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与传统文化关系探析——以学衡派为中心的考察

来源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le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民初,中国产生了一批有现代教育背景的知识分子.他们大多接受了清末新政时中西结合的新式教育,又有赴欧美、日本的求学经历,对中西文化有深刻认识,在五四时期形成了反传统文化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两派.其中,学衡派是主张发扬传统文化的一批现代知识分子,他们服膺中国传统文化,汇聚于东南大学和《学衡》杂志,主动改造并再诠释了部分传统文化的内容,发扬符合现代价值的中西人文主义传统.学衡派的发展方式犹如新青年派的翻版,思想主张却与之截然不同,其失败反映出传统文化在近代中国的式微和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其他文献
被煙台人称作“爬虾”的这种海鲜,学名“虾蛄”,虾蛄科目虾蛄属,生活在沿海近岸浅水泥沙或礁石裂缝内,分布范围极广,从俄罗斯的大彼得海湾到日本和中国沿海及马来半岛、夏威夷群岛均有分布。  “爬虾”还有许多别称。英文译名叫“螳螂虾”。在中国不同的地域,有许多不同的叫法,诸如“虾爬子”“琵琶虾”“蝼蛄虾”“皮皮虾”“皮带虾”“蚕虾”“虾虎”“水蝎子”等不下20种。与这些略带鄙视或揶揄的别称不同,在蓬莱的大
期刊
人們常用“十年磨一剑”来形容刻苦磨练的艰辛,这句话用在青年书法家孙嘉鸿身上再恰当不过。1994年出生于烟台的孙嘉鸿,现在已是山东省书协会员,福山书协理事、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本科和硕士毕业后,孙嘉鸿继续在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书法担任专业教师,同时被中国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特聘为教师。  孙嘉鸿是那种从骨子里就喜欢写字的人。比方一宿写五千的小楷,在别人觉得很辛苦了,他却觉得
期刊
量刑基准主张只能在责任刑的限度内裁量预防目的 ,具有天然的理论优势,我国量刑实践应当充分汲取量刑基准的合理成分以弥补现行量刑步骤的缺憾.点刑罚理论相较于责任范围理论更侧重保障人权和限定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位置价值说是点刑罚理论的“复制品”,因此选择将点刑罚理论融入刑罚裁量的各个阶段.责任概念的理解偏差决定了我国《刑法》第61条只能立足本土语境修改,不能完全移植欧陆刑法的立法模式.量刑起点的位置应当按照基本犯的既遂形态予以确定,基本犯的既遂形态对应的刑罚量处于法定刑中间偏下.唯有影响责任刑的情节才能调节量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