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抗痨中发生类赫反应的危险因素

来源 :中国老年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x781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肺结核抗痨过程中发生类赫反应(PR)的频率、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历资料的回顾性列队研究。结果符合条件的1 310例肺结核患者抗痨后76例发生PR(5.8%),发生PR的时间是抗痨后(40±28)d。发热和咳嗽是PR的最常见症状。76例PR患者中误诊为耐药结核24例,肺炎32例和肺癌6例。发生PR的危险因素是:体重指数低、低白蛋白血症、初始血淋巴细胞数低和发生PR时淋巴细胞数较大增加(P均<0.05)。结论在肺结核患者抗痨中出现PR是常见现象,且易误诊;低蛋白血症、低体重
其他文献
现在的孩子们因成长环境以及自身的原因,水平参差不齐.学习风格也不尽相同。他们也许会像树木一样.有的长成参天大树,有的做了美丽的行道树.有的只是一棵平淡无奇的树木,甚至是灌木
当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建高效课堂已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本文从有效导入,激发兴趣、精心设计课堂、课前充分准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多形式师生互动、和谐的师生关
对于处于后工业化社会前期阶段的佛山而言,率先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并努力建成现代化强市、积极打造中国制造业一线城市、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加快建设面向全
不少学生升入高中后,随着化学知识难度的增加,慢慢的学生成绩开始分化。根据自己多年高中化学教学经验,对如何转化学困生的方法与各位同仁交流一下,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