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6月20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文化经济职业岗位培训正式启动,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位学员参加了封闭式培训和严格的考试。许多学员参训后感觉收获颇丰,我们编发扬州奇观阁学员马文峰的一篇随想,以窥一斑。
从古至今,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无数的艺术瑰宝,在世界的每个角落熠熠生辉。但至今我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评估机构,让那些艺术瑰宝体现出它应有的文物价值和市场价格。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与宣和(北京)技术培训中心合作,“想市场之所想,办市场之所盼”,正式启动了文化经济职业岗位培训工程。他们肩负起社会的责任,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艺术品评估事业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同样需要“由实践到理论,由理论指导实践”的反复多次的辨别修正过程。老师们凭着对中国文化事业的热爱,对中国艺术品市场规范管理的职责,义无反顾地担负起为我国文化经济的健康发展培育专项人才的使命。作为学员,我被他们的精神所感染,这次培训班专家的讲课,使我受益匪浅,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
艺术品评估是一个新的职业,可以说前无古人,国家无统一标准,基本上是无本可依,所以说对艺术品评估师的培训需要投入的精力很大。没有参照物,难度是可想而知,而他们打破常规,从宏观上引导学员理解评估的精髓,把握评估的规律,掌握基本的评估技巧。在培训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老师们抛弃了中国自古“学在官府”的说法,树立起“我不去做,还有谁去做的”使命感,编出的教材具有引导性、方向性、典范性。通过这次培训,我个人认为培训可以更多地和社会文化研究机构、博物馆等和艺术品相关的部门建立起互动平台,从宏观到局部,由中央到地方建立起网络培训机构,在实践中不断充实艺术品评估培训教材的新内容,再细化艺术品评估的具体标准。就像建房一样,先做个框架,再添砖加瓦。艺术品评估必须有一个总的思路,再在总的思想指导下,完成每个项目的工程。
中国几千年的文明,艺术品像大海一样浩瀚,我们的评估师不可能掌握每种艺术品的评估标准,我们所做的也可能就是大海中的一滴。但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只要有了方向,坚定不移地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我们就能托起中国艺术品评估事业的太阳。“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艺术品评估是文化经济领域的一个新职业,它的诞生犹如一个初生的婴儿,随时都会遭受死亡的威胁,它的成长需要国家相关部门、文化行业的支持,更需要我们自身的努力。“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参照律师事务所、会计协会的运作方式,首先建立起全国性的培训机构,有针对性地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再设立专门的艺术品评估机构,建起本行业的规章制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当今艺术品市场良莠不齐、鱼目混珠的情况下,每个艺术品评估师就是一杆秤,只有通过扎实的工作,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通过设立评估机构,把评估师紧紧团结在周围,形成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让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做到卖者安心,买者放心,成为艺术品收藏者、爱好者、投资者最好的合作伙伴。
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刘勰说:“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艺术品评估师实践经验愈丰富,艺术素养愈高,就愈能深刻地理解艺术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这就需要建立起长期的培训制度。艺术品的价值和价格随着社会的变迁,时间的变化,地点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作为艺术品评估师要不断地改变思维定势,善于变通,善于洞察,善于联想,善于总结。所处的环境不同,各人的生活审美经验也有所差异,因此对某件艺术品的评估结果就不尽相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必须建立起定期的培训制度和资格审核制度,求同存异。在艺术品的评估行业中,同样要建立起评估监督制度。我们要更好地运用网络平台,把评估师的观点,慢慢地规范到同一轨道上来,通过网络不断地传递新知识、新概念、新方法、新潮流,让每个评估师跟着时代的步伐前进。艺术品评估只有明确了市场需要什么,需要做什么,才具有行业的竞争力。培训是给一把钥匙,成为艺术品评估的大师还需要我们自己长期的努力。艺术品评估行业只有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地研究巩固发展壮大,才能在艺术市场中占有独特的位置。
从古至今,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无数的艺术瑰宝,在世界的每个角落熠熠生辉。但至今我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评估机构,让那些艺术瑰宝体现出它应有的文物价值和市场价格。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与宣和(北京)技术培训中心合作,“想市场之所想,办市场之所盼”,正式启动了文化经济职业岗位培训工程。他们肩负起社会的责任,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艺术品评估事业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同样需要“由实践到理论,由理论指导实践”的反复多次的辨别修正过程。老师们凭着对中国文化事业的热爱,对中国艺术品市场规范管理的职责,义无反顾地担负起为我国文化经济的健康发展培育专项人才的使命。作为学员,我被他们的精神所感染,这次培训班专家的讲课,使我受益匪浅,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
艺术品评估是一个新的职业,可以说前无古人,国家无统一标准,基本上是无本可依,所以说对艺术品评估师的培训需要投入的精力很大。没有参照物,难度是可想而知,而他们打破常规,从宏观上引导学员理解评估的精髓,把握评估的规律,掌握基本的评估技巧。在培训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老师们抛弃了中国自古“学在官府”的说法,树立起“我不去做,还有谁去做的”使命感,编出的教材具有引导性、方向性、典范性。通过这次培训,我个人认为培训可以更多地和社会文化研究机构、博物馆等和艺术品相关的部门建立起互动平台,从宏观到局部,由中央到地方建立起网络培训机构,在实践中不断充实艺术品评估培训教材的新内容,再细化艺术品评估的具体标准。就像建房一样,先做个框架,再添砖加瓦。艺术品评估必须有一个总的思路,再在总的思想指导下,完成每个项目的工程。
中国几千年的文明,艺术品像大海一样浩瀚,我们的评估师不可能掌握每种艺术品的评估标准,我们所做的也可能就是大海中的一滴。但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只要有了方向,坚定不移地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我们就能托起中国艺术品评估事业的太阳。“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艺术品评估是文化经济领域的一个新职业,它的诞生犹如一个初生的婴儿,随时都会遭受死亡的威胁,它的成长需要国家相关部门、文化行业的支持,更需要我们自身的努力。“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参照律师事务所、会计协会的运作方式,首先建立起全国性的培训机构,有针对性地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再设立专门的艺术品评估机构,建起本行业的规章制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当今艺术品市场良莠不齐、鱼目混珠的情况下,每个艺术品评估师就是一杆秤,只有通过扎实的工作,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通过设立评估机构,把评估师紧紧团结在周围,形成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让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做到卖者安心,买者放心,成为艺术品收藏者、爱好者、投资者最好的合作伙伴。
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刘勰说:“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艺术品评估师实践经验愈丰富,艺术素养愈高,就愈能深刻地理解艺术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这就需要建立起长期的培训制度。艺术品的价值和价格随着社会的变迁,时间的变化,地点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作为艺术品评估师要不断地改变思维定势,善于变通,善于洞察,善于联想,善于总结。所处的环境不同,各人的生活审美经验也有所差异,因此对某件艺术品的评估结果就不尽相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必须建立起定期的培训制度和资格审核制度,求同存异。在艺术品的评估行业中,同样要建立起评估监督制度。我们要更好地运用网络平台,把评估师的观点,慢慢地规范到同一轨道上来,通过网络不断地传递新知识、新概念、新方法、新潮流,让每个评估师跟着时代的步伐前进。艺术品评估只有明确了市场需要什么,需要做什么,才具有行业的竞争力。培训是给一把钥匙,成为艺术品评估的大师还需要我们自己长期的努力。艺术品评估行业只有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地研究巩固发展壮大,才能在艺术市场中占有独特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