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醛鞣革的溶液浸渍与热稳定性研究

来源 :皮革科学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zz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荆树皮和戊二醛鞣的最佳鞣制顺序。采用不同pH水溶液、脲、菜油、甘油及机油溶液处理两种鞣法的皮革样品;对比处理前后样品的收缩温度;探讨溶剂、鞣制方法对革的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先荆树皮后戊二醛鞣制效果较好,其TS均可达到90℃以上。溶剂处理后,样品的TS与鞣制方法和干燥处理有明显关联,荆树皮-戊二醛获得的样品干燥后受溶剂影响小,Ts差别0.9℃,干燥前差别15.2℃;戊二醛-荆树皮获得的样品干燥前受溶剂的影响小,差别4.0℃,干燥后差别10.8℃。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和聊斋先生一样,阿列克谢耶夫对庸俗习气痛恨有加,这不仅帮助他立即找到了像“鄙俗”这样的词语来概括庸俗习气(如果您还记得的话,这个词语被习惯了俗里俗气的女编辑换成了“鄙
光绪十四年九月初三(1888年10月7日),<申报>头条刊载<祭蒲柳泉先生记>一文,作者署"梁溪瘦鹤词人".据<江苏艺文志&#183;无锡卷>载:"瘦鹤词人"即无锡邹弢(1850-1931)之号.邹弢,
叠合境是<聊斋志异>作者妙手偶得的一种特殊结构形态.境界分离是叠合境形成的前提,人世逻辑、神怪逻辑、物性逻辑三条运思主线勾勒出"聊斋"幻想的多维空间,志异意识、"贵曲"
《聊斋俚曲集》是蒲松龄的重要白话作品,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俗书别字,这给阅读和理解带来了不便。对这部分俗书别字进行考证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择取部分加以考证,指出其本字,以帮助
铬饼中的凝胶在酶化后交联得到的产物有较好的物性.改性后的凝胶强度、熔点、粘性和凝胶温度都更高.在测定了该产物的其它特性(如发泡性和胶粘性)和分子量分布可以进一步确定
浸灰废液酸化至pH4.0~3.5,离析出的蛋白质主要由角蛋白的降解产物构成(占55%-70%),其它组分包括白蛋白的部分降低产物(占24.7~26.8%)和球蛋白的部分降解产物(占4.1%~15.5%).同时
《聊斋志异》结尾续谈张玉书(一)之所以为本文标个“续谈”的题目,决不是因为自己写过关于《聊斋志异》结尾问题的文章,而是因为别的蒲学专家学者研究、探讨、论述过这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