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形耳廓合并杯状耳畸形的治疗体会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da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一种同期矫正蝶形耳廓合并杯状耳畸形的手术方法的效果。

方法

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整形外科收治蝶形耳廓合并杯状耳畸形患者13例,男6例,女7例,年龄6~15岁,平均9.2岁。采用软骨瓣折叠矫正杯状耳畸形,同时采用耳垂瓣及耳廓复合组织瓣相向推行及耳甲腔软骨片游离移植,修复蝶形耳廓畸形。术后随访6个月,测量耳廓长度、宽度,并观察矫正效果。

结果

本组13例耳廓畸形均得到明显改善,无耳廓上部再次悬垂病例,1例患者出现耳后切口轻度瘢痕增生,经药物外涂及耳夹夹持6个月后瘢痕软化变平。所有单侧畸形患者中,患侧容貌耳长均小于健侧,有1例患者患侧容貌耳长与健侧容貌耳长的差值达0.7 cm,其余患者均小于0.5 cm。所有患者患侧容貌耳宽与健侧容貌耳宽的差值均小于0.3 cm。

结论

采用软骨折叠及耳垂瓣、耳廓复合组织瓣结合游离耳甲腔软骨片可同时矫正蝶形耳廓及杯状耳畸形,术后效果满意。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原发性阑尾肿瘤发生腹膜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9年1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就诊的71例原发性阑尾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阑尾肿瘤腹膜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71例患者中,腹膜转移(腹膜转移组)33例,无腹膜转移(无腹膜转移组)38例。腹膜转移组患者术前癌胚抗原(CEA)升高21例,无腹膜转移组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目的探讨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治疗晚期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19例晚期mCRP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65例)。观察组采用阿比特龙+泼尼松治疗,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泼尼松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无进展生存期(PSAPFS)、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总体生存期(OS)。结果共有6例患者未完成总评估与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9.4(13.8,23.7)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22.22%、
目的探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侧颈淋巴结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复发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9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PTC CLN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CLNM数目临界值,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侧颈淋巴结复发的高危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侧颈淋巴结的复发风险。结果245例患者中,侧颈淋巴结复发32例,因甲状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