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电能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在能源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对电网运行的智能调度,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智能电网调度就是为了更好的进行电能输送,虽然科技的发展推动着电网系统的发展,但是在运行过程中智能电网仍然存在一些缺陷,需要进行不断的完善。因此,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智能电网;调度运行;关键技术
1、智能电网的概念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它的建设是以高速、集成的双向通信网络为基础,运用目前比较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控制方法等实现对系统的运行,从而达到对电网安全、经济、环保、可靠等的要求。智能电网具有多重特征,一般包括自愈、激励以及包括用户、抵御攻击、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等特征。作为目前最先进的电网形式,智能电网能够实现对电力传输的自动控制和监视,能够为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顺畅运行提供保障。智能电网的发展逐渐呈现高效化和自动化趋势,能够在运行和发展过程中结合先进的测量技术、控制技术、传感技术实现智能电网的全面性能力,提高传输的效率和质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和对资源的浪费。但是随着智能电网的广泛应用,其弊端也在逐渐的显露出来,因此对智能电网调度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
2、智能电网中电网调度的重要性
所谓智能电网就是利用先进的电网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等技术来保证电网稳定运行,实现电能智能分配的一种运行系统。在现代社会里,智能电网的发展有着其必然性,智能电网的出现实现了电网资源的整体化分配与分享,能够提高
电能的利用率。而电网调度是智能电网中的核心环节,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对外可靠供电、各类电力生产工作有序进行而采用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电器设备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给电网运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一旦电网运行出现故障,就会影响到电网的正常运行。而电网调度的职责就是保护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通过对电网运行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结合电网实际运行参数,如电压、电流、频率、负荷等,综合考虑各项生产工作开展情况,对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状态进行判断,对威胁电网系统正常运行的因素进行综合预防,从而确保电网持续安全稳定运行。
3、浅析智能电网调度运行中的关键技术
3.1在线监测技术
当进行智能电网调度工作时,需要对电网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便于确定电网系统的运行情况,从而做出正确的运行策略,以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主要是靠人工收集和检测,而随着电网事业的发展,使数据量越来越大,会严重影响监测效果,对电力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影响。
在智能电网系统的发展下,现已实现了在线监测技术,可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与处理,能有效降低员工的工作量,从而保障工作效率。在线检测技术摆脱了传统离线监测的限制性问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将电网系统的重要设备、流程等建立模型,观察各个设备、设施的运行状态以及对模型造成的影响,能对异常信息进行直接辨识,从而判断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一是,硬件设备,通常由监测设备和传感设备等构成,可将其安装在重点设备中,从而进行监控。二是,在线检测技术采用的是综合监控模式,其内部数据信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可直接对监测单元进行操作,以保证监控效果。三是,在进行监测工作时,需要安装通讯协议,保证通讯流程顺利进行。
3.2辅助技术
利用智能电网调度技术可完成各种辅助性工作,包括实时监控、辅助决策等。主要是因为,此项技术可直接对发电机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从而将动态数据信息传输至调度中心。同时,还需要利用GPS技术来对实时监控,有利于及时发现电网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传统数据采集技术有明显的缺陷,通常只能定期监测,不利于发现存在的问题,使电力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影响。而采用实时监测技术,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同时,现已开发了很多的辅助性功能,比如在线预警、辅助决策等。可对电网系统中的动态数据、静态安全、稳定性、安全性等进行计算,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可直接向工作人员发出警报信息,便于员工及时处理,可为后续的处理工作提供依据,能有效提高智能电网调度运行工作的安全性。
3.3短路控制与线路测距技术
加强电网系统短路控制工作也是电网调度工作中的重点内容,能有效提高电网系统的安全性,保障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主要采用是故障电流限制技术,能从多方面控制电路短路等问题。虽然能有效提高电路控制质量,但其建设费用比较高,会加大运营成本。因此,很多电力企业开始改革短路控制技术,发展线路测距模式,可对输电线路中的故障问题进行定位和排查,能有效提高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同时,传统录波检测技术的精准性要差一些,达不到国家的检测标准。而线路测距技术的抗干扰能力强,可摆脱内外部因素的影响,能有效保障监测工作顺利进行,使其符合国家标准。对此,将线路测距技术应用在智能电网调度运行中,能有效提高数据监测质量,以提高运行的安全性。
4、结束语
智能電网建设,能够实现电力调度,高质量的建设效果,则能够确保电力输送的安全,为用户提供安全的电力服务。在电网建设中,利用动态监测技术等,能够减少电力系统运行的耗能,对于实现电力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电力行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电力系统调度技术也需要不断改进,以适应现代电力发展的需求,提升智能电网的智能化水平,确保电力系统能够实现低故障率运行。
参考文献:
[1]滕贤亮,高宗和,朱斌,吴继平,彭栋,徐瑞,张小白.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AGC需求分析及关键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01):81-87.
[2]林芳旭,杨杨,林凤来.智能电网调度运行面临的关键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1):138.
(作者单位:国网泉州供电公司)
关键词:智能电网;调度运行;关键技术
1、智能电网的概念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它的建设是以高速、集成的双向通信网络为基础,运用目前比较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控制方法等实现对系统的运行,从而达到对电网安全、经济、环保、可靠等的要求。智能电网具有多重特征,一般包括自愈、激励以及包括用户、抵御攻击、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等特征。作为目前最先进的电网形式,智能电网能够实现对电力传输的自动控制和监视,能够为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顺畅运行提供保障。智能电网的发展逐渐呈现高效化和自动化趋势,能够在运行和发展过程中结合先进的测量技术、控制技术、传感技术实现智能电网的全面性能力,提高传输的效率和质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和对资源的浪费。但是随着智能电网的广泛应用,其弊端也在逐渐的显露出来,因此对智能电网调度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
2、智能电网中电网调度的重要性
所谓智能电网就是利用先进的电网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等技术来保证电网稳定运行,实现电能智能分配的一种运行系统。在现代社会里,智能电网的发展有着其必然性,智能电网的出现实现了电网资源的整体化分配与分享,能够提高
电能的利用率。而电网调度是智能电网中的核心环节,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对外可靠供电、各类电力生产工作有序进行而采用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电器设备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给电网运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一旦电网运行出现故障,就会影响到电网的正常运行。而电网调度的职责就是保护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通过对电网运行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结合电网实际运行参数,如电压、电流、频率、负荷等,综合考虑各项生产工作开展情况,对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状态进行判断,对威胁电网系统正常运行的因素进行综合预防,从而确保电网持续安全稳定运行。
3、浅析智能电网调度运行中的关键技术
3.1在线监测技术
当进行智能电网调度工作时,需要对电网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便于确定电网系统的运行情况,从而做出正确的运行策略,以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主要是靠人工收集和检测,而随着电网事业的发展,使数据量越来越大,会严重影响监测效果,对电力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影响。
在智能电网系统的发展下,现已实现了在线监测技术,可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与处理,能有效降低员工的工作量,从而保障工作效率。在线检测技术摆脱了传统离线监测的限制性问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将电网系统的重要设备、流程等建立模型,观察各个设备、设施的运行状态以及对模型造成的影响,能对异常信息进行直接辨识,从而判断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一是,硬件设备,通常由监测设备和传感设备等构成,可将其安装在重点设备中,从而进行监控。二是,在线检测技术采用的是综合监控模式,其内部数据信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可直接对监测单元进行操作,以保证监控效果。三是,在进行监测工作时,需要安装通讯协议,保证通讯流程顺利进行。
3.2辅助技术
利用智能电网调度技术可完成各种辅助性工作,包括实时监控、辅助决策等。主要是因为,此项技术可直接对发电机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从而将动态数据信息传输至调度中心。同时,还需要利用GPS技术来对实时监控,有利于及时发现电网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传统数据采集技术有明显的缺陷,通常只能定期监测,不利于发现存在的问题,使电力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影响。而采用实时监测技术,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同时,现已开发了很多的辅助性功能,比如在线预警、辅助决策等。可对电网系统中的动态数据、静态安全、稳定性、安全性等进行计算,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可直接向工作人员发出警报信息,便于员工及时处理,可为后续的处理工作提供依据,能有效提高智能电网调度运行工作的安全性。
3.3短路控制与线路测距技术
加强电网系统短路控制工作也是电网调度工作中的重点内容,能有效提高电网系统的安全性,保障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主要采用是故障电流限制技术,能从多方面控制电路短路等问题。虽然能有效提高电路控制质量,但其建设费用比较高,会加大运营成本。因此,很多电力企业开始改革短路控制技术,发展线路测距模式,可对输电线路中的故障问题进行定位和排查,能有效提高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同时,传统录波检测技术的精准性要差一些,达不到国家的检测标准。而线路测距技术的抗干扰能力强,可摆脱内外部因素的影响,能有效保障监测工作顺利进行,使其符合国家标准。对此,将线路测距技术应用在智能电网调度运行中,能有效提高数据监测质量,以提高运行的安全性。
4、结束语
智能電网建设,能够实现电力调度,高质量的建设效果,则能够确保电力输送的安全,为用户提供安全的电力服务。在电网建设中,利用动态监测技术等,能够减少电力系统运行的耗能,对于实现电力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电力行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电力系统调度技术也需要不断改进,以适应现代电力发展的需求,提升智能电网的智能化水平,确保电力系统能够实现低故障率运行。
参考文献:
[1]滕贤亮,高宗和,朱斌,吴继平,彭栋,徐瑞,张小白.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AGC需求分析及关键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01):81-87.
[2]林芳旭,杨杨,林凤来.智能电网调度运行面临的关键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1):138.
(作者单位:国网泉州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