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11的我国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评估进展与分析

来源 :生物多样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sh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国际机构、科研机构和文献关于我国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评估数据,梳理和分析了我国针对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11的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评估的进展情况.结果显示,我国已按时完成了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11中2015年之前对60%以上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评估的指标;目前已开展管理有效性评估的自然保护地面积达136.19万km2,占我国自然保护地面积(186.60万km2)的72.99%;我国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受多方关注.本研究调查数据与世界自然保护地数据库、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全球数据库的数据差异较大;我国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评估工具多样,各类型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评估工作进展差异显著,管理有效性评估标准化和连续性有待提高.最后,提出了如下建议:加强自然保护地整体性和连通性;参考世界自然保护区委员会的评估框架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自然保护地绿色名录标准,按照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分类制定管理有效性评估规范并将评估制度化;有效利用评估结果促进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的标准化、科学化并建立激励机制等.
其他文献
运用知识图谱工具CiteSpace对CNKI数据库中CSSCI及核心期刊收录的生态资本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以期为该领域研究提供更客观、科学的参考。研究表明:国内学界多从基本概念、资本属性、构成要素等角度探讨生态资本的内涵;从生态资源资产化、生态资产资本化角度探究生态资本化理论的衍生过程;以生态系统服务、生态危机的解决策略、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构想为着力点研究生态资本的理论价值;基于生态补偿、
为探究盐碱地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特征及群落间物种多样性的关系,根据对北疆盐碱地植物群落84个样点调查的数据,以各物种多度为指标,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方法(TWINSPAN)、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典范对应分析法(CCA)进行数量分类并分析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间关系和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相似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TWINSPAN数量等级分类将84个样点的植物划分为11种类型。各群丛类型的物种多样性特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