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通过红文化建设,走出了一条“依红推新、靠新出强”的发展新路子。
2012年4月22日,中铁五局宣传(文化)工作会议在浙江金华召开,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经验以《以创新思想建特色文化》为题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受到了全局上下一致好评。
创新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多年来,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坚持把创新思想融入红色企业文化建设之中,通过红文化建设,走出了一条“依红推新,靠新出强”的发展新路子。
红文化的起源
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48年历程,历代员工在投身祖国建设伟业中所展现出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不畏艰险、知难而进、团结和谐、永争第一”的精神风貌,一直是工人阶级先进性在员工队伍中的真实表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公司经营生产中的重要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在公司理念中的生动延续,有着无比鲜活的生命力和高质高效的战斗力。基于对优秀思想的传承和升华,近两年,公司领导班子总结归纳出企业独有的特色企业文化——红文化。
红文化作为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对传统企业精神的延续和发展,为公司员工所认同并遵守,是带有公司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管理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因此,它具有十分特殊的重要意义。首先,它源于传统,集中体现了机械化公司长久以来对工程建设的执着与坚持,符合工程单位对施工项目的理解和把握,这种精神标准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更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同时,它极具创新,集中体现了机械化公司逐鹿市场、弄潮时代的崇高理想,符合现代化企业对自身角色的认知和定位。这种企业文化顺应了当今社会发展的大潮流,能帮助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红文化的内涵
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确立建设的红文化,其核心涵盖了三个方面:一是公司使命,二是公司愿景,三是公司价值观。“和谐诚信,永争一流”是对其核心内涵的准确归纳和高度概括,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诠释:以企为家、爱岗敬业;精诚团结、勤劳勇敢;创先争优、永争一流;感恩企业、无私奉献。
这四个精神实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具体体现,是机械化公司特色企业文化的立足点和发展点。
机械化公司从计划经济时代决战衡广线诞生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到以后断了“皇粮”毅然决然地率先在全局走向市场经济,公司在改革改制中经过学邯钢、减员增效、项目法施工,通过实行年薪制、期薪制、岗薪制、项目经营责任制,公司快速建立起了适应市场竞争规律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和机制,走上了一条综合型施工的道路。
进入21世纪后,机械化公司高屋建瓴地提出“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理念,引领着公司向新的历史巅峰攀登。
机械化公司的红文化作为一种立足经营、指导生产的企业文化,绝不是几句口号、几幅标语那样简单和肤浅,它依托于领导干部的言传身教、熏陶示范和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自觉行动,并将其“以企为家、爱岗敬业”的职业热情、“精诚团结、勤劳勇敢”的职业品质、“创先争优、永争一流”的职业理念、“感恩企业、无私奉献”的职业情操,不断根植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从而打造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利于指导与操作的先进企业文化。
红文化的实践
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用红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身运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工作思路。
——按照红文化的视觉要求,结合文明工地建设和标准化建设需要,形成了以红色为主的色调,充分展示具有公司工程项目形象个性特征的有形化建设体系。
——尊重基层单位和广大职工的首创精神,认真落实“三个一工程”(即一本书、一本画册、一部专题片)建设,一批文化成果相继亮相。同时,通过组织摄影比赛、征文交流、创办内刊等方式,以精彩生动的文化景象感染激励广大职工,构筑起共有的精神家园。
——积极构建“大宣传”格局,主动抢占宣传制高点,全面唱响公司站稳中铁五局第一方阵的主旋律,保持宣传舆论的强劲势头,使公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与日俱增,为企业拓展市场打下了良好铺垫。
——大力树立和推进先进典型,积极营造公司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和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发挥标杆引领作用。
——坚持把项目部作为红文化建设主战场、主阵地,大力弘扬“高标准、高起点、争第一、创一流”的项目管理理念。目前,公司有一半以上项目获得过业主单位授予的先进施工单位、优秀项目部等荣誉称号,成为施工线上的领头羊,屡获嘉奖,如:湘桂项目获得过局指挥部高达961万元的奖励,汝郴项目更是获得了业主高达1 170多万元的奖励。公司在辽宁、陕西、甘肃、福建等省份的市场信用评价都分别获得了A、AA级的评级,并得到了评标加分奖励。
红文化已经成为公司开发市场的助推器。公司连续三年被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授予“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连续两年被局授予“优秀企业文化建设单位”称号,公司出版发行了红文化建设重要成果《红韵》文集,印制了反映公司发展历程、凸显企业品牌形象的经营画册。
“十一五”期间,公司共完成路外新签合同额80.57亿元,是“十一五”规划目标50亿元的161%,平均年增长率达19.2%;完成企业营业额103.3亿元,是“十一五”规划目标45亿元的230%,平均年增长率达41.4%。公司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六连冠”、全国工程建设鲁班奖、全国公路建设优秀工程一等奖、中央企业先进集体等荣誉。
红文化的深化
既要“面子”红,更要“里子”红。机械化公司清醒地认识到,红文化是代表广大员工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企业文化,必须要回归到职工生产生活学习中,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内涵,使红文化获得源源不断的持久发展动力。为此,必须进一步深化公司红文化。
经营和生产是企业的永恒主题,要将红文化在原有基础上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建设红文化的新路子,并将红文化为经营生产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深化实践就是要不断把虚的东西变实、把感性的东西变理性、把抽象的东西变直观、把零散的东西变系统,最终发展成严谨完整的红文化体系,成为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领导干部是企业文化的传播者和体现者,要通过广大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大力推动红文化与企业管理的深度融合,把红文化理念体系转化为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工作职责,使企业的目标、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最大限度地内化为员工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
注重文化建设与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认真把握好文化建设与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互补互利关系,积极发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宣传优势,促进红文化的培育、提炼和宣贯,并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成果体现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成效。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着眼点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这为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深化红文化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公司将准确把握企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准确把握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红文化发展,以党的先进性理论武装红文化,提升红文化的科学化水平,着力把红文化根扎在公司职工的思想中、花开在公司职工的言行中、果结在公司各个工程项目上。
(责任编辑:李万全)
2012年4月22日,中铁五局宣传(文化)工作会议在浙江金华召开,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经验以《以创新思想建特色文化》为题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受到了全局上下一致好评。
创新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多年来,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坚持把创新思想融入红色企业文化建设之中,通过红文化建设,走出了一条“依红推新,靠新出强”的发展新路子。
红文化的起源
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48年历程,历代员工在投身祖国建设伟业中所展现出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不畏艰险、知难而进、团结和谐、永争第一”的精神风貌,一直是工人阶级先进性在员工队伍中的真实表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公司经营生产中的重要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在公司理念中的生动延续,有着无比鲜活的生命力和高质高效的战斗力。基于对优秀思想的传承和升华,近两年,公司领导班子总结归纳出企业独有的特色企业文化——红文化。
红文化作为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对传统企业精神的延续和发展,为公司员工所认同并遵守,是带有公司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管理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因此,它具有十分特殊的重要意义。首先,它源于传统,集中体现了机械化公司长久以来对工程建设的执着与坚持,符合工程单位对施工项目的理解和把握,这种精神标准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更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同时,它极具创新,集中体现了机械化公司逐鹿市场、弄潮时代的崇高理想,符合现代化企业对自身角色的认知和定位。这种企业文化顺应了当今社会发展的大潮流,能帮助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红文化的内涵
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确立建设的红文化,其核心涵盖了三个方面:一是公司使命,二是公司愿景,三是公司价值观。“和谐诚信,永争一流”是对其核心内涵的准确归纳和高度概括,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诠释:以企为家、爱岗敬业;精诚团结、勤劳勇敢;创先争优、永争一流;感恩企业、无私奉献。
这四个精神实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具体体现,是机械化公司特色企业文化的立足点和发展点。
机械化公司从计划经济时代决战衡广线诞生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到以后断了“皇粮”毅然决然地率先在全局走向市场经济,公司在改革改制中经过学邯钢、减员增效、项目法施工,通过实行年薪制、期薪制、岗薪制、项目经营责任制,公司快速建立起了适应市场竞争规律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和机制,走上了一条综合型施工的道路。
进入21世纪后,机械化公司高屋建瓴地提出“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理念,引领着公司向新的历史巅峰攀登。
机械化公司的红文化作为一种立足经营、指导生产的企业文化,绝不是几句口号、几幅标语那样简单和肤浅,它依托于领导干部的言传身教、熏陶示范和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自觉行动,并将其“以企为家、爱岗敬业”的职业热情、“精诚团结、勤劳勇敢”的职业品质、“创先争优、永争一流”的职业理念、“感恩企业、无私奉献”的职业情操,不断根植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从而打造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利于指导与操作的先进企业文化。
红文化的实践
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用红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身运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工作思路。
——按照红文化的视觉要求,结合文明工地建设和标准化建设需要,形成了以红色为主的色调,充分展示具有公司工程项目形象个性特征的有形化建设体系。
——尊重基层单位和广大职工的首创精神,认真落实“三个一工程”(即一本书、一本画册、一部专题片)建设,一批文化成果相继亮相。同时,通过组织摄影比赛、征文交流、创办内刊等方式,以精彩生动的文化景象感染激励广大职工,构筑起共有的精神家园。
——积极构建“大宣传”格局,主动抢占宣传制高点,全面唱响公司站稳中铁五局第一方阵的主旋律,保持宣传舆论的强劲势头,使公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与日俱增,为企业拓展市场打下了良好铺垫。
——大力树立和推进先进典型,积极营造公司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和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发挥标杆引领作用。
——坚持把项目部作为红文化建设主战场、主阵地,大力弘扬“高标准、高起点、争第一、创一流”的项目管理理念。目前,公司有一半以上项目获得过业主单位授予的先进施工单位、优秀项目部等荣誉称号,成为施工线上的领头羊,屡获嘉奖,如:湘桂项目获得过局指挥部高达961万元的奖励,汝郴项目更是获得了业主高达1 170多万元的奖励。公司在辽宁、陕西、甘肃、福建等省份的市场信用评价都分别获得了A、AA级的评级,并得到了评标加分奖励。
红文化已经成为公司开发市场的助推器。公司连续三年被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授予“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连续两年被局授予“优秀企业文化建设单位”称号,公司出版发行了红文化建设重要成果《红韵》文集,印制了反映公司发展历程、凸显企业品牌形象的经营画册。
“十一五”期间,公司共完成路外新签合同额80.57亿元,是“十一五”规划目标50亿元的161%,平均年增长率达19.2%;完成企业营业额103.3亿元,是“十一五”规划目标45亿元的230%,平均年增长率达41.4%。公司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六连冠”、全国工程建设鲁班奖、全国公路建设优秀工程一等奖、中央企业先进集体等荣誉。
红文化的深化
既要“面子”红,更要“里子”红。机械化公司清醒地认识到,红文化是代表广大员工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企业文化,必须要回归到职工生产生活学习中,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内涵,使红文化获得源源不断的持久发展动力。为此,必须进一步深化公司红文化。
经营和生产是企业的永恒主题,要将红文化在原有基础上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建设红文化的新路子,并将红文化为经营生产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深化实践就是要不断把虚的东西变实、把感性的东西变理性、把抽象的东西变直观、把零散的东西变系统,最终发展成严谨完整的红文化体系,成为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领导干部是企业文化的传播者和体现者,要通过广大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大力推动红文化与企业管理的深度融合,把红文化理念体系转化为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工作职责,使企业的目标、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最大限度地内化为员工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
注重文化建设与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认真把握好文化建设与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互补互利关系,积极发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宣传优势,促进红文化的培育、提炼和宣贯,并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成果体现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成效。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着眼点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这为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深化红文化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公司将准确把握企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准确把握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红文化发展,以党的先进性理论武装红文化,提升红文化的科学化水平,着力把红文化根扎在公司职工的思想中、花开在公司职工的言行中、果结在公司各个工程项目上。
(责任编辑:李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