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塑造英雄,透视信仰力量r——评话剧《谭寿林》

来源 :歌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s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剧《谭寿林》讲述革命先烈谭寿林的英雄事迹.该剧通过创新的舞台表现形式,在剧本结构、人物形象塑造、舞台时空调度等多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使剧目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让主旋律文艺作品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其他文献
近日,一篇写于七八年前的“揭发”木心抄袭的文章被翻出来,在网上流传.这是一篇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题为《木心文学创作中的“文本再生”现象研究》(因作者姓卢,故以下简称“卢文”).全文上万字,其中大量篇幅为作者对木心作品中“再生文本”与“原文本”的逐篇逐句的对比分析,涉及已出版的木心绝大部分书目,包括《素履之往》《爱默生家的恶客》《伪所罗门书》《诗经演》等.
期刊
从故事诗学的角度对“撵城隍”型故事进行分析,考察明清时期民间城隍信仰与官方政治背景下底层大众的心灵状态.论文深入故事文本内部,探讨故事叙述的狂欢化结构,以期内外结合勾勒出撵城隍故事讲述的文学语境.撵城隍故事以城隍信仰的官方化、封建官僚体系的腐朽化为背景,大胆地描绘出底层民众反抗神权,把神降格、脱冕的狂欢化情节.故事蕴含着狂欢化诗学的双重结构:加冕与脱冕一体的狂欢形象、赌咒与祝福并存的狂欢语言.同时,文本深刻的对话性潜藏于故事的三种狂欢式结构中:人本狂欢是人与自我的对话,人神狂欢是官方与民间的对话,人群狂欢
舞剧作为戏剧艺术具有多维性,其空间性是第一位的.舞台上的对象通过演员的表演变化,便能调动观众无穷的想象力,把有限的舞台时空转变为无限的自由时空.《花界人间》是国内第一部以壮族花婆信仰为题材创作的大型舞剧作品,以极富想象力的方式,将民族信仰的创世主题、生命观以及民族文化搬上舞台,呈现出“壮乡大地”独特的人文生态和民族之魂.以空间角度为切入点,研究壮民族舞剧《花界人间》所呈现的花界、人界和黑暗世界三重叙事空间,有利于进一步探讨其蕴含的丰富象征意味.
广西师公舞是一种以戴面具跳神为重要标志的民间祭神舞蹈,主要流传于桂北、桂南、桂中地区.师公舞原是一种驱逐鬼疫的巫术,后来受傩文化以及佛、道教文化的影响,在流传过程中与广西本土民族文化杂糅互渗,而演变成广西独特的舞蹈文化.流传于广西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中的师公舞,由于民族文化传统、生态环境、民俗信仰的差异,形成各自的特点,出现了在地化发展现象.从信仰、语境、舞蹈三个角度对比研究桂北、桂南、桂中地区的师公舞的在地化特点,可为今后的舞蹈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学校美育工作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个方面.中学生美育社团作为“在体验中审美”的重要平台,是课堂教学成果的体现和延伸,对班级课外活动具有带动和示范作用.它不但构成了校园文化建设中最生动最鲜活的符号,也是校际艺术展演的主要力量.
期刊
傣族有句俗语,“谷子黄,傣家狂”,揭示了傣家人重农耕的思想,“出洼”仪式正是存身于这种思想之中,根据自身表述风格与环境特征塑造出的具有民族特性的节庆仪式.“嘎秧”作为仪式中的活态传承,以其自身独特的肢体语汇,结合象脚鼓乐的声响,在双向交互中隐喻傣族群体深刻的情感内涵.
自雕塑介入环境空间以来,雕塑艺术先辈便相当重视雕塑与公共空间方面的探索.远古时期的雕塑似乎以自然观照和模仿为主要呈现方式,自从人类开始形成祭祀活动到帝王宫廷陵墓兴建,雕塑与公共空间就产生了密切的关系,上述活动和行为中已包含人们的精神性和环境空间要求,也与古代星相学、占卜学相关.
期刊
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一书中曾这样写道:“当你教育孩子时,如果感到痛苦,那一定是用错了方法.”深以为然.rn作为初三(5)班的班主任,我一直非常重视班容班貌,却一直被其所困扰.其实我们班不是脏,而是乱——左边地上横着几个大书包,右边通道躺着几本牛津双解英语大词典;前排桌子旁的挂钩上吊着几个大小不一的塑料袋,后排桌子挂着几个颜色各异的收纳袋.因此,我们班显得既凌乱又拥挤.
期刊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地区的生源大量外流,在农村学校求学的有不少都是留守儿童.面对这一庞大的特殊群体,如何提高教育管理的质量,对初中校长来说是一大挑战.但是,只要站在留守儿童的角度上去思考,从他们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他们的管理就会有效而且高效.作为一名初中校长,我从农村学校的实情出发,从纠正留守儿童的不良思想、纠正农村教师错误的教学方式和设置农村学校的活动课程这三个方面,提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策略.
期刊
2021年9月27日国务院发布《中国妇女发展纲要( 2021-2030)》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2021-2030)》,首次写入“性别平等教育”一词,明确要求“大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全面推进” “中小学、幼儿园广泛开展性别平等教育”.中山市从2014年起开展性别平等教育试点,创新构建了性别平等教育“中山模式”,取得良好的成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