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师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HO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于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提出10年后的再解读,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山西大同大学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并提出相关培养策略,望该策略能够对同类地方院校高师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2-0024-05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bility Standard made ten years after the reinterpretation,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ability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of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 mainly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s and puts forward some training strategies. This training strategy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bility training of other similar to local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Key words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apa-bility; online learning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全球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占据了21世纪的主导地位,信息化教育也随之在国内全面展开。这种变化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其中教育技术能力便成为一个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标准。2004年12月25日,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2005年7月14日,教育部组织专家根据《标准》,制定了《中小学教学人员(初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2013年10月,教育部又决定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1]。
  在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承担着培养中小学教师的艰巨任务,大多数师范生毕业后将步入教师岗位,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未来的教育质量。《标准》提出10年后,通过对其再解读,进行地方高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调查,并提出高效的培养策略势在必行。
  2 基于《标准》对“教育技术能力”的解读
  关于教育技术能力的解读,教育部颁布的《标准》将其分为三类,分别为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2]。本文主要解读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包括4个方面。
  1)意识和态度:是指教师对有关教育技术知识的认识、学习和应用方面的意识和态度,它是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主要动力和起点。
  2)知识与技能:关于教育技术的理论知识、技术方法
  等。这是教育技术能力的基础部分。
  3)应用和创新:将教育技术与实际情况结合,创新运用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优化教学过程。其中包括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支持和管理、合作与交流等。
  4)社会责任:努力使不同情况的学生都能分享到教学资源,尽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会学生在遵守道德和法律的前提下正确使用教育技术。
  3 研究对象及方法
  山西大同大学是山西省大同市唯一一所地方高等院校,在校生达3万余人。本研究选取非教育技术专业的师范生,同时考虑到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性别差异等特点,选取汉语言文学、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政、音乐、体育、美术等10个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展开,问卷的设计和编写主要以《标准》为依据,采用封闭式和开放式结合设计,主要从7个方面的内容着手调查,分别为“意识与态度”“理论基本知识”“软件、媒体的掌握和应用程度”“利用网络学习的能力”“有关社会责任与道德”“获得关于教育技术方面知识的主要途径”“关于继续学习教育技术能力的看法”[3-4]。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 630份,回收15 056份,有效问卷13 527份,回收率96.33%,有效率89.84%。问卷数据采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4 调查结果分析
  意识与态度 教育技术的意识和态度会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意识。《标准》主要从4个方面解读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问卷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所示3个方面表明大部分学生的认识是正确的。第四个方面调查的问题为“您对教育技术的学习态度如何”,其中17.31%的学生表示既想学习理论知识,也想学习技术知识;6.01%的学生表示不想学,因为和专业不相关。由此可见,其中多数师范生的意识和态度总体情况较好,有利于提高其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
  基本理论知识 教育技术的理论知识是教育技术应用的基础,它为师范生提供了步入教师岗位所需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可以帮助师范生很快达到信息时代背景下对教师的新要求。如表2所示,数据表明,师范生对教育技术的理论知识了解不够深刻,所以在理论方面的教学有待改进和提高。
  媒体和软件的掌握和应用程度 《标准》明确规定了有关教育技术方面的技能和应用,软件、媒体的掌握和使用能明显体现出师范生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关于师范生如何获得学习资源或相关资源的应用现状如图1所示,相关问题采用的是多选形式。   由图1可见高校师范生形成了通过网络设备学习的良好意识,但自己开发资源的能力较弱。表3中数据表明,师范生已经掌握传统媒体的使用,对于信息化背景下多媒体计算机的使用也基本熟练。
  根据软件的应用方面,把软件分为教学软件和社会性软件。教学软件可以更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从而增强教学效果。熟练使用社会性软件可以帮助师范生通过更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在问卷中设计有关方面的题目,对教学软件的熟练情况如表4所示,对社会性软件的使用如图2所示。
  表4数据表明,大多数学生对办公软件(包括Word、PowerPoint、Excel)比较熟练,而对其他的教学软件(如Photoshop等)明显比较生疏。
  图2表示师范生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从图中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师范生中超过90%使用电话、QQ、飞信和邮箱,超过70%使用微博,使用博客的学生数量明显不多,而使用BBS的师范生仅有1.13%。这表明,师范生在信息交流方式上大多选择较为便捷普遍的软件,并且随着智能手机使用的普及,社会性软件的使用会越来越普遍。
  利用网络学习的能力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通过网络学习为人类的终身学习和移动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资源。利用网络的学习能力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师范生也应该具备这方面的素质。调查数据表明,95%以上的师范生表示十分关注利用网络学习的能力,80%以上的师范生表示能利用网络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从图3可以看出,师范生经常利用网络查阅信息资料、看电影,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上网打游戏、购物和聊天。
  有关社会责任与道德 有关社会责任与道德规范了教学人员的行为,影响了教学人员的意识和理念,这将会间接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当调查对象被问到“您是否了解信息的获取和运用以及技术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知识”时,只有5.30%的学生表示有浅显的了解,15.90%的学生表示一般,剩下的大多数表示不了解相关方面的知识。由此可见,师范生在这方面的知识比较匮乏,而在信息的检索、加工、利用和评价方面,大多数喜欢与他人交流,愿意与别人共享信息。
  获得关于教育技术方面知识的主要途径 关于教育技术方面的知识很广泛,包括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等。当问到通过何种途径学到有关方面知识时,80%以上的学生表示从公共课、平常教师上课的过程中可以获得,约40%的学生表示自学获得。
  关于继续学习教育技术能力的看法 根据调查,90%以上的学生认为教育技术可以帮助获取信息资源和自主学习,80%以上的学生认为教育技术可以为将来步入教师岗位提供帮助。这表明师范生已经认识到教育技术的价值。大部分师范生表示愿意继续学习教育技术方面的知识,他们认为教育技术对其现在或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图4的数据表明,师范生非常重视硬件、软件的开发应用,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意识也有所提高,但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的学习态度不积极。
  5 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策略
  开设师范生必修公共课 目前,全国大多数师范高校都已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而部分地方师范院校没有开设,或只开设了有关教育技术的限选、任选等公共课,如Flash和Photoshop等。地方师范院校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内容可以借鉴近年国内较有影响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根据何克抗、南国农等权威学者的观点,参考张炳林、杨改学发表于《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年第6期的文章《对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思考——基于CETS的公共课内容规范探究》[5],本文总结出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基本内容应基本具备图5所示的7个模块。
  区分专业授课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开设应该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这样有利于师范生在将来的教师岗位上实现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更好的整合,从而真正增强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考虑到文科专业与理科专业的差别,还有艺术类、体育类和非艺术类专业的异同,可以针对师范专业的异同,结合专业特点开设本专业独有的教育技术课程,在授课内容和方式上也尽量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讲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育技术专业教师应经常与学科专业教师多沟通,提出比较合理的授课内容和呈现方式。
  组织参加课外活动或社团 课外活动或社团比赛相对课堂学习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在校师范生缺乏教学实践,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或社团给学生创设实践的环境,提供体验的机会,从而有利于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
  建立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评价模式 目前,大多数师范高校都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但简单的课程开设并不能引起师范生对教育技术能力的足够重视,从而达不到培养目标。所以各大高校应该认真制定关于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评价模式和评价方式,这样可以使师范生重新审视和定位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性和意义。而传统的评价方式单一死板,应该采取多样先进的评价模式。本文针对上述情况,结合《标准》有关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的4个方面,总结了一套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评价模式,如图6所示。
  加强师范专业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教师本身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会让学生亲身体会怎样通过教育技术来增强教学效果,并让其感受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从而为以后步入教师岗位打好基础。所以师范院校有必要加强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方面的培训。
  针对学校集体实习进行跟踪指导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步入岗位之前的重要环节,而实习指导则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采取学校带队的集体实习方法,选派优秀教师对实习过程进行全程观察指导,并采集师范生实习的讲课录像,及时从中发现问题和不足,从而纠正在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吸取经验并应用到对师范生的教学中,从中可以结合实践来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
  ness/htmlfiles/moe/s7034/201311/159042.html.
  [2]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J].中国电化教育,2005(2):5-9.
  [3]何克抗.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J].电化教育研究,2005(4):39.
  [4]郑燕林,李卢一.师范专业实习生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0(12):11-15.
  [5]张炳林,杨改学.对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思考:基于CETS的公共课内容规范探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6):58-61.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狂犬病暴露后免疫接种人群流行病学特征,为改善狂犬病暴露后的卫生服务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对江西省都昌县所有预防接种门诊2003~2006年狂犬病疫苗接种者的登记资料进
针对传统压扩变换方法存在计算复杂度较高或设计灵活性不够的问题,推导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更为高效的非线性压扩变换改进算法.通过引入适当的参数,简化了压扩变换中功率守恒
解完一道题后,如果能从横向纵向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对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形成知识网络体系,均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那么针对一个问题,我们应探究问题
文章针对4个中药复方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实验研究结果,从中药新药研发的角度,阐述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中药在研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明确复方
在BIRTV2014的4号馆内,中科大洋(下简称大洋)以新形象登陆4006展位,此次参展,大洋延续了“融合全媒体构建新生态”的主题.通过全媒体融合生产平台和全媒体演播室等展区,集中展示了传
黄石有线高清视频网站正是有线网络发展局域网应用的有效尝试。要建设专业的高清视频网站,必须考虑节目分发环节的建设。没有从代码的角度阐述建站过程,而是从网络环境入手,介绍
在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课的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作业,通过完成作业学生得以发展空间想象力和消化学到的知识。所以,如何安排作业一直是任课教师关注的焦点。从多年的
期刊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以阻塞型(OSAS)是一种潜在致死性疾病。儿童、中老年均可发病,男性约占人群0.5—6%。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OSAS的主要方法,但术中术后均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做好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患病人数多,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到目前为止,几乎还没有发现什么治疗措施能预防COPD,或能
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我院对经桡动脉穿刺失败改经尺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共7例,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