在美术活动经历中更多的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创立顺境,增加学生对绘画的美感认知,对美术的活动产生美好向往,形成和发展其对学习美术的信心。我们对那些在美术活动中自我感觉不佳、缺乏自信的学生,尤其要关心和激励,增加他们成功的体验,使其重塑自信。
  帮助学生树立合适的目标。人是有潜力的,只要充满信心,努力奋斗,绝大多数人都是可以有所成就。但是人们的天赋及后天条件毕竟存在着差异,期望人人都成为美术家,那是不现实的。如若老师在美术教育中总想一步到位,急于求成,忽视了人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标准过高,屡遭挫折,学生就会积累“我不行”的消极情感体验,这样容易使学生丧失自信心。因而应为学生设立一个合适他的目标,即学生的实际能力能达到的水平。教师在让学生看到美好前景的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白,只有经过脚踏实地一点一滴的艰苦努力,美好的前景才能实现。
  让学生体验到亲身参与美术活动中取得成功的愉悦,乃是唤起学生对参与美术活动产生兴趣的重要条件。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美术活动的真正的兴趣。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并将这份喜悦的心情带到以后的美术活动中,再将这一喜悦转化为对美术这一领域的无限热爱。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更直接感受美,鉴赏美
  多媒体教学,组成声音、图像、文字的综合体,更直观,让学生身临其境,调动多种感官感知。改变传统呆板的教师示范和修改的教学模式。职业高中的美术专业教学中,如素描课,基本上都是现在教室里上理论课,然后让学生去画室进行技能教学。上理论课,讲授技法时,如果拿笔画给学生看,那就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学生感觉很枯燥、乏味,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素描绘画的兴趣和审美能力。如果结合生动的课件展示,既可以节省时间,也使得要学习的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明了,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讨论,去消化。除了讲授技法以外,还要出示很多优秀作品给学生看,调动学生的审美情感。在作业点评时,可以把所有学生作品做成课件的形式让学生浏览,使学生通过比较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去借鉴优秀学生作品的精华部分。
  四、亲近大自然,感受生活中原色的美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家的灵魂往往都是对生活的积累。“美之所以存在,因为美的事物存在,或者说那事物与世界的人存在,它是一种经验,不过而已。”桑塔耶纳把美归纳为他理解的经验。美的发现和理解当然不能以一种经验来概括。审美心理意识和审美经验来源我们的生活当中,来源我们身处的大自然。大自然的优秀风景正是培养我们审美能力的好去处,所以不能一味的让学生像机器一样在画室里埋头苦画。对职高美术生的培养目标不是机械的一个螺丝帽盖一个螺丝钉,而是培养学生成为个性的,多层次,多方面发展的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的有素质的技术人员。经常带学生出去亲近大自然写生,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个人情操,使学生懂得辨别世间的“真”、“善”、“美”,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创造美,提高动手能力
  陶行知认为“教育之美在于创造美”。创造美是审美教育的归宿,是最高阶段,不仅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的最佳过程,而且也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最佳途径。
  美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美,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美,引导学生做美的创造者,如穿衣打扮、布置寝室、美化教育、文艺演出等,都可提高审美能力。尤其在职业高中里,美术班的黑板报设计都是具有特色的,在全校的黑板报比赛中都取得优秀的成绩。美术专业的学生把自己的专业结合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在生活中实践,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美育是关系到人的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美术职高生的审美能力教育,是一种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与德、智、体等一起,关注了学生生存质量,使学生自我完善、自我优化,我们要充分利用优秀的美术资源,认识美育在美术职高现代化整体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苏珊郎格.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朱慕易.走进新课堂[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张家祥,钱景舫.职业技术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杨思寰.审美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肖文华.审美教育与学生的人格塑造[J].职业教育研究,2006.
其他文献
小学生情绪伪装能力随年级升高而提升;农村学生消极情绪伪装能力较城市学生更高;不同人际关系下学生表现为不同的情绪伪装,师生关系中,小学生的情绪伪装性更强,其次为同伴,在
摘 要 生产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学习所有知识的最终发挥价值的地方,中职计算机教学需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把学校教学与社会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知识,把能力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去,在生活中不断研究新问题,寻找新突破,培养创新能力,服务生活需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中职计算机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良好的礼仪习惯对我们有着重要的意义.无论是进行书面的工作还是与人相处,良好的礼仪往往能够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欢.而自身的人格魅力也会得到大大
4月20日,2019第三届中国壮族“三月三”校园民族文化艺术节暨昆明地区壮族“三月三”庆祝活动在云南民族大学举行.活动现场热闹非凡,身穿壮族服饰的少女为走进活动现场的来宾
期刊
分析近年高考化学试题,发现化学学科不但涉及知识块内部各知识点的综合,更加突出知识块之间综合,既要知识的综合,更侧重于各种能力的综合。而牧区的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尤为差,所以我
期刊
小儿脏腑娇嫩,卫外不固,更易发生感冒.每当孩子感冒、发烧、咳嗽时,父母既心疼又头痛.在此给大家介绍一种小儿感冒的中成药——小儿柴桂退热颗粒.rn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在药店都
期刊
田金铎,一个和沈阳中山广场那座带有共和国记忆的群雕息息相关的人,2019年5月1日永远离开了我们.十几天前,他为我们讲述的雕塑创作期间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成为他留给媒体的
期刊
汽车涂装修补作业中,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恢复损坏区域面漆的颜色,将修补后的区域与周围未损坏区域进行完美匹配.但是由于汽车在使用过程中颜色不断老化和褪色,已经与原厂漆的
2月12日,春寒料峭,在衢州市工人文化宫,30名近几年退出现职的领导干部和优秀基层代表接过了“特殊”聘书——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指导员、营商环境观察员和文明城市监督员.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