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扶贫时期防返贫的长效机制与制度建设研究——以石家庄为例

来源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liuxiewe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国的扶贫事业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后扶贫时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规划和建议”,进一步提出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切实防止返贫和新致贫,就需要从强化协调联动、提高帮扶成效,强化督导、将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相结合,以集中力量发展产业为重点,制定防返贫一揽子行动方案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和制度,为实现全面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其他文献
在二○二二年新年贺词中,国家主席习近平饱含深情地为拼搏奋斗的无数平凡英雄点赞.是的,“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是的,“无数追梦人还在奋斗奉献”.正是“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
期刊
游击战并非中共独创,但由于抗战时期特殊的政治军事形势,游击战由战术上升到战略,并成为对日持久战的核心内容.中共游击战自其产生之日起就面临着诸如“游而不击”,“避免作战,保存实力”等质疑.以当年侵华日军所留情报、资料及其后来的回忆为分析文本,从中共的军力如何、中共是否游而不击、为什么百团大战后中共较具规模的对日作战相对减少、中共游击战效果如何和中共游击战为什么能够成功五个问题入手,可以探讨中共游击战的真实面貌.从侵华日军记录的材料看,中共游击战的战略战术是成功的,中共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