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白杨树

来源 :当代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zhang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茅盾(1896(丙申年).7.4 - 1981.3.27),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是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他毗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成就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触。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亦即时局稍稍平稳时,他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茅盾于1981年3月27日辞世。[1]
  中文名 沈德鸿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浙江嘉兴桐乡
  逝世日期 1981年3月27日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
  代表作品 《子夜》,《林家铺子》,《蚀》三部曲,《鼓吹集》等
  笔名 郎损、蒲牢、沈余、微明
  别名 字雁冰,笔名茅盾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896年7月4日
  职业 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主要成就 新文化运动先驱 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
  外文名 Shen Dehong
  字 雁冰
  茅盾生平经历
  茅盾谋生开始
  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预科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的窘迫,便开始工作谋生。
  1916年8月,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开始在英文部修改英文函授生课卷,继之和别人合作译书。最初的翻译《衣食住》(卡本脱著)问世。不久,又到国文部编写《中国寓言》,一面参与《学生杂志》的编辑工作。
  1920年初小说月报出版
  1920年初,“五四”文学革命深入开展,茅盾开始主持大型文学刊物《小说月报》“小说新潮栏”的编务工作。撰写了《小说新潮宣言》《新旧文学平议之平议》和《现 在文学家的责任是什么?》等论述,表露了茅盾早期的文学见解。同年11月,茅盾接编并全部革新了《小说月报》;12月底,与郑振铎、王统照、叶绍钧、周作人等联系,并于1921年1月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致力于文学革命活动。两年后,由于商务印书馆守旧派对《小说月报》的革新不满,茅盾辞去了该刊的主编职务,转到国文部工作。
  参加革命
  与此同时,茅盾积极参加社会革命活动。
  1921年初,茅盾参加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同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他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1922年后,曾以《小说月报》编务为掩护,从事党中央联络员工作。这时期,也曾先后在党所办的平民女校、上海大学任教,为革命事业培养干部。
  1925年5月10日,沈雁冰在《文学周报》第127期发表长篇论文《论无产阶级艺术》。17日,31日和10月24日出版的《文学周报》第173、175和196期继续刊载,这是1924年提出革命文学的口号之后沈雁冰为了对无产阶级艺术的各个方面试作探讨,同时也清理自己过去的文学艺术观点而写的。
  五卅运动爆发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茅盾直接投身于群众革命运动。6月,和郑振铎等创办了《公理日报》,不久被迫停刊。8月,作为职工代表,参加了商务印书馆的罢工斗争。国民党召开西山会议后,茅盾和恽代英奉中共中央之命在上海组织了国民党左派的上海市党部。
  1925年底,茅盾和恽代英等被选为左派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代表,赴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留广州工作,在毛泽东任代理部长的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作秘书。
  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茅盾返沪。10月,北伐军占领武汉,成立国民政府。茅盾赴武汉,先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官。
  1927年春,出任汉口《民国日报》主编。从4月至7月间,为该刊撰写社论、述评30余篇。7月,汪精卫组织“分共会议”,公开叛变革命,茅盾撤离武汉,准备参加南昌起义,抵九江后因路途阻塞,经牯岭回上海。这时,又遭国民党反动派通缉。从此,他以茅盾为笔名,开始创作和其他文学活动。
  1927年9月,发表《幻灭》。
  1928年6月,先后完成《动摇》《追求》──即三部曲《蚀》的创作。客居日本期间写有长篇小说《虹》(未完)和一些短篇小说、散文诗作;以及《神话杂论》《西洋文学通论》和《北欧神话ABC》《中国神话研究ABC》等著作;《从牯岭到东京》《读〈倪焕之〉》等论文。
  1930年4月,茅盾从日本回到上海。不久,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一度担任“左联”执行书记。从此,茅盾和鲁迅在一起,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和社会斗争。
  1931年~1939年之间
  1931年,抗议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鲁迅和茅盾等发表了《为国民党屠杀大批革命作家宣言》。
  1932年2月,发表《上海文艺界告世界书》和《为日军进攻上海屠杀民众宣言》;5月,日本革命作家小林多喜二被害的消息传来,鲁迅、茅盾等8名作家发起《为横死之小林遗族募捐启》;7月,致电南京政府营救被监禁的国际工联的牛兰夫妇。
  1933年,茅盾创作了长篇小说《子夜》。这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
  1934年9月,茅盾协助鲁迅创办《译文》杂志,为进步文学的翻译事业开拓了新路。
  1936年2月,当获悉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消息后,鲁迅与茅盾发出致中共中央贺电:“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同年10月,茅盾和许多文艺工作者发表了《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号召建立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年起10 年的时间里,是茅盾创作的成熟和丰收的阶段。这期间,完成的有中篇《路》《三人行》和长篇《子夜》。《子夜》是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状貌的小说。与此同时,还完成优秀的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等的创作;翻译了丹钦科的《文凭》和吉洪诺夫的《战争》等书,此外还在《申报·自由谈》《太白》《文学》等刊物上写下了大量的杂文、文艺短评和作家研究专论。   1937年抗战初期,他参加了《救亡日报》的工作,主编《呐喊》(后改名《烽火》)。上海沦陷后,茅盾辗转长沙、武汉、香港、广州等地。
  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成立,茅盾被选为理事。4月,他主编的《文艺阵地》在广州创刊,同时又为在香港复刊的《立报》编辑副刊《言林》。长篇小说《第一阶段的故事》(原名《你往那里跑?》),便是这时完成的。12月,应杜重远的邀请,经海防、昆明去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
  1939年3月抵新疆,在新疆学院任教。4月新疆文化协会成立,茅盾被推举为委长。
  1940年~1948年5月之间
  1940年,新疆的统治者盛世才反动面目日益显露,茅盾被迫于4月底离开新疆,经兰州、西安于5月末抵达延安。在延安期间,曾在鲁迅艺术文学院、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讲学。在《中国文化》《大众文艺》等报刊撰文多篇。10月,从延安到达重庆,任郭沫若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委。这时,陆续完成了优秀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的创作。
  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统治区政治逆流日趋严重,茅盾和大批进步文化人士离开重庆到香港。5月,邹韬奋主持的《大众生活》周刊创刊,茅盾为编委;并在该刊连载了长篇小说《腐蚀》,这是茅盾的又一力作。9月,主编《笔谈》半月刊,计7期。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日军攻占香港,茅盾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江游击队的帮助下,离开香港辗转达桂林。在桂林的9个月期间,写下了长篇《霜叶红似二月花》和《劫后拾遗》等作品。
  1942年底再赴重庆。
  1943年8月起,长篇《走上岗位》陆续发表(未完成)。
  1945年,完成了第一个剧本《清明前后》的创作,并于9月在重庆上演。这一年的6月,进步的文艺界为纪念茅盾创作活动二十五周年,举行了庆祝会,并发起茅盾文艺奖金征文。
  1946年3月,抗战胜利后,茅盾离开重庆,经广州、香港,5月到达上海。主编《文联》杂志;并参加呼吁和平、争取民主的活动。在香港期间,曾连续发表《应走和平民主路线》《认清国情》等讲演。6月,和上海进步文化界一起呼吁和平,发表《上书蒋主席马歇尔及各党派》;7月,李公朴、闻一多惨遭国民党特务杀害后,茅盾等致电国际人权保障会,揭露国民党罪行;10月,沈钧儒、茅盾等发表《我们要求政府切实保障言论自由》等文章。同年,翻译的苏联小说集《人民是不朽的》《团的儿子》《苏联爱国战争短篇小说译丛》出版。同年末,茅盾夫妇应苏联对外文化协会邀请,离上海赴苏联访问。
  1947年1月起《游苏日记》陆续发表。4月,从苏联归国到达上海。这次访问,著有《苏联见闻录》《杂谈苏联》两部书。这时,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愈加残酷地实行法西斯统治,茅盾被迫于1947年末再赴香港。
  1948年5月,茅盾等发表《致国内文化界同人书》。同年6 月,茅盾和香港各界爱国人士联名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号召,吁请海内外同胞团结起来,促成新政治协商会议早日召开。7月,参与《小说》月刊的编委工作,9月,主编在香港复刊的《文汇报·文艺周刊》。长篇小说《锻炼》便是在该刊连载的,此外还写作了一些短篇,并完成了《脱险杂记》。同年底,应中国共产党的邀请,茅盾夫妇离香港,经大连、沈阳,于1949年2月到达和平解放后的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7月,茅盾出席了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在会上作了《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国统区文艺》的报告。会上,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改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茅盾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长职务,主编《人民文学》杂志,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和第四届、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在“文化大革命”的严重考验中,茅盾始终与党和革命人民站在一起。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全国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茅盾的著述计有《鼓吹集》《鼓吹续集》《夜读偶记》《关于历史和历史剧》和《茅盾诗词》(包括建国前的部分),晚年,经受着病衰的苦痛,仍致力于回忆录的撰写工作。
  1983年始《全集》被收录
  1983年始,人民文学出版社陆续出版的40卷本的《茅盾全集》收录了他的全部文学著作。
  1981年3月27日茅盾病逝
  1981年3月27日,茅盾病逝于北京。临终前,他恳切地向党提出:“如蒙追认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这将是我一生最大荣耀。”中共中央根据茅盾的请求和他一生的表现,决定恢复他的中国共产党党籍,党龄从1921年算起。他以自己的积蓄设立文学奖金(后定名为“茅盾文学奖金”),奖励优秀的长篇小说创作。他的作品《森林中的绅士》被选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其他文献
陈忠实,出生于1942年8月,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曾任西安市郊区文化馆副馆长、西安市灞桥区文化局副局长等,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忠实主要从事小说创作,1965年初开始发表散文,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其创作的小说《白鹿原》发行逾200万册,在国内外读者中反响强烈,被评论家认为是“一部渭河平原近现代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并被国家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是其代表著作之一。2006年,陈忠
方方是我最喜欢的女作家之一。虽然她在文坛上从来没有像池莉那样大红大紫过,也似乎从来没有造成过“洛阳纸贵”的轰动效应。但我相信,总有不少人对她乃至她的作品刻骨铭心,并在纯文学领地里为她保留一席之地。  我是從《风景》第一次接触她的,她对小人物苦难生活的冷静叙述深深击中了我,从此方方这个名字就异常清晰地印在我脑海里,以后又陆续通过《桃花灿烂》《埋伏》《有爱无爱都刻骨铭心》《奔跑的火光》《万箭穿心》更深
2012年7月,韩寒为李宇春的《似火年华》填词。  2012年9月初,为范冰冰主演电影《二次曝光》主题曲《在我想起来》填词。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选编了112首古诗词。对小学阶段不同学段的古诗文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修订版)提出了不同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3~4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第三学段(5~6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中的重要内容,教学重点是“张骞通西域的经历和开通丝绸之路的过程”,难点是“理解古丝绸之路所彰显的人文精神”“让学生通过读教材中张骞出使西域的经历,学习他为报效祖国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从中了解古丝绸之路在沟通中西方文明中所发挥的作用”。  课前预习,探寻文明。张骞出使西域是一个历史悠久、曲折
位于东城区交道口后圆恩寺胡同。茅盾于1974年12月到1981年3月在这里居住。茅盾逝世后,故居辟为陈列馆。占地8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是两进的小四合院。入门,有茅盾半身汉白玉塑像,像高83厘米,放置在黑色大理石底座上。前院有房屋15间,西厢房原是会客室和藏书室,布置维持原状,室内陈设为茅盾生前所用旧物。陈列室有茅盾从青少年时代至逝世时期的实物和图片,包括手稿、作品初版本、信件、手迹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保护、弘扬民族和本土文化是当代文化研究和文化教育的热点。保护、弘扬民族和本土文化不仅有利于保护文化生态的多样性,也有利于保护民族和本土文化的固有价值,使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人们产生精神上的认同。  一、开发五峰地域性美术课程资源  五峰土家先民创造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美术样式与生产、生活器物,比如吊脚楼、竹编器物、土家服饰等。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视野的不断扩大,土家族人的生活越来越多
文学史界公认茅盾是“中国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坛主。这一派来源于19世纪法国、俄国的现实主义小说,又同中国古典世态小说两相结合。我们从《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里可以看得分明。这部写于70年代并未经最后修饰的草稿,它的巴尔札克、托尔斯泰式的叙事,精细的环境与人物服饰描摹所流露的旧说部的笔趣,是再明显不过了。茅盾代表整整一代的小说,直至80年代现代派的先锋小说兴起,一种更偏于个人内心的新一代叙事风行于
话说薛宝钗正然伤心落泪,莺儿在旁解劝,忽见秋纹、麝月进来,报道史大姑娘来了。宝钗立起身来将欲出迎,只见史湘云领了翠缕已经进来。彼此叙过寒温,对面坐在榻上。湘云道:“咱们姊妹们有好几个月没见面了,怎么我听人说太太和你成日家只是哭呢。我想,宝哥哥他不过是为的林姐姐的缘故一时想不开,冒冒失失的跟了和尚去了,他到了外头受起罪来,不怕他不想家的,只怕日后追悔,仍旧找了回来也未可定。再者,你们也再差些个干练的
六年级学生张××是留守儿童,寄住在亲戚家。她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爱攀比、好说谎。针对上述情况,笔者确定了“告别自卑,自立自强”的辅导主题,分别从个别和团体两方面对她进行心理辅导。  一、针对个案某一阶段的心理问题,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及在某一阶段存在的心理问题,笔者主要从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指导两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从学习环境方面进行干预。①合理调整座位,改变